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春麗 羅石英 李木秀 龍鴻遠 鐘曉玲
廣東省廉江市人民醫院,廣東廉江 524400
護理干預在泌尿微創手術中的效果觀察
羅春麗 羅石英 李木秀 龍鴻遠 鐘曉玲
廣東省廉江市人民醫院,廣東廉江 524400
目的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在泌尿微創手術中的臨床效果,并探討臨床中可行的護理模式。方法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泌尿外科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53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干預性護理。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護理滿意度、疼痛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施行干預性護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4.3%)明顯好于對照組(75.5%)(χ2=7.36,P=0.007)。觀察組患者的術后12h(2.7±0.3)、術后24h(2.5±0.4)及術后48h疼痛評分(2.3±0.3)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3.3±0.2),(3.1±0.3),(2.9±0.3)(t=12.11, 8.74, 10.3,P=0.014, 0.005, 0.011),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53,13.2%)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1/53,1.8%)(χ2=4.87,P=0.027),同時在生存質量評分:軀體功能(64.41±7.23)、生理機能(67.42±6.33)、情感角色(70.24±8.13)、心理健康(70.24±8.13)、社交能力(69.23±7.89)及生存質量總分(73.24±7.4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t=12.96, 14.45, 13.34, 13.49, 13.67, 3.14,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結論護理干預對泌尿微創手術患者效果較好,可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降低術后疼痛感及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提升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是一種在臨床中切實可行的護理模式。
護理干預;泌尿外科;微創手術;護理模式
隨著現代醫學水平的迅速發展,微創手術已經成為當今手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并已應用于較多治療方向上,技術水平也日益成熟[1]。微創泌尿外科手術約占該科手術總量的85%,盡管該手術具備創口小、疼痛輕、恢復快等優點,但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在手術期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心理狀態[2],這種不良心理狀態會對臨床手術的實施形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對患者的治療方案產生影響。護理干預在臨床治療中能夠有利于患者痛苦的減輕,起到促進治療,縮短治療時間的作用[3]。而將干預性護理應用于微創泌尿外科手術中,有利于圍手術期的治療及患者恢復,也使患者更為安心地接受手術,這也是傳統護理方式無法比擬的[4]。本研究通過觀察分析護理干預在泌尿微創手術中的臨床效果,擬定了一種可行的臨床護理模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泌尿外科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53例,隨機分組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照組中男34例,女19例,年齡25~72歲,平均(48.9±4.2)歲,病因:前列腺病20例,膀胱引發疾病13例,泌尿系統感染11例,泌尿系結石6例,腎小球疾病3例。觀察組組中男28例,女25例,年齡27~70歲,平均(52.3±3.9)歲,前列腺病18例,膀胱引發疾病15例,泌尿系統感染13例,腎小球疾病2例,泌尿系統結石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因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干預性護理,具體內容如下,(1)術前:護理醫務人員在手術前與患者交流時需穿護理服裝,言行要得體,給予患者較為親切的稱呼,交談時需塑造較為輕松的氛圍,拉近護患關系,使護理人員獲得患者的充分信任。術前查閱患者住院病歷,充分了解患者的臨床基本信息,并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選擇麻醉方式。了解患者實驗室生化檢測結果,并掌握機體功能情況,另外,需對患者的社會背景初步了解。護理人員在術前需向主治醫生講述患者護理的相關情況,包括手術路徑、特殊體位、麻醉方式及特殊設備的使用等[5];了解患者術前的心理狀態及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對患者進行首次術前訪視時,護理人員需進行自我介紹,將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講述,并全面解答患者所提出的相關問題。結合患者自身具體情況來對患者講解其具體病程狀態、手術的目的及術后需注意的相關事項等;為患者講述基礎麻醉知識,一方面可患者心理恐懼得到緩解,另一方面通過舉例成功案例,增強了患者的自信心和心理安全感,使患者能維持一個較好的心態來面度手術[6]。(2)術中:講患者送入手術室時,要盡量保持平穩,避免運送過程中的顛簸。調節室內溫度及濕度至舒適狀態。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與患者進行適當的交流,緩解其心理壓力[5]。在具體的操作中要保持動作輕、快、穩,還需對相關病歷及資料進行詳細核對。手術中全程對患者進行陪護,簡單講解手術室的基本情況,介紹手術醫師及麻醉師,講解術中可能發生的相關情況,并需患者配合手術及麻醉[7]。泌尿外科手術中通常都需暴露患者的泌尿處隱私部位,患者可能會感到害羞或有一定的自尊喪失,因此護理人員需向患者進行詳細說明,同時盡量控制暴露的隱私部位范圍,保護患者尊嚴[8]。手術中要盡量控制交流程度,輕聲向患者講述可能出現的情況,手術后需及時詳細地告知患者手術具體情況,緩解患者的心理緊張情緒,使心理壓力得以放松。手術中護理人員需與手術醫生進行配合,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改變,另外還需對設備及儀器的情況進行詳細的檢查,如發現儀器設備異常,要進行及時地處理,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需用生理鹽水擦拭患者皮膚上的血跡和消毒液,幫助患者采取平臥體位,密切觀察患者的術后血壓變化情況,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出現,幫助患者穿好衣服或蓋住身體[9-10]。(3)術后:采取術后隨訪的方式能對護理效果進行有效評估,若患者得知手術室護理人員仍然關注著自己術后的恢復狀態,患者將保持一個積極地心理狀態,進而更好地進行恢復。于術后第2天對患者實行隨訪調查,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具體情況,并給予詳盡地術后康復指導。通過隨訪調查來評價護理整體質量,了解患者最終的護理滿意度,對護理方案加以總結,并進行不斷完善和改進,從而有效提升泌尿微創手術的護理質量。
