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速覽

近日,路透社宣布和美國的CBS(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及ABC(美國廣播公司)達成視頻新聞供稿協議。這是ABC第一次成為路透視頻的用戶,而CBS以前曾經是路透的用戶,在兩年前,也就是2014年終止了與路透的視頻供稿協議。這樣一來,美國的五大電視網ABC、CBS、CNN、NBC以及FOX全部成為了路透的視頻供稿用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新聞供應商,路透社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專門的電視記者,每天制作的視頻節目時長達18小時,月平均新聞視頻約7500條,服務對象囊括了全球近千家電視媒體機構。
點評:新媒體興起,媒介生態發生變化之后,通訊社面臨的危機和挑戰前所未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路透成功拿下美國五大電視網的視頻供稿協議,無疑給通訊社等視頻新聞供應商打了一針強心劑。路透在國際視頻供稿市場的成功,恰恰說明,在新媒介生態下,由于視頻新聞越來越受到受眾追捧,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平臺都給予視頻新聞內容更高的關注度,在這樣的時代,視頻新聞供稿業務必然大有可為。掌握大量優質的視頻新聞內容,將為路透這樣的視頻新聞供應商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視頻新聞供稿將是通訊社未來“生機”所在。

10月12日,《紐約時報》集團旗下的《國際紐約時報》(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更名為《紐約時報(國際版)》(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Edition,)。《國際紐約時報》前身為創立于1887年的《國際先驅論壇報》,2013年10月15日更名為《國際紐約時報》。此次新推出的國際版針對美國之外的讀者進行了重新設計,使其更具國際范兒,數字網絡體驗也煥然一新。更名后,國際版將著力提供更多的國際新聞,并專注于深度分析報道。同時,也會從《紐約時報》選擇與國際讀者相關的文化、技術、旅行以及其他題材報道。
點評:更名是時報集團進一步適應數字化趨勢,面向全球讀者,反映更多來自全球的聲音,努力在美國之外打造更強大付費讀者群的最新舉措。這也是近幾年來時報戰略轉型的步驟之一。過去五年來,時報著眼于將時報資產整合為單一產品,集中力量發展“時報”這一核心品牌。在此戰略意圖指引下,時報旗下的多個網站也進行了整合,例如,時報不再為非美國讀者提供單獨的“全球”時報主頁,二是引導所有讀者訪問時報的主網站(NYTimes.com)。更名也體現了時報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其付費墻的戰略雄心。時報集團的數字付費墻模式從2011年推出以來訂戶已超過120萬。但美國的付費用戶已經趨近飽和,時報集團急需在更大范圍的國際市場去進行付費業務的拓展。

近日,Buzzfeed接連刊文稱,通過數據統計顯示,支持特朗普攻擊希拉里的假新聞在競選的最后3個月于Facebook上獲得了比主流媒體的真新聞更廣泛的傳播。雖然Facebook的費基·西莫公開宣稱,“Facebook不生產任何新聞,它的使命是為用戶呈現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但迫于各方壓力,扎克伯格還是宣布將加大對于虛假信息的管制。扎克伯格表示,Facebook將通過采用更強大的技術系統篩選虛假信息,更快地對這些消息進行標記;提供更簡單的舉報工具,鼓勵用戶對假新聞進行標記;使用第三方事實檢查器驗證特定的內容;在被第三方機構標明為虛假內容的文章中進行明顯的提示;在“熱門故事”欄目提供更高質量的文章;阻止虛假新聞發布者從Facebook的流量中獲利;借助記者和媒體行業,改進事實檢查系統等一系列手段盡可能地遏制虛假信息的傳播。
點評: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臺上虛假新聞的病毒式傳播對本次美國大選產生了不小的作用力,這使得社交媒體在本次美國大選中一方面風光無限,另一方面又飽受爭議。社交媒體時代,傳統媒介“守門人”的作用被弱化,而來源于受眾本身的議程設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又缺少對于內容的檢驗和把關。“事實核查”環節的缺位使得負面信息在社交媒體上被惡意反復擴大。社交媒體要想在未來發展中,繼續保持用戶的信任度和使用頻率,就必須鉗制假新聞在其平臺上的傳播,平臺的掌控者勢必需要承擔起“事實核查”的責任來。除了Facebook,谷歌和Twitter也相繼宣布打擊假新聞。不過,現有措施能否發揮實效,還有待觀察。(新華社新聞研究所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供稿,本期譯評: 陳怡)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