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安
【摘 要】在醫學模式以及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對于護理人才的培養需要由“知識型”轉變為“實用型”,護理教學需要充分結合當前社會對于護理人才的要求,通過有效的護理教學,提升學生的創造能力,并且讓學生具備扎實的臨床實踐經驗,并且滿足護理工作的各項要求。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有效教學對策;探索
前言
當前,婦產科護理臨床教學面臨著較大的困惑和沖突。比如教學內容重復、課程體系安排不合理、教學計劃不規范、現代科學和醫學的教學比較薄弱,相應的護理課程體系無法滿足當前的時代特色。所以,我們需要全面落實“面向臨床,著重素質”的基本觀念,遵循素質教育的主線,改革當前的婦產科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體系,以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培養核心,建設獨具特色的婦產科護理教學體系。本文探究了婦產科護理教學的有效對策。
1.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準
許多教師的教育理念還比較落后,而且一些教師還是采用以教師為核心的教學策略,沒有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素質提升不僅和自己的發展相關,而且比較依賴教師素養的提升。教師的素養提升是當前臨床護理教學的重點,所以教師需要首先轉變自身教育觀念,這是因為理念是行動的靈魂。教師綜合素養的高低和學生的意志、智慧發展密切相關。
1.1改變教師角色觀
以往的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教師采用填鴨式教學的模式,沒有取得良好效果。所以教師需要從傳授知識的角色轉變為引導學生發展的角色。切實的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性,使其大膽競爭并且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提升其解決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水平。
1.2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
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具備豐富的、扎實的醫學領域的知識內容,并且還要掌握人文社會科學、信息技術以及教育專業的能力。教師一方面需要具備醫學知識結構,還需要具備快速掌握、轉化并且吸收知識的管理。在工作中,教師需要持續的提升和充實自己。比如定期參加學術會議、進修、培訓、函授以及自學等等,通過這些方式接受強化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盡可能的了解多側面、多層面、豐富的知識內容,為高效婦產科護理教學打下基礎。
1.3提升自身教育科研水平
教師需要把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現代教育理論結合在一起,掌握有效的教育科研方法,并且發展科學研究意識,探究自己在教學、教育中的相關問題和答案。研究自己的教學效果、教學行為以及教學理念等。通過持續的摸索和研究,形成科研和教學相互促進的教學方式。婦產科護理教師需要用自己的教學風格去感染學生,不僅讓學生掌握婦產科知識,而且讓他們具備良好心理素質水平。
2.應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2.1多媒體教學法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屬于較為常用的教學手段。我國教育部在教育評價體系中,也規定多媒體授課的時間比例至少要達到百分之十五。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及教育理論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容易的掌握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對象以及目標的特點,設計合理的多媒體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胎兒分娩”的過程中,可以使用教學碟片來為學生展示胎兒分娩的整個流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而且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比如“產婦是不是都經過陰道進行分娩?分娩過程是什么?在分娩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是什么?”通過應用電教的方式,學生可以在饒有趣味的學習中獲得相應的知識內容。
2.2探究性教學法的應用
教師需要根據科學研究規律,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并且經過假設提問解決相應的問題,進而提升自身能力水平。比如在講解“會陰擦洗”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操作實物以及會陰擦洗的模型,讓學生探究會陰擦洗的過程和步驟,并且獲得相應的體驗。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課本知識產生一定的質疑,對此,教師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置之不理,需要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明確正確的思路。
2.3合作學習法的應用
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且明確每個學生的責任,安排他們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小組的劃分盡可能小,并且確保組員具備不同的思維模式,為每個小組安排相應的分工以及任務,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比如,教師可以給出關于子宮肌瘤患者的病例,讓學生根據相應的資料來開展討論,并且擬定相應的護理策略,進行護理診斷。在學生結束討論之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通過合作學習法,學生能夠獲得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并且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習其他組員優點。
2.4模擬情景教學法的應用
模擬情景教學法指的是虛擬或者模擬一個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環境,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里,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理解相應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講解“孕期保健與營養”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一個出現妊娠孕吐的孕婦來輔助教學,在獲得孕婦的同意之后,可以請她講述自己在孕期出現的嘔吐、惡心、甚至難以進水進食、身體出現脫水問題的感受和情景,學生可以根據這個孕婦的癥狀來討論相應的護理護理問題,并且提出相關的有效護理措施。通過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產生對于護理教學的感性認識,并且提升自己應用知識以及聯系實際問題的能力。
