張愛蓮
摘要:自主探究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
關鍵詞:生物教學;探究法;優化教學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較為先進的教學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引入這種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倡導探究性學習”,“科學探究作為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在當今的生物教學活動中如何有效地體現和貫徹《標準》呢?這是我們生物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筆者通過學習《標準》,結合《標準》實施三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探究式教學方法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幾點體會:
一、更新觀念
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轉變,教學改革就無從談起,實施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是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這里有一個角色轉換的問題。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這樣才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力,培養創造力,因而教育無論怎么改,都不能忘了教育面對的是人,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過去那種教師的教學以教為原則,“滿堂灌”、“填鴨式”,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的做法,只能泯滅孩子的學習興趣,扼殺孩子的創造力。教育理念的更新,還在于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是一種平等協作的關系,要改變過去那種教師是絕對權威、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的關系,建立一種互動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在探究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教師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幫助學生找到原因,而不要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二、強化實踐
例如在講“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時,在學習了普利斯特利和薩克斯的實驗基礎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去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驗證“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實驗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了讓學生掌握溶液培養法來研究植物的必需礦質元素,首先設計實驗小組:①完全營養液培養某種植物(三個實驗小組均使用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同種植物)。②缺N元素的營養液培養同種植物。③缺P元素的營養液培養同種植物。然后教師與學生一起準備實驗材料:配制營養液,選取生長狀況基本相同的同種植物。讓學生理解到實驗材料的準備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后讓學生自己管理及觀察實驗,實驗后學生自己總結實驗結果,并思考為什么要設計實驗小組。通過探究式實驗教學,使學生懂得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科研態度。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創設情境
通過創設情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參與探究和討論,在探究過程中獲得知識。
1、設計實驗或多媒體課件創設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熱情。例如,在講“細胞膜——系統的邊界”一節時,設計一個小實驗:一個小燒杯裝有熱水,另一個小燒杯裝有自來水;然后分別向兩個小燒杯加入一朵新鮮的大紅花;讓學生觀察實驗結果,然后進行討論。通過討論,有的同學說是:熱水使細胞破裂,從而使里面的物質流出來;有的同學說是:細胞被熱水燙死了,里面的物質就流出來了,而自來水中的花的細胞還是活的,物質就不能流出來。通過討論,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調動出來了,充滿探究激情。
2、設計情境式問題、探究式問題等方法,引發學生對知識產生認知需要,主動參與探究。如講“遺傳的基本規律”時采用提問式導入課題,“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有的是單眼皮?”“為什么有的同學父母都是雙眼皮,而他卻是單眼皮?”“為什么有的同學是雙眼皮,而他們的姐妹卻是單眼皮呢?”通過探究性的提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參與討論和學習過程。
四、改變模式
1、培養觀察能力。青霉素的發現者弗萊明曾謙虛地說:“我的唯一功勞是沒有忽視觀察”,可見觀察何等重要。例如:在講到液泡中成分花青素時,介紹花青素的顏色隨酸堿度不同有所變化,變化的情況和石蕊試劑相似。當時正好天還沒冷,筆者就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觀察野外的牽牛花,從早晨到上午顏色是否相同?為什么?學生基本上都能分析。這些本都是平時熟視無睹的事情,用于課堂上,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使學生在平常中找到了異常,在熟悉中找到了陌生,這正是探究之源,創新之源。
2、培養提出問題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系統地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是必不可少的。解決僅僅是數學或實驗技能的事,但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認識老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并標志著科學上的真正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善疑多問的習慣。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問題意識,這樣才會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3、培養實驗操作的能力。生物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技能的好壞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而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能力的發展比知識的獲取要慢得多,二者不一定成正比。因此,我們盡可能把能讓學生做的實驗都讓他們動手去做,不放過任何一個鍛煉的機會。而且,把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取得的實驗材料,放手交給學生去準備,使他們融入實驗中,成為實驗真正的主人。
總之,自主探究性教學策略,就是要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成為學習和發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學習變成學生內在的需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個性的發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學又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反饋結構,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教師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自己主動的鉆研,與同學的合作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從而,為學生終生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