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劍峰
班級管理是一門很好的學問,“教是為了不教,管是為了不管”。在教學中,我們看到一個亂班到一個好教師手里會變成一個團結向上的優秀的班集體,反之一個情況較好的班,如果管理不善會變得像一盤散沙。所以管理班級的方法很重要也很多。下面淺談自己在工作中摸索的方法—教師的適時隱退。管理班級,很多人認為教師一人在運籌,面面俱到。其實管理班級也應該像藝術一樣,講究空白,追求那種“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無為而無為”的妙境。教師的適時隱退,可以給班級留一些“空白”。從而營造和諧,民主的班級環境。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展開自我教育,實施自我管理,鍛煉自主意識,形成自主精神,從而提高管理效果和水平
一、教師適時隱退的價值
毫無疑問,對一個教師來說,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班主任事事關心,面面俱到,往往會產生一種盲目自大的惡果,學生在這種體制下無需考慮自己的學習,自己在這個班級中還有什么價值,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個性和創造性,更談不上自我價值了。如果教師適時隱退,讓學生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找到自身價值。意識到‘自我不僅擁有獨特的人格和尊嚴,也有獨特的個性和情感。獨具生活信心和能力,學會管理自我,發現自我,展示自我價值。
1、要規范目標,教會學生自理的能力。學生如果在‘保姆式的班級管理中,按照教師說的去做無需問個為什么,這樣學生長此下去, 教師事事到場,還往往是“摁下葫蘆起來瓢”,焦頭爛額,事倍功半。葉老說過“今天的教是為了明天不教”也就是說好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力,達到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行為傾向,自覺達到學生自律的目標。因此,在日常行為管理中,教師不妨適時“隱退”讓學生扮演管理者的角色,通過親自的管理體驗,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進行自省,達到自理。就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能力。
2、充分利用校內空間。校園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陣地,利用好校內空間的作用不容小覷。除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鍛煉外,我們還可以抓住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契機,積極開展各種班隊活動,確立培養目標的序列,分段完成教育任務。低年級主要抓自理能力的培養,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體的事情爭著做。中年級主要抓自治能力的培養,如墻報自己辦,班組紀律自己管等。高年級則側重抓協作能力,如與同學溝通、協調、互助合作等。
3、有利于建立民主班風。教師適時“隱退”,可以減少管理者的壟斷性,消弱管理者的壟斷色彩,師生之間可以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學生之間也可以建立起一種以能力評價人的公平競爭的關系,逐漸形成一種向上,民主,和諧的班風。
4、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有人說創新的土壤是個性,發展的溫床是自由,很難想象被老師專制的體制下能夠培養出創新人才按部就班的模式,惟命是從的行為不會實現人的真正發展。如果教師適時隱退,會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由,少了許多限制和束縛,發展自己的個性。創新的種子自然會萌芽,素質教育的任務也就不難完成了。
二、教師適時隱退的方法
教師適時隱退,所“適時”就不是隨時隨地地抽身而去,更不是在管理上的盲區,而是由目的的,有意義的隱退如果是非理性的管理,其實他并不排斥理性的管理。例如規章制度,不但不排斥,而且應該更加嚴格。在方法上應做到:
1、制定班級管理制度要民主。在制定班級管理制度時少不了教師的決策,但且不可由教師包辦而應讓學生積極參與這種制度和決策。讓學生根據自己本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班級制度,這樣會極大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制定的制度自己決不能推翻它,自己就會主動做好。這樣教師便可以適時隱退了。
2、管理中盡力做到“自管”。 管理班級事物,如果教師管的多,就會統的過死,使整個班集體缺乏活力,最終使這種管理低效,甚至無效。學生也不會產生“自管”的愿望。高明的教師既注重到位,又注重退位,既重實,也講究虛。巧妙的留出一方舞臺,放手讓全班學生參與管理。可以實行“值日班長制”,或者“一日代班主任制”等等。這樣學生自然會產生一種自我評價的愿望,通過自管來明晰自己的行為的是非,比教師空洞的說教要高效的多。而且在這種評價中,學生會極大的調動積極性,力求做到盡善盡美,這種來自于內部的壓力和動力比幾百個教師帶來的外部壓力要大的的多,有效的多,自然會在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誰不按規矩辦事誰可恥的教育機制。這樣教師可以放心的放手交給學生獨立完成
當然,教師適時“隱退”還在許多細節值得研究可能許多想法還不成熟,但是我覺得,在教學改革的大氛圍下,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落到班級管理的實處,教師適時“隱退”不為是個好模式。讓學生在茫茫的海洋中找到前進的方向。在新課程改革的氛圍下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于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班級管理方式。把班級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使學生在探索中成長,在成長中探索。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