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是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朗讀過程中要發揮“有聲語言”的藝術作用,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小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推敲課文(包括詞句,段落,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和情緒。影響著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力、辨識力和駕馭力。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一。因此,我們要教小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必須從低段語文教學抓起。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語文;有感情朗讀;有效教學方法
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有感情朗讀似乎只是作為一種教學形式,為了讀而讀,不能讓學生真正入情入境,自然談不上“情動于中”,不能讓學生通過朗讀體現自己所感悟的思想情感。其次,感情朗讀缺乏層次性。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讓學生在情感共鳴上逐步遞進與深入,導致反復誦讀都是一個腔調,讓感情朗讀顯得蒼白、單調。再次,教師對于學生感情朗讀評價欠妥,導向不當。
實踐也充分證明了朗讀對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課文如果學生能夠聲情并茂、恰如其分的運用感情朗讀,說明學生對課文已經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煩瑣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讀一旦成為學生的快樂,那么閱讀也隨之被學生所深愛,成為他們無限的樂趣和不斷的追求。因此,有感情朗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那么,如何結合小學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教孩子有感情的朗讀呢?下面我根據教學實踐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教給學生方法,指導朗讀技巧
可以發揮想象朗讀。在朗讀訓練中,我們要將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放于第一位。一旦離開了積極的豐富的現象,既難以理解教材的內容,又難發展語文能力。如《找春天》這篇課文,課前可以讓學生走進校園,踏入公園,漫步家鄉,去感受柳枝的輕柔,桃花的嬌媚,春風的柔和……放飛田野去尋找春天。學生走進春天,發現春天的美麗,探索春天的奧秘。他們有了自己真切的體驗,心靈上受到感染,讀時就特別入情境,從讀書聲中找到了春天的影子,進而培養了豐富的想象力。
1.在教學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帶問題朗讀。讀前提問題并帶之去讀書,可以在讀中活躍思維,更好理解課文。也養成邊讀邊想的良好讀書習慣。又為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打好基礎。
2.還可以指導學生朗讀技巧。從朗讀的音調上,要指導學生掌握好語言的輕與重、緩與急、長與短、高與低等。
3.從形式上可齊讀、范讀、領讀、分角色讀等。指導與練習相結合,才能逐步提高朗讀水平。
二、角色朗讀,加強角色體驗,轉化情感
教師要重視體驗課文的情感因素并與之共鳴,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在閱讀過程中加強角色體驗,是指讓學生充分參與言語實踐活動,真切地感知課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加深其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的過程。
采用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在讀悟課文的時候注意與人物作者進行換位體驗,設身處地的理解他人的情感,共享他人的快樂,分擔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與自己的心中,印發情感轉化。比如: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稱贊》時,我都采用了換位角色扮演法,讓小學生體驗他們的情感思想,這樣自然而然地把文本融入自己的心靈。
三、表演朗讀,體會情感
表演是體驗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們可根據文本提供的情境、情節,讓學生入境表演,以此求得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對文本內涵的深入探究。它可以是對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繹,也可以是對文中“空白”處創造想象表演,還可以是根據一個片斷或一個教學點的即時表演。表演朗讀符合學生好動愛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齡特征。學生走進了文本,創造性地活化了文本,進一步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體驗深化了情感。如:《三個兒子》的教學,可以讓學生演一演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讓他們從中體驗感悟——只有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內心情感
朗續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地創設情境,創設氣氛,激發學生內心情感,讓學生愿讀、樂讀、在讀中理解和把握課文。
例如:教學《坐井觀天》一文的朗讀,教師安排男女生分角色讀,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為線索而展開,在朗讀中他們不但能大膽地分角色朗讀,而且還能用不同的語氣邊讀邊做動作,讀出反問句和感嘆句,例如:(讀)你從哪兒來呀?(有疑問語氣),仿佛看見了那只充滿疑問的青蛙。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芭笥?,別說大話了,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孩子們的熱情已被朗讀充分激發起來,讓學生在讀中明白青蛙是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為是。在朗讀中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
五、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從正面加以引導,讓小學生喜愛朗讀
兒童天生喜歡鼓勵和贊美,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教師要善于聆聽,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予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低年級小學生特別在意教師的種種表情。教師在學生朗讀成功的時候,通過眼神的贊許,一定會引起學生成功的喜悅。其實,當教師用心聆聽學生朗讀,切實發現他們在朗讀時的優點時,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能及時給予肯定,孩子就能在教師的鼓勵中樹立自信心,喜歡上朗讀。
總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朗讀能力絕非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我們每位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語言感受等能力不斷提高,才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閱讀的無限樂趣。重視情感朗讀,讓語文學習變的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
【參考文獻】
[1]張運群.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2
【作者簡介】
阿吉機子,大專學歷,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榮譽: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