1.3 評價指標
對比兩組泌尿微創手術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疼痛情況評分及生存質量評分。(1)疼痛評分:根據視覺模擬評分(VAS)進行疼痛程度評估,畫一條長約10cm的線作為游動標尺,線上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代表0分端和10分端,0分代表無痛,10分代表劇痛[11]。(2)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80分記為滿意,60 ~ 80分記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數+基本滿意數)/總例數×100%。(3)生存質量各項評分(SF-36量表),包括軀體功能、生理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生存質量總分。得分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高[12]。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組別 n 軀體功能 生理機能 情感角色 心理健康 社交能力 生存質量總分對照組 53 46.73±6.81 46.90±8.17 47.73±6.28 50.43±6.94 51.25±7.93 68.39±8.49觀察組 53 64.41±7.23 67.42±6.33 65.28±7.23 70.24±8.13 69.23±7.89 73.24±7.40t12.96 14.45 13.34 13.49 13.67 3.14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 IBM 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護理滿意度及并發癥發生采用[n(%)]的方式表示,采用χ2檢驗方法。疼痛程度評分和生存質量評分采用()的方式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均數比較。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數據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23),基本滿意率與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567),不滿意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7)。觀察組施行干預性護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P=0.007),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比較[n(%)]
2.2 兩組護理后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數據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的術后12h、術后24h及術后48h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3 護理后生存質量評分
數據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在生存質量評分:軀體功能、生理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及生存質量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3。
臨床中多數接受外科手術包括微創手術的患者都需承受創口傷痛及手術后帶來的疼痛、恐懼及心理壓力等痛苦,而隨著醫療水平的全面進步,患者對于外科護理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在綜合性醫院的所有科室中泌尿外科的存較為特殊,泌尿外科患者通常背負著思想壓力較大且心理負擔沉重,另外患者自身對于疾病信息的匱乏,造成自我保護的意識的加強,往往會降低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導致泌尿外科并發癥發生的幾率增加,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13]。因此,對于泌尿微創外科手術患者,干預性護理的實施變得十分重要。干預性護理是一項以患者本身為核心,處處體現了護理人員對患者關心的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可提高護士自身價值和素質,同時也提升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這就強調了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中需對服務意識進行增強,熟練操作技術,并與患者積極地進行溝通,積極調節糾正護患關系,增強與患者間的感情[14]。
本研究中,觀察組施行干預性護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術后12h、術后24h及術后48h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顯著降低,同時在生存質量評分:軀體功能、生理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社交能力及生存質量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因干預性護理在泌尿微創外科手術室中的有效實施,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及術后都充滿信心,減輕了心理壓力,為手術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條件,也降低了術后疼痛感,從而提高了護理滿意度。在泌尿微創手術中護理干預,為手術的整體開展打下優良的基礎,因此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也得以降低。干預性護理強調以人為核心,護理中實施了積極健康的心理干預,為患者提供了舒適的環境,保證了患者的隱私,也就提升了術后的生活質量,促進了患者健康的早日恢復[15-16]。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泌尿微創手術患者效果較好,可顯著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降低術后疼痛感及并發癥的發生,同時提升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是一種在臨床中切實可行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周學華. 循證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 2013, 11(31): 138-139.