2.5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
討論教學法的應用是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圍繞著相關的問題交流信息,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式的教學活動。在課堂中,教師屬于教學的引導者,需要幫助學生選擇課堂討論的主題,并且指導學生從合理的角度進行討論。在準備教學的過程里,需要提前指定相應的題目,比如:“如何指導孕婦良好的度過產褥期”。指導學生應用互聯網去搜集相應的資料內容,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創新,并且在探究中求同存異,在經過全面的思考并且閱讀較多的資料之后,提升自己的有深度的見解。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相互討論自己的意見,進而發展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水平。通過學生和教師的深入了解和溝通,能夠促進教學活動效率的提升。
2.6討論式教學法的應用
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愛好以及興趣,選擇合適的研究課題,進而開展相應的研究,發展自己的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題目進行探究,比如“產婦的心理因素對于分娩過程的影響”,學生可以根據這個課題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并且在臨床中積極的搜集相應的資料,通過整理和分析統計,最終得出探究的結論。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在課堂中討論相應的問題,并且讓學生明確產婦分娩期中,心理護理的重要程度,讓學生關注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的多種心理活動,并且探究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和統計數據的能力、設計護理調查表的能力水平、收集資料及與人溝通的能力。
3.關注婦產科護理教學實踐
3.1建設完善的實驗室
第一點,為了提升婦產科護理教學效率,學校需要建設開放式、多功能以及整體化的教學中心實驗室,并且設立練習室、臨床實驗準備室,并且購入性能良好的、多功能實踐教學設備,比如分娩機制模型、盆腔檢查模型以及腹部觸診模型等等。
第二點,合理開放實驗室。為了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練習機會,需要合理的開放實驗室。這是因為學生難以在課程規定的時間里全面的掌握相應的臨床基本技能,課程教學難以照顧到全部學生的要求以及個體狀況。所以可以指派實驗員來管理實驗室,并且增加對于學生開放機會,教師可以定期到實驗室為學生答疑解惑,在開放實驗室中,學生可以反復的進行操作練習。通過開放實驗室的方式,能夠消除訓練對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的客觀條件限制,能夠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
第三點,指導學生準備相應的物品。為了確保實踐活動的效果,需要為學生提供設備方面的便利條件,讓學生管理相應的練習用品,并且讓學生自己制作在實踐練習中需要使用的器具,比如氣門心圈、棉球等等。實驗員可以為學生統一發放相應的實驗材料,并且在實驗結束后統一收回。
3.2完善實踐教學的策略
第一,角色扮演。有一些婦產科護理中的實踐內容無法通過模型來來替代,必須通過真人真做的方式進行學習。比如:骨盆外測量以及產前病史詢問以及檢查等。許多臨床教學醫院無法滿足相應實踐教學要求,還會碰到孕婦不配合的情況,所以難以利用孕婦進行練習和演示。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兩人一組的形式,學生一個扮演護理人員一個扮演孕婦,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利用自由時間進行。
第二,綜合性臨床思維培養。在實踐教學中,常常需要引入實際案例或者多功能教學模型來進行教學,這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水平。比如:使用產前檢查觸診模型,培養學生對于胎心聽診以及胎位檢查的感性認識,并且通過如下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臨床思維水平。1.變換胎兒的位置,讓學生獨立判斷胎兒是否處于正常的胎位,并且鼓勵學生自學和思考相應的臨床問題比如分娩期處理、肩先露妊娠期、臀先露妊娠期的處理。2.變換胎兒的位置,讓學生選擇合理的聽診位置。3.調節胎心率,讓學生獨立判斷相應的胎心率是否處于正常的狀態,提升相關的臨床問題比如緊急處理措施以及胎心率異常原因分析等。
第三,應用模型進行訓練和演示。某些婦產科護理操作可能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并且涉及到病人的隱私,所以對于相關操作的練習,需要在模型上進行。只有在模型上操作熟練之后,才能在真人身上進行操作。比如新生兒斷臍、陰道擦洗以及婦科檢查等,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相應的法律糾紛以及不利影響。為了規范相應的操作,需要遵循個別操作和集中演示相結合的原則。一般需要講師講述操作注意事項、操作步驟以及要領等,在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組成一個個小組進行探究。教師根據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碰到的模糊概念以及操作錯誤進行適當的解答和糾正,讓學生逐漸掌握正確并且符合規范的操作方法。在結束操作練習之后,需要抽選一些學生進行現場演示操作,同時教師和學生一同進行操作評價,指出相應的問題。教師可以針對其中的重點問題進行總結和演示。
4.結論
綜上,婦產科護理是臨床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婦產科護理教育人員需要充分了解當前婦產科護理的教學的困難和特征,并且應用合理措施提升護理教學實效性和學生的臨床思維,讓學生具備一定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了給國家培養出高素質、創新性的婦產科護理人才,需要加強對于教學觀念的轉變并且創新教學方法、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鄭海燕.婦產科護理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探索[J].現代養生,2016(04):32-33
[2]張娟.多媒體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4(04):45-46
[3]唐小寧.婦產科護理教學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4(12):97-98
[4]趙莉.婦產科護理教學中配合臨床見習的體會[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8(01):46-47
[5]鄭修霞,臧運敏,趙炳華.婦產科護理教學體會(摘要)[J].中華護理雜志,2013(04):67-68
[6]王迎,陳柳.行動導向模式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神州,2012(08):112-113
[7]張梅鳳.多元教學方法在婦產科護理課程中的應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04):76-77
[8]曠焱平,由天輝,陽愛云.綜合性實驗在婦產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