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芳 黃海波 周 燕
廣東省信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廣東信宜 525300
吞咽功能訓練配合非營養吮吸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臨床療效可行性分析
曾萍芳 黃海波 周 燕
廣東省信宜市人民醫院兒科一區,廣東信宜 525300
目的研究吞咽功能訓練配合非營養吮吸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影響。方法把在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在我院的新生兒監護室(NICU)的60例早產兒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研究組31例,對照組29例。對照組中的早產兒采取傳統意義上的鼻胃管喂養方式與NICU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中患兒在此基礎上增加吞咽功能訓練配合非營養吮吸的措施。結果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早產兒開始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過渡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均有明顯的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兒喂養良好者共27例,占總數87.09%,喂養不良者4例,占12.90%;對照組中18例早產兒喂養情況良好,占總數的62.06%,其中有11例早產兒出現喂養不良的情況,占總數的37.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吞咽功能訓練配合非營養吮吸能可以有效的加強早產兒建立吞咽吮吸反射,縮短達到經口喂養時間、改善經口喂養表現。
吞咽功能的訓練;非營養吮吸;早產兒;經口喂養
臨床上早產兒是指胎齡<37周(<259d)的新生兒,由于其胎齡較短,神經功能發育不完全,所以早產兒的吮吸功能和吞咽能力以及二者與呼吸之間的協調功能容易出現障礙,這就給胎兒的發育和喂養的護理帶來了很多的困難[1-2]。本文主要是闡釋通過訓練早產兒的吞咽功能的基礎上合并非營養吮吸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影響,通過實驗觀察發現,在訓練與非營養吮吸的結合喂養方式下,早產兒的吞咽功能有了顯著的提高,也使得早產兒的經口喂養的情況有明顯的好轉,減少了早產兒因吮吸-吞咽-呼吸協同功能障礙而出現營養不良的概率,提高了早產兒的生存率。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早產兒重癥監護室的60例早產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其中對照組早產兒共29例,17例男嬰,12例女嬰;研究組早產兒共31例,其中男18例嬰,13例女嬰;兩組早產兒在出生時的年齡、新生兒評分等各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選入標準:(1)早產兒26~34周胎齡;(2)體重>1kg且新生兒Apgar評分均≥7分;(3)新生兒出生時各項基本指標正常,無重大先天性疾病;(4)能接受全管喂養。排除標準:(1)腦部有出血;(2)有先天性疾病或者畸形等不良情況;(3)出生后有呼吸異常、感染或者其他并發癥;(4)有其他影響新生兒生長發育的疾病;該實驗經過倫理學審查和通過。見表1。
表2 兩組早產兒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過渡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早產兒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過渡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組別 n 禁食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 29 6.07±1.56 7.34±2.26 36.87±0.75 7.92±4.07 43.1±9.9研究組 31 3.76±1.11 5.45±1.54 32.49±1.18 5.95±3.86 38.2±6.8t3.15 2.454 2.336 2.314 3.07P0.003 0.022 0.0098 0.042 0.004鼻胃管營養時間(d)完全經口喂養時胎齡(周)過渡時間(d)
表1 兩組新生兒胎齡、出生時體重、Apgar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新生兒胎齡、出生時體重、Apgar評分比較
組別 n 胎齡(周) 出生時體重(kg) 新生兒Apgar評分對照組 29 31.67±0.75 1.28±0.47 7.46±1.05研究組 31 31.24±1.08 1.31±0.29 7.99±2.02t0.704 0.816 0.754P0.3303 0.303 0.322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的護理和新生兒喂養,研究組則在此基礎上對早產兒的吞咽功能進行訓練同時配合進行非營養性吮吸。(1)非營養性吮吸:按照“早產兒經口喂養循證指南”,非營養性吮吸可以很大的程度上改善早產兒的清醒狀態,再依據早產兒的行為對早產兒喂養的時間、喂養時間間隔、喂養量進行系統的評估[3]。具體要求為:每次鼻胃管喂養前10~15min進行吮吸訓練10min/次,每天3次,10天為一個周期。(2)吞咽功能訓練:戴滅菌手套的小指緩慢放入早產兒口腔,用指腹輕觸舌頭中部并輕壓舌骨,指尖向下以每秒1~2次的速度,輕壓舌頭4~6次,10min/次,2次/日,間隔數秒后重復,以此來激發早產兒吞咽動作、增強吞咽能力;同時對早產兒兩側峽部通過食指和中指指腹通過旋轉打圈的方式進行揉壓,以此改善早產兒吞咽反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早產兒的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早產兒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完全經口喂養時胎齡(周)、過渡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早產兒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過渡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早產兒,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安全性評價
早產兒在喂養過程中較少出現不良反應,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喂養良好率為93.54%相對對照組的79.31%較高,但兩者之間無顯著差異(χ2=2.629,P>0.05)。見表3。完全經口喂養時間、過渡時間(即開始經口喂養至完全經口喂養過渡時間)、住院時間,以及開始經口喂養時喂養良好和出現喂養不良情況完全經口喂養時間進行記錄和統計[4]。(1)喂養良好:開始經口喂養階段,喂養效率>3mL/min、喂養效果大于30%、攝入奶量>80%;(1)喂養不良:未達到以上標準記為喂養不良。
1.4 統計學方法

表3 早產兒在喂養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
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是一個早產兒發生率相對較多的國家,在最近幾年,我國早產兒的發生率平均值9%,也就是說100例新出生的胎兒中平均有9例早產,其中由于技術方法不夠先進,人們缺乏醫學知識的緣故,早產兒的生存率僅為70%,也就是說每100例早產兒中,將有30例早產兒死亡[5]。大量臨床實驗表明,早產兒的身體發育、神經發育和喂養方式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由于早產兒神經功能發育不全,吞咽功能發育不成熟,嚴重影響了早產兒的吮吸和營養的攝入,也加大了經口喂養的難度[6-7]。新生兒需要靠進食來維持基本的生命需求,然而在早期,由于新生兒的進食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新生兒進食比較困難,常常導致新生兒的營養供給不足,發育不良,對于早產兒而言由于其出生較正常胎兒時間段,發育時間不充分更容易出現喂養困難等問題,所以對新生兒進行吞咽功能的訓練至關重要[8-10]。經鼻胃管喂養或全靜脈營養供給是解決早產兒經口喂養困難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這個方法主要是通過人工供養的方式進行,長期進行對新生兒后期的發展狀況不利,同時由于不能通過訓練讓新生兒自主進食,胎兒的吞咽和吸允功能并不會得到促進,不能達到較好的解決新生兒的營養問題,更重要的是,新生兒自主進食功能的訓練具有調節胃腸道神經作用,通過進食功能的訓練能夠較好的刺激胃腸神經的發育來更好的調節新生兒的進食,如果只是靠人工供養的方式則容易導致新生兒引起胃腸不適,引發胃腸道相關疾病。綜上可知,早產兒的經口喂養對于胎兒后期的發育與成長都至關重要[11]。
