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衍亮
【摘 要】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有效預習。有效預習需教師依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及學生發展特點設計,以指導學生在不斷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有效預習;預習單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教學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和課堂學習的提前準備,預習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做好課前預習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使老師的教學壓力有所減輕。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學校不重視預習,沒有充分發揮預習的作用,而且預習方式不正確,不能實現有效預習。
一、預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預習,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比如“梯形面積的計算”一節課,教師首先明確教學目的,確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前設置好預習支架。
首先,在預習梯形面積的計算之前,復習與之相關的上節課內容,梯形面積的推導與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有不可割裂的關系,是在三角形面積基礎上的推導延伸,要先復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包括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
按照課本內容有順序、有目的地預習,認識梯形圖形是基礎。每種圖形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獨特的面積計算方法,在分析梯形圖形的基礎上了解各部分的關系。梯形圖形形態分許多種,可以由什么圖形組成,梯形圖形能夠拼成什么圖形,在預習中邊看書邊思考,能夠加深對梯形圖形的認識。計算梯形圖形的面積需要認識梯形圖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不同的梯形圖形如何找出三個要素,是小學生預習的重點,不同的梯形圖形有不同的認識方法,比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三要素之間的關系簡單明了,小學生在復習中就可以掌握具體知識。梯形的面積計算是預習中的難點,尤其是公式的推導過程及梯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梯形的計算公式識記不難,要達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需要小學生認真思考,能夠解答梯形應用中的難題。
二、培養學生有效預習的能力
(一)注重預習方法
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前預習時要先通讀教材,了解本章要學習什么知識。同時要學會分類標記,對于教材中已經明白的、不了解的和有疑點的知識采用不同的符號進行標注。在通讀教材之后,試著進行精讀,充分發散自己的思維,理解教材中出現的概念及列出的例題。比如梯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學生不僅可以從概念上認識書中的梯形,而且可以從現實生活中找出原型,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為身邊具體的形態。小學生可以利用手工制作,進行圖形拼接,認識梯形的拼接圖形,哪些圖形可以拼接,梯形又能剪裁成哪種圖形,面積計算時如何找到上底下底和高,通過手工操作可以快速而直觀地學習本節的課程,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強化預習效果。
預習時要避免知識的單一,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系的,預習中可以進行對比或者引申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便是如此,預習梯形面積的計算這一節,需要復習之前三角形的知識,通過知識之間的關聯,減少本節課的預習難度。同時教師要重視預習內容和課堂教學的關系,合理布置預習內容,根據教學目標設置任務,以防加大學生的預習難度。預習中同樣會涉及課本外的知識,預習只是教學中的輔助,不是教學的任務,能夠課上講解的簡單的容易理解的涉外知識就不用花費太多時間。教師要控制課外知識的范圍和難度,有針對性、有選擇性地布置預習任務,不能影響正常知識的學習。
(二)設計數學預習單
考慮到小學生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忘和自覺性較低等特點,為學生設計預習單。有了預習單,學生就有了明確的預習方向、學習目的,同時也便于檢查、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而一個比較完整的預習單必須有以下要求:要求設計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實際水平,使所有學生都能作答;范圍要盡可能覆蓋本課時內容;內容要揭示本課時重點。《課程標本》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歸納為“四個學習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對學生預習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采用的預習方法也不同,所以應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預習單。
(三)完成預習單
在開始階段,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限制,還缺乏自主學習的經驗,應將預習安排在課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預習單。這樣才能保證預習時間與質量,有利于學生在集體的影響和勞動下養成預習的行為習慣。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后,逐漸減少課內預習,把預習放在課下。但因為一般小學生的自覺性比較差,所以要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預習,認真完成預習方案,還需家長的支持與幫助。由家長指導、監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達到預期的預習效果。新課改也強調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要緊密聯系,相互協調。
(四)檢查預習單
檢查預習單是有效預習必不可少的環節。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要我用一句話說明教育心理學的要義,我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先知知識。”強調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教學。”這說明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成為預習后組織課堂教學中更突出的關鍵性問題。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指導,還要采取多種方法及時檢查、反饋學生的預習情況,讓預習成為發揮學生自主探索、實踐的前奏,成為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催化劑。此環節應根據不同形式預習方案,采取不同的檢查方法。
三、結語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重視數學預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預習,尤其在中年級,教師應正確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有效預習,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掌握預習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發展,從而學會學習,適應時代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錢如良.淺議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及問題.http://www.kecheng.net/2006-1/200612965814.htm
[2]李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關于自主創新教學的思考.http://www.vastman.com/Article_Show.asp ArticleID=1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