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權
【摘 要】比較閱讀就是把內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相似點的文章加以對比,有分析的進行閱讀。這種閱讀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之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人物形象、結構層次、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諸方面的理解。
【關鍵詞】比較閱讀;同比;異比;效率
比較閱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使之加深對文章思想內容、人物形象、結構層次、寫作技巧和語言特色諸方面的理解。下面,我以中學語文教材為例,著重從小說鑒賞中人物、情節、環境、表現手法等幾個方面談談比較閱讀的一些方法。
1.求同比可以培養學生綜合歸納能力
同比就是找出幾個知識點中的共同點。這是培養學生綜合歸納能力、學會認識事物規律性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國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詩的結尾寫道:“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這里松柏梧桐、枝葉交加、鴛鴦相向、葉葉和鳴,象征焦、劉二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寄托了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這一情節與關漢卿的《竇娥冤》和馮夢龍的《灌園叟晚逢仙女》的結尾都有相似之處。竇娥臨刑前對天發下“血濺白練”、“六月飛雪”、“楚州亢旱”三樁誓愿都應驗;秋先被惡霸張委迫害,花神出來懲治這兩個惡人,所以,在學習關漢卿的《竇娥冤》時,我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希望竇娥的愿望實現嗎?”學生都說當然希望了,我說所有善良的人們都希望,這叫“于事理不和,為人情所求”,在我們所知道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這樣的結局,如牛郎織女的“鵲橋”,屈原的“白衣白馬而去”,《杜十娘》中“孫富的暴死”,梁祝的“化蝶”等,我們讀了以后相信它符合生活的真實,正是這些浪漫主義的寫法,創造了濃郁的悲劇氣氛,使主題逐步的深化,構成了全劇的高潮,充滿了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這樣我們才能理解魯迅先生在小說《藥》的結尾處,“憑空”給夏瑜的墳上添了一個花環,這不能說作者沒有考慮到讀者的心理愿望。
通過這樣的求同分析,學生在環境描寫對表現小說的主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方面的知識就很容易理解了。求同之妙,可以使學生從歸納比較中,掌握同類知識的規律性,從而完成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通過對比閱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劉勰《文心雕龍》中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一個人生活閱歷多了,人生的經驗也就積累起來了;同樣如果你看得多了,視野也就開闊了。例如學習柳宗元的《愚溪詩序》時,又將柳宗元的《愚溪對》介紹給學生,并且還在課上故意賣了一個小關子,設置了一個問題:柳宗元寫了《愚溪詩序》后,有一天晚上,溪神怒氣沖沖的進入柳宗元的夢中,請根據課文內容合理補充兩人之間的談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致,調動了課堂氣氛,在學生做了種種假定之后,我不失時機的推出《愚溪對》,引起學生的探究心理。其次,比較閱讀能適時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達到德育、美育的目的。語文學科的特點除工具性外,還有人文性。在語文學習中,學生不但能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言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得到美的享受。比較法是一種能幫助學生辨別是非、善惡不辨美丑,提高思想的好方法。又如同樣一首《卜算子詠梅》,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讓人感受到孤獨寂寞的悲劇美,而毛澤東同志的“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讓人感受到樂觀的積極的崇高美。而在學習《鴻門宴》時,則可以走出課文的框架之外,看一看后人對項羽的功過是非的評價。杜牧的《題烏江亭》“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對項羽霸業未成的嘆惜如聲聲在耳;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悲嘆千載而下仍令多少英雄豪杰為之熱血沸騰;而的毛澤東的“宜將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則將革命志士的萬丈豪情表露無遺。總之,在課文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的自由選擇可比較的材料,確定比較點,是能收到很好的成效的。
2.求異比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求異思維具有不拘泥于常規俗見、追求新穎獨特的特點,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因此,運用求異比較教學,對中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我們在分析魯迅先生的小說《藥》時,如果用求異比較閱讀法來理解人物形象,就容易得多。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者夏瑜的母親夏四奶奶對兒子的革命行動毫不理解,她在給兒子上墳的時候,臉上“現出羞愧的顏色”,“硬著頭皮”,以至對別人在清明節偷偷地獻花環悼念兒子做出一種“他們冤枉了你”,“今天特意顯點靈”的唯心主義的解釋。這一細節描寫,一方面反映了統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毒害和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資產階級革命沒有對人民群眾進行廣泛的革命宣傳,使他們不理解革命。把《藥》中的夏四奶奶和《母親》中的尼洛芙娜比較,可以看出兩者都有女性溫柔善良的性格,都是身為人母。但是兩人的思想截然不同:夏四奶奶是舊中國封建社會的受害者,思想愚昧迷信。而高爾基的母親尼洛芙娜同樣是遭受社會的壓迫,但她開始覺醒,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走向革命,是一個光輝的無產階級革命者形象。
又如,我們把《愛蓮說》、《荷塘月色》和兩篇同是寫蓮花、贊蓮花的課文進行比較,就可以發現,兩者在文體上,分別是議論文、抒情寫景散文;從內容表達上說,《愛蓮說》借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來寄寓自己的高尚的情操。《荷塘月色》則是通過月下荷塘及塘上月色的生動描繪,表現作者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之情。
在教學實際中,求同比較和求異比較的運用可能因具體情況不同而各有偏重,但在許多時候,兩者常常是并用的,以便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比較閱讀不但適用于文學作品,也適用于其他文體。如議論文可以從文章的結構、論證方法和語言特色諸方面進行比較;說明文在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方面也可以進行比較。比較閱讀可以從內容上,也可以從形式上,但無論從哪方面都要注意他們的可比性,也就是說教師首先要選擇好比較的對象,確定好比較點。做為語文教師要善于從不同體裁的作品中發現他們在內容或形式上的相似點或相異點,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比較閱讀才能使學生按照教師預先設計好的方案進行。切忌盲目進行,讓學生山南海北縱橫亂談,如果這樣就太荒唐了,根本達不到閱讀的目的。
通過比較閱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比較、聯想、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提高語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梳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閱讀速度擴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旭遠.《新課程新理念》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2.7
[2]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