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圣桓
【摘 要】當前農村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建設正面臨人才短缺、設備落后等問題,本文從教育資源數字化的必要性、教學平臺多媒化的優惠性、及學生學習自主性等方面,比較詳盡地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農村教育資源整合的方法和手段,前景與惠益,為促進農村教育資源數字化整合,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育資源整合;教育資源數字化
當前,教育信息化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中共十七大報告將“信息化”提升到空前的戰略地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旗幟鮮明地把教育信息化單獨列出來。這些都體現了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的制定充分體現了戰略性、全局性和多元性。這不僅僅是理念的根本轉變,還將更多地關注教育信息化的內涵建設。為此在管理上,要進一步樹立服務觀念,提高教育服務技術,提升教育服務水平。在服務中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應用,打造公共服務平臺,推進教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務信息化,對于所有的教育人來說,不僅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21世紀是信息與知識經濟的時代,以知識和信息的產生、傳播及應用為基礎的知識經濟將占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導地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知識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越來越取決于教育發展、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將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代信息技術已成功運用于教育領域,并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優,推動了教育領域各方面的發展。教育信息化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應對知識經濟挑戰、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已成為當今世界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軟件開發及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不到位,信息化人才缺口大,區域、城鄉差距比較大,發展很不平衡。尤其是在基層和農村學校,教育資源總體缺乏,而且在建設方面存在重復性建設、標準化低、整合與共享難等問題,師生沒有充分享受到有效的教育技術成果。
數字化信息平臺利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當前最新的信息技術, 依靠數字平臺與資源來實現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與遠程教育,以推進數字校園工程以及數字圖書館等建設,不僅是改革傳統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徑, 更是提高農村師生素質的重要措施,對促進區域教學改革、加快教育發展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都有積極作用。
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的,可以在計算機或網絡中使用的多媒體信息材料,以及在高科技信息技術天南地北下,為達到特定教育目的的教學支撐系統軟件與教學管理軟件系統,包括數字視頻、多媒體教學軟件、教育網站、在線學習系統、計算機虛擬資源、教育教學數據庫等。 它能夠激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來尋找和處理各種上,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在這一進程中,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建設數字教育信息資源庫的目的是要為教育服務,因而無論在內容還是功能上都要充分考慮教育需要,使學生、老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能方便及時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具有可利用性和方便性。同時,所建教育資源必須符合教育教學的規律和特點,對學科、年紀、資源種類、文件格式等進行定義時要根據統一的規范和,符合《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規范》的要求。最后,資源庫為學習者節極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包括數字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網上報刊和各種數據庫、多媒體電子書等。學習者只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獲取技能,就可以各種網上檢索機制,方便快捷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進行高效的學習。利用數據庫以及管理、服務平臺就可以非常方便地建立基于資源的學習。基于資源的學習為學生提供各種機會,使他們在獲得基本知識的同時,形成獨立的學習技能。就是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包括了要實現學習目標可以參考的各種資源,學生通過這些資源進行篩選、分析、綜合、利用,解決自己實際的學習問題,達到對敵訓斥深層建構,并在此過程中形成信息加工和解決的能力。
教材多媒體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管理智能化、環境虛擬化等使得教育體系不斷豐富、教育面向不斷擴大,教育智慧不斷累積,進而使教育真正成為一種任何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活動,使得每一個人都可憑借一套運用知識的數字系統,有效地駕馭、靈活地運用知識。
將多媒體技術引入計算機輔助學領域,將音像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三大信息處理技術結合起來,達到人機交互處理多種信息的目的,以達到在不久的將來,教材都可以輔以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以實現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更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更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提供最理想的學習環境。同時,教材可以通過多媒體化、智能化,優化組織教學過程和設計教學策略,使得教學信息更豐富,教學過程更生動有趣,學習效果也更明顯。在儲存與修改的環節上,也更加方便。再者,智能化多媒體教材能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能診斷學生出現錯誤的原因,能初步解決指定教學內容中的標準化問題,能仿真虛擬現實世界,不但能實現因材施教,而且能使生個學生都享有學習的主動權。
通過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為教學營造一個十分理想的交互式的教學環境,給予各科教學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尤其是生動具體、豐富多彩的形象情境,可以有效促進交保證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順利發展。個性化教學強調查以個別差異為出發點,以學習者舉與需要為中心,以每個學生能力與個性的最大發展為目標,采用技術手段跟蹤學生學習過程,挖掘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更好地支持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各種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可按自己的學習基礎和舉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也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來學習。學生學習的環境和手段正在發生著親的的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和發布者,學生也不再是知識的“容器”,知識獲取的多元化使得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和信息,進而使得老師與學生的關系更趨于平等、和諧。
【參考文獻】
[1]孫凡士,田小勇.教育信息化資源開發與利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浙江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浙江教育技術中心,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報告.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3]何錫濤,沈堅等.智慧教育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