為了早產兒的心理、生理、行為發育更加成熟和健全,在對早產兒進行吞咽功能訓練的同時,常常聯合非營養性吮吸進行經口喂養,通過非營養吮吸方法,可以刺激早產兒口腔內迷走神經,使胃腸道G細胞的釋放和胃泌素、胃動素等分泌增加來調節早產兒的營養吸收和胃腸功能的發育[12],增加腸蠕動,促進胃排空。研究結果表明[12],非營養性吮吸不但可以改善早產兒的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還可以減少早產兒的煩躁時間、行為變化、增強活躍時間和改善睡眠質量[13-15]。此外,非營養性吮吸也縮短了早產兒由鼻胃管喂養到經口喂養的過渡時間,可以更早出院,節約醫療資源,最大程度的滿足患兒及家屬的身心要求。同時對于早產兒而言,吞咽定向反射靈活性與吞咽肌群舌、眼部與咀嚼肌的收縮強度直接決定了吞咽功能的好壞,吞咽功能的訓練也主要是通過刺激早產兒的吞咽反射和吞咽肌群實現的。
本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早產兒開始禁食時間、鼻胃管營養時間、過渡時間以及住院的時間均有明顯的縮短,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早產兒喂養良好者共27例,占總數87.09%,喂養不良者4例,占12.90%;對照組中18例早產兒喂養情況良好,占總數的62.06%,其中有11例早產兒出現喂養不良的情況,占總數的37.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吞咽功能訓練配合非營養吮吸能可以有效的加強早產兒建立吞咽吮吸反射,縮短達到經口喂養時間、改善經口喂養表現。
[1] 齊華雪,陳平洋,袁紹麗.早產兒新生兒期疾病的流行病早產兒胃管喂養的臨床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9):783-785.
[2] 張玉,孫秀靜.早產兒經口喂養的策略[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3):213-214.
[3] 仝慧茹. 早產兒準備經口喂養評估量表的信效度評價及應用研究[D].上海:南方醫科大學,2013.
[4] 伍倩,鄧善妍,黃小芳.吞咽功能訓練配合非營養吮吸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影響[J].內科,2015,22(2):227-228.
[5] 邵新環.危重早產兒靜脈營養支持的臨床研究[D].新疆:新疆醫科大學,2010.
[6] 陳政.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喂養不耐受68例治療體會[J].吉林醫學,2010,25(31):4374-4375.
[7] 高鵑,靳鐵霞,彭愛霞,等.口運動訓練應用于早產兒吸吮吞咽功能障礙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2,2(19):54-55.
[8] 黎娟,杜惠妍,陳汶鈺,等.營養護理對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營養狀況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4,4(14):133-135.
[9] 陳喻萍,施曉柯,陳丹.口腔運動干預在早產兒經口喂養中的應用[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醫學版),2012,1(33):21-28.
[10] 呂天嬋,張玉俠.早產兒口腔運動干預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13,1(48):86-89.
[11] 陳喻萍,陳丹,洪維,等.口腔按摩聯合口腔支持對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喂養結局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3(28):35-38.
[12] 鄭莉.NCPAP聯合PS治療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13(3):170-171.
[13] 張智敏.紅霉素聯合金雙歧治療早產兒喂養困難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5,5(14):43-45.
[14] 馬丹,劉小芹,王華,等.吞咽功能訓練對NICU早產兒經口喂養的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24):123-126.
[15] 李玉堅,周應玲,丘小奎,等.口腔按摩與非營養性吸吮對早產兒經口喂養的促進作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1):1-3.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oral feeding in preterm infants
Z
ENG Pingfang HUANG Haibo ZHOU Yan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Xinyi People's Hospital, Xinyi 525300,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effect of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on the oral feeding of preterm infants.Methods60 premature with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cu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29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31 cases). Pemature infa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the nasogastric tube feeding and NICU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Pemature infa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increased 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with non nutritional sucking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preterm infants begin fasting time, nasal tube nutrition time completely by mouth feeding, gestational age transition time, and hospital tim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 shorten,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P<0.05). There were a total of 28 cases with premature infants fed accounting for 91.2%, 3 cases with poor feeding accounted for 8.8%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re were a total of 18 cases with premature infants fed accounting for 62.06%, 11 cases with poor feeding accounted for 37.93%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 combined with non nutritive suck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wallowing reflex in preterm infants, and shorten the feeding time and improve the feeding performance.
Wallowing function training;Non nutritive sucking;Premature infant;Oral feeding.
R473.72
B
2095-0616(2016)19-192-03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