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
摘要:隨著計算機的廣泛普及,計算機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是如此,尤其是對中職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計算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職學生對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習的興趣不高,導致計算機教學質量一直無法提升上去。針對這一現狀,中職學校必須花些心思來研究如何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本文對此問題提出了幾點看法。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質量
一、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
教師是知識的傳承者、文明的傳播者、學生情感的培育者。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是領學生進門的師傅,教師自身專業知識以及業務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教師一方面要不斷給自己充電,不斷學習、鉆研業務,以積累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業務知識,另一方面也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以改進和調整教學方法,提升自身教學水平。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會主動去學習,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經過觀察,我發現職高學生普遍喜歡上網玩游戲、QQ聊天交友、聽音樂、看電影等。這些東西看似娛樂性很強與學習沒什么關系,但實際上都離不開電腦基礎知識的使用。如玩游戲需要懂得鍵盤操作,QQ聊天必須能用電腦熟練打字,而要聽音樂和看電影就應先學會下載必備的軟件等。為此,在進行計算機教學時,教師可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安排教學內容,并以此為契機將課本知識融入其中。這樣教學,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讓學生輕松掌握了計算機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創建和諧的教學氣氛
和諧的教學氣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我們不難發現,教學氣氛和諧的課堂上,師生之間配合默契,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教學活動開展順利,教學效率高;反之,當教學氣氛出現不和諧的音符時,課堂教學顯得僵硬、死板。教師教得不順心,學生學得不開心,師生之間的關系都非常被動,導致教學事倍功半。創建和諧的教學氣氛,師生關系是關鍵。經常有教師抱怨“現在的學生都不好教,不敢惹”。由于中職生是從初中考上來的,年齡還比較小,正處于青春年少的階段,自我意識較強,思維活躍,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教師嚴厲的教育和批評,讓學生的叛逆心理加重,從心底不接受教師的說法。甚至于對所有教師缺乏基本的好感,看似在學習上滿不在乎,實際上自尊心極強,非常好面子。很難想象,對一個不喜歡的教師所講的知識學生能接受多少。因此,教師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如何才能被他們接受,贏得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只有把師生關系處理好了,師生之間友好相處,增進彼此的理解和溝通,才能達到教學相長,形成和諧的教學氣氛。
四、提高教師的素質
對學生行使各項管理、提高學生素質,其任務最終還要落在教師身上。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對學生實施各項管理及素質教育的好壞。所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素質是走內涵發展的關鍵。21世紀所需要的教師素質,既包括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質、敬崗愛業的職業道德,也要求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接受培訓,充實和更新知識,提高專業水平和能力,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和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高級人才。現代科學的突飛猛進為教育的發展和質量提高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同時,也為未來的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互聯網的開通、多媒體的應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的構建等都意味著學生不再局限于課堂上,不再局限于學校進行學習,也不再僅僅通過教師和書本,而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來獲得知識。這也意味著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而教師的地位變為向導。中職計算機教師不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去開發學生的智能而且要更多地致力于發現和開發學生身上的潛在創造性品質,以及激勵并促進學生在道德、情感、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五、針對學生和學科實際,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中職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常識的基礎上,掌握較為扎實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并熟練解決各種基本疑難問題。這就意味著我們要結合學生實際落實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要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了解學生,針對學生的基礎狀況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學習,幫助他們明確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使學生有追求和發展方向,這樣他們才有奔頭。在教材選擇上,要貼近學生實際,計算機專業教材的選擇要注重社會實效,注重學生實際操作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開設實用的應用軟件課程。除必需的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計算機操作應用能力外,減少沒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理論課程和一些被淘汰和即將被淘汰的理論和軟件課程的開設,減輕學師生負擔,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教師應遵循“針對性、新穎性、趣味性”的原則,自己設計開發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既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不斷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又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生疑、解疑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的教學素材。
六、重視操作訓練,提高實踐課教學效率
平時經常聽人說:計算機不是“學”出來的,而是“玩”出來的。此話雖然過于武斷,但細想,也有一定道理。計算機課程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衡量一個人計算機能力的高低,我們通常以其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強弱為標準。因為計算機理論方面的知識,單憑教師課堂講解或操作演示,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理解難度可想而知,唯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實踐,并在操作過程中檢驗、解決碰到的問題,學生的理解、領悟才會深刻、透徹。如在學習了常用辦公軟件之后,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到學校相關部門進行實踐:或協助輔導員打印、編排培訓通知、放假通知等文稿;或協助宣傳部門設計、制作一些宣傳海報;或幫助其他學科教師制作一些精美的PPT課件;或幫助統計部門做一些簡單的Excel表格。各組同學完成任務后,分別在課堂展示團隊和個人成果,并點評其他小組及其成員的優點與不足。因為學生全程參與了操作的全過程,所以他們在介紹自己的成果、點評他人作品時,講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重視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訓練,才會真正提高實踐課教學效率。
近年來,中職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大批的人才,這些人才非常適合社會的需求,無需再進行培訓,他們可以獨立解決一些常見的問題。這都是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結果。社會在不斷變化,計算機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導致社會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中職學校需要跟上社會發展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培養人才。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符合社會的最新需求。
參考文獻
[1] 趙泉.中職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考試周刊,2009,(21).
[2] 何山.淺議職校計算機教學改革[J].職業,2009,(9).
[3] 韋美成,韋飛艷.農村中職校計算機專業課考試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職業,2008,(18).
[4] 杜澤民,高天月.淺談職校計算機教學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