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廷芳
摘要: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為了教育的長遠目標,我們應加大閱讀教學的研究力度, 探索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 全面落實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本文針對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文言文是相對白話文而來的,其特征是以文字為基礎來寫作,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標點,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古文等多種文體。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于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浩瀚的歷史文化都承載在厚重的以文言文寫成的古籍之中。初中文言文的學習和能力培養是我國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學生通過文言文的學習不但能夠學會閱讀和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更能夠通過大量文言文的閱讀深入了解到文明古國的燦爛文化,為學生以后的綜合素質提高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一、找準突破口,讓學生走進文本
一節課,總有部分學生置身于課堂之外。這固然有他們學習狀態的原因,但也有教師課堂設計的重要因素。再老的課文,只要花心思,總能找到新角度,上出新意。所以,文言文教學找準突破口是一個關鍵。在設計《三峽》一課時,我想: 只有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全身心入情、入境,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并保持學習興趣,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且每個環節都要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學習,注重自身對知識的理解、領會和積累。基于此,我找到了《三峽》一課的教學突破口: 利用許多同學沒有去過三峽而又很想游覽三峽的心理,讓學生在作者酈道元的引導下,做一次超越時空的三峽之旅,把整節課的學習當成一次旅游,設計了美景激趣、美讀入境、疏通文意、寫解說詞、質疑探究幾大版塊活動,貫穿了理解、感悟、概括、寫作等各項能力訓練。促使學生主動與課文展開深層次的對話,從而實現語文素養的提高。
二、讓學生走進圖書館,感受圖書館的環境熏陶,培養閱讀習慣
閱讀素養是評價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首要因素。我們在教學中,應盡量減少缺乏能力培養的書面作業,要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走進圖書館,讓學生有精力去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豐富知識視野,積淀文化內涵。通過圖情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圖書館的功能和布局,學會圖書資源的檢索和借閱的技巧, 學會如何向他人推薦優秀書目。同時,教師也應適時為學生推薦優秀的課外必讀書目。例如,《親情故事》《名人傳》《小學生作文》《一千零一夜》等類似書籍對學生來說,都是閱讀書目的首選。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和營造書香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的濃厚氛圍,引導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廣泛深度的閱讀,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素養。
三、讓學生在文言文閱讀中“悟”有所得
文言文記載了我國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文明,蘊涵著我國我國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和民族精魂。缺少了對文字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批判能力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從現代的角度去感悟文言文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在現實生活中找到與之相應的道德觀,細細體會文言文中蘊涵的人生哲理,使學生不僅能感悟古人的寫作特色與要領,同時也要精思古文精深豐富的思想內涵,學習做人之道,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素質。
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教師可以在課上向學生介紹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一史實,以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和銳不可當來進一步說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以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來進一步說明“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從而一下子拉近了古文與現代學生的距離,使其理解文中的名言警句,引起感情的共鳴。通過真實的歷史事件和人物事跡,讓學生更深入地去領悟文章的深意,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熏陶其思想,讓學生逐漸領悟到文言文的文化底蘊,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素質。
四、注重課外閱讀,實施課外延伸法
1、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了《愚公移山》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留下課外閱讀的作業, 閱讀文言文《薜譚學謳》,教師只需要對文章中極個別的字詞進行解釋, 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對文章讀得津津有味。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故事性強、淺顯易懂的文言文作品。例如,《史記》《聊齋志異》等著作中的小故事。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知識,還能陶冶情操,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2、摘抄引用。另外,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積累,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名言佳句進行摘抄和記錄。例如,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等。這些名言佳句,既能使學生增長知識, 在為人處世以及做學習態度上受到教育。等到學生熟練掌握這些句子后,他們就可以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 為自己的習作增加亮點,這樣更能激發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
3、加強課外閱讀和教材中課文的聯系。教材中課文的學習是為了掌握文言文基礎知識, 進而把這些知識遷移到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中, 而中考題中的文言文閱讀題一般是選自課外的。所以做好由課內向課外的遷移尤為重要。
五、結語
總之,教學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教師只有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積極探索優化課堂教學的方法途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文言文教學必將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沈獎材.文言文教學模式的現狀與創新[J].語文天地,2013,(6).
[2] 徐寧.讓多媒體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朵奇葩.課程教育研究,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