[2] 王淑芬. 安全護理在老年病人泌尿外科微創手術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 2014, 12(1): 78-79.
[3] 梁艷文, 劉蕾. 護理干預在泌尿微創手術 47 例中的應用[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雜志, 2015, 24(21):114.
[4] 楊云, 段濤. 泌尿外科手術患者術后護理模式的探討[J]. 中國社區醫師: 醫學專業, 2012, 14(6): 337-338.
[5] 李麗, 龐蘭, 黃琨, 等. 優質護理中泌尿外科護理帶教方法的探討[J]. 全科護理, 2012, 10(34): 3233-3234.
[6] 蘇艷秀, 文藝燕, 唐露璐, 等. 泌尿外科腹腔鏡微創手術 40 例圍術期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中旬刊), 2012(4): 52-53.
[7] 劉蘭英, 蒙美英, 李莉莉, 等. 泌尿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的分析[J]. 中國醫學創新, 2013,10(27): 53-54.
[8] 李榮珍. 微創手術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的護理體會[J].當代醫藥論叢, 2014,12 (1):235-236.
[9] 劉卓嬌, 任大勇, 謝文娟, 等. 優質護理在泌尿外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5, 18(4): 644-647.
[10] 張付華. 泌尿外科老年患者的護理研究[J]. 中外醫療,2013, 32(17): 159-160.
[11] 廖秀梅, 狄桂萍. 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術后置入雙 J 管中的應用[J]. 解放軍醫藥雜志, 2014, 26(9):111-112.
[12] 朱少紅, 陳景宇, 謝進東, 等.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及生存質量分析[J]. 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20): 109-111.
[13] 吳月成, 黃藍. 循證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 現代醫藥衛生, 2015, 31(3): 435-436.
[14] 倪琳. 人性化護理在泌尿外科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J]. 當代醫學, 2012, 18(18): 134-135.
[15] 吳鐘琳. 優質護理服務在泌尿外科護理中的臨床應用[J].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6): 105-106.
[16] 張潤芳, 張宏, 周俊林. 護理干預對泌尿外科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5):120-122.
Effect observ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urinary surgery
LUO Chunli LUO Shiying LI Muxiu LONG Hongyuan ZHONG Xiaoling
Lianjiang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Lianjiang 5244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si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urinary surgery.Methods106 patients accepting minimally invasive urinary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3 cases in each. The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ervening nurse based on the routine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s, scores of pain and life quality afte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urinary surg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3%,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75.5% (χ2=7.36,P=0.007). The pain scores of 12h in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operation were (2.7±0.3), 24h (2.5±0.4), 48h (2.5±0.4),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3.3±0.2, 3.1±0.3, 2.9±0.3 (t=12.11, 8.74, 10.3, P=0.014, 0.005, 0.011).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53, 11.3%,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with 1/53, 1.8% (χ2=4.87,P=0.027).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s: the somatic function (64.41±7.23), physiological function (64.41±7.23), emotional role (70.24±8.13), mental health (70.24±8.13), social acceptability (69.23±7.89) and total score of life quality (73.24±7.40) were all observably higher than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t=12.96, 14.45, 13.34, 13.49, 13.67, 3.14,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2).ConclusionClinical effect of intervening nurse to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urinary surgery is positive. It can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educe the pain after urinary surgery, and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It is a feasible clinical nursing pattern.
Intervening nurse; Urinary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Nursing pattern
R473.6
B
2095-0616(2016)19-96-04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