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幫助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世界,傳承文明,弘揚正確的價值觀,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促進我國文化發展,成為新課標下英語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如何科學遵循教學理念,提升英語教學效率,以幫助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順利完成中小英語的銜接過渡,是英語教師肩負的重要使命。本文將對中小學銜接教學的現狀分析出發,深入分析與探討如何在新的教學環境下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實現中小學英語的順利過渡。
【關鍵詞】中小學英語;銜接;過渡;策略
小學生在邁入初中階段時,不僅僅要面臨教學環境上的巨大變化,更需要應對教師教學模式的轉變。由于小學階段不同學校的英語教學層次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在學習初中英語時并非都是“零起點”,部分學生接受了三年小學英語教育,甚至更長時間的社會英語教育,所展現出的學習層次較為復雜,需要教師立足于全局,從學生出發,促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合作學習課堂,從而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為提升學生英語技能、知識、策略以及素養提供堅實的基礎。
1.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的基本原則分析
1.1循序漸進原則
教學環境與學習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初中英語教學的初期階段,教師應有計劃、有步驟循序漸進推動教學過程,確保學生之前學到的英語知識能夠得到有效復習與鞏固,也能夠逐步適應新的同學、教師以及知識體系。初中英語強調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面對負擔較重的學業時能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切勿操之過急,避免與學生的青春期心理成長發生沖突,對中小學英語銜接帶來不利影響。
1.2興趣激發原則
在小學階段,教學的重點目標注重于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激發,通過生活中簡單的實例,養成學生喜歡英語、熱愛英語的習慣,從而為初中英語打下基礎。而在中小學英語的銜接教學中,仍然要堅持英語興趣的持續激發,引導孩子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從而轉換為英語學習的主動性,從而享受英語學習所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及時掌握初中英語的學習方法,以適應初中學生的基本需要。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改造與銜接,與家長加強對學生不良習慣的改造,培養學習英語的正確習慣,從而找出問題,積極問題,促進學生英語學習成績的提升。
1.3連貫性原則
在教學活動中,尤其是在教學設計環節中,教師應深入了解、分析小學教材,對小學學習內容有著清晰的認識,以此為基礎框架展開教學設計,消除學生在初期階段接觸初中英語的陌生感,從而盡快融入到初中英語學習中。例如,對小學英語仔細研究后,系統復習小學詞匯、語句、口語交際,考察學生對于小學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聽力、閱讀能力進行整體預測,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展開細致、科學的布置。
2.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措施
2.1初中教材的科學化處理,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一英語與小學英語相比較,最大的變化來源于詞匯量的增加,銜接階段的英語教學更需要突破學生的單詞關,從而為下一步的英語教學打好基礎。在銜接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單詞總量按比例劃分,要求學生每天按時、按量完成單詞記憶、背誦,在第二天進行單詞的強化與復習,實現單詞記憶的良性循環。在此過程中,為避免學生對于英語單詞記憶產生反感、厭惡情緒,需要教師設置趣味性的單詞記憶方式,例如:postscript,“post-”為前綴,表示“……之后”,“script”表示“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之后,不就是“補充文字(附件)”嗎?通過聯想、組合記憶法,使學生掌握英語單詞記憶的幾種方法規律,激發學生愛記單詞的興趣,逐步使學生適應初中英語學習的基本節奏。
2.2促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提升教學課堂活躍性
初一新生仍然具有較強的活躍性,對于部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的學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導,從而在英語學習上迸發出更大的能量,教師需要加強多元化教學方式的改進,以增強學生在英語學習積極性的延續。教師可以選擇講故事、角色表演以及即興對話等方式,增強課堂活躍性,從而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例如,將班級學生分若干組,準備寫有各種職業的小黑板,各組同時活動表達出各種職業的特征,如worker, teacher, doctor, nurse, driver, postman, businessman, fisherman, singer, dancer等,組內輪流表演1個職業特征,由1個學生猜單詞,決出獲勝者,通過游戲教學與單詞記憶教學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強課堂活躍性,迅速拉近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對中小學英語的銜接以及學生合作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2.3合理劃分英語教學層次,適應不同學生英語學習成績
小學生在進入初中之后,受到自身潛力、語言天賦、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家庭環境等多方面的影響所造成的差異,導致新生在英語成績的表現上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例如,很多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在學校接受小學接受英語課堂教育外,課下通過課外輔導提升英語成績,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就會形成兩種極端,英語基礎較好的孩子課堂表現突出,較易掩蓋基礎較弱學生的自我表現與實際問題,從而影響整體教學。因此,需要教師在銜接教學中做好教學內容的分層,難易適中,因材施教,使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獲得思考、成長的空間。例如,在游戲教學中,教師以擊打黑板為信號,將接力棒在學生中按座次傳遞,各小組長輪流喊停。教師與拿到接力棒的學生進行英語對話,如:“whats your name ? ”“where does your father work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tter, football or basketball?”對話的難度以此學生的英語成績為基礎,從而有效實現中小學英語的銜接與過渡。
結束語
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方式的多元化,通過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方式,消除初一新生對新教學環境的陌生感,有序、合理推動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從而為下一步英語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麗.“翻轉課堂”在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4(13):105-106
[2]馮小鳳.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中課程資源的研發和利用研究——以銜接教材的開發和應用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1-41.42
[3]徐小麗.以閱讀促悅讀——基于閱讀策略指導下的中小學英語銜接教學[J].東方教育,2014(7):129-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