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俠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發展,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逐漸意識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法,是各科教師都應廣泛學習并應用的。為探究該方法的具體應用策略,從當前我國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現狀及問