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琴
摘要:新疆是西北地區的農業大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在農業的發展進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新疆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現狀進行分析。指出了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問題:對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科技的進步,新疆農業發展與全國同步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目前已逐步形成了比較健全的農技推廣體系,為推廣先進實用技術,提高農民素質,發展糧食生產,保證農產品供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的歷史性跨越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面對現代農業科技的發展和農戶的需求。仍然需要不斷探索農技推廣新機制。更加深入的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促進農業技術推廣事業蓬勃發展,為農業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一、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底,新疆現有區、地、縣、鄉四級農技推廣機構2743個,其中自治區級18個、地(市)級83個、縣級395個、鄉級2274個。另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下屬的種植業866個、畜牧獸醫1068個、水產39個、農機化742個、綜合站28個,共推廣人員9621人,這些人員大多數來自各農業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人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制定農業規劃。宣傳國家農業政策,提供農業技術指導等。這些人員對基層農業的情況了解的及時和準確,在國家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二、存在問題
1.服務機構數量少。管理體制不完善。根據調研資料可知,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數量少,服務人員缺乏,現雖有地、縣、鄉三級推廣網絡,但到村里就沒有科技推廣人員了,另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站服務設施差,服務手段相當落后。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分屬于不同的部門管理,在對農技推廣部門的管理工作中不能實行統一管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農戶之間多為松散連接。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管理水平不高、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由于缺乏管理力度致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很難落實到個人身上,無法實行專人負責。不利于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進而也影響了整個農機推廣隊伍的素質。
2.條件建設嚴重滯后。從全區來看,區、地、縣三級條件建設情況較好,鄉鎮農技推廣機構辦公條件及其簡陋,推廣手段非常落后。全區現有的711個鄉鎮農技機構中448個沒有固定辦公場所;有的鄉鎮農技推廣站年久失修,已成危房;有的鄉鎮推廣機構沒有基本的試驗示范儀器和培訓宣傳設備;絕大部分鄉鎮推廣機構沒有自己的“試驗示范田”;許多地方基層農技推廣站仍處于落后的初級階段。
3.人員整體素質偏低。調研當中發現,在基層工作的技術推廣人員綜合知識結構很差,專業不對口的占絕大多數。知識老化現象比較嚴重,服務技能單一,而且科技工作者的總量非常少,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并且一些農技人員并不鉆研業務,鄉鎮農技人員編不在崗、在崗不在位”的現象較突出。主要原因是對于農技部門的重視度不夠,對農技員的關心比較少,存在可有可無的思想。
4.相關系統嚴重脫節。目前,農業科研部門的管理模式與農技推廣部門沒有直接關系,即立題、科研、試驗、鑒定、申報成果等,這種現狀制約著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農技推廣部門不了解農業科研的進展趨勢。農民的實際科技需求和農業生產中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難以反饋到科研開發部門。同時研究成果也未能被充分轉化利用。
5.資金不到位。當前中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投資的經費主要來源是地方技術推廣員的基本工資與基本事業補助費,技術推廣項目經費絕大部分來自省里和國家投資。對于國家級省級農業技術推廣經費,首先經過縣財政,然后到農牧局,最后到達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據統計,原本有限的農業技術推廣的項目經費被截留,農技推廣經費被行政主管部門私自用到別處或是扣留現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三、改善措施
1.理順管理體制,完善基層農技推廣功能。以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為契機,進一步擴大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縣有鄉用”的普及面,加強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做到專崗、專人、專用,使農技推廣人員集中精力為“三農”服務。在人員編制不作調整的情況下,縣級農業主管部門負責對本級農技推廣機構實行監管,負責全縣農技推廣工作計劃制定、組織實施、考核驗收等方面的管理指導,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人員、經費、資產等由縣級農技推廣機構統一管理。在人員調配、考評和晉升中,應充分聽取鄉鎮政府的意見。鄉鎮政府要負責提供鄉鎮機構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并配合縣級農業主管部門、農技推廣機構做好鄉鎮農技推廣人員的管理。
2.加強農村科技隊伍建設。對在農村生產第一線工作的科技人員,要逐步改善其工作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服務條件設施建設。同時鼓勵高等院校和單位的科技人員到農村基層開展各類技術培訓,以充實農村科技力量。在培養技術服務人才時要注重科技尤其是基層科技力量的重點培養。重視科技人員隊伍建設,提高現有隊伍的綜合素質。雖然科技隊伍的總數很大,但創新型人才很少。應對其進行重點培參培養。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3.加強體系建設。提升農技推廣裝備水平。盡快啟動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強化區、地、縣農技推廣機構,建立健全鄉鎮區域農技推廣機構和村級服務站點。充分利用現有人員、設備、資產進行優化組合,建設形成以區級為龍頭,基層為抓手,體系自上而下、運轉協調、功能完善、手段先進、面向基層、覆蓋全疆的公益性農業科技服務網絡。為發揮好農技推廣體系公益性職能的作用,建立健全農業推廣經費保障長效機制,提升農技推廣體系裝備水平,改變新疆農技推廣工作中存在的“有錢養人、無錢辦事”的困難局面。
4.強化農科教結合,提高農業科技貢獻率。農技推廣與農業科研、教育同步發展是現代農技推廣的必然趨勢,也是拓寬農技推廣部門職能范圍的有效途徑。發揮農技推廣、科研、教學部門協作優勢,縮短科研成果的推廣路徑,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和普及率,加快科技信息的集成和傳遞速度,使之成為新疆公益性推廣體制的必要補充是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技推廣工作的需要。為此,可以建立聯系會議制度,通過定期召開相關部門的交流會議形式,實現信息的互相傳遞。或者各級農技推廣部門,結合本地區實際,向農業科研機構、農業院校聘請專家參與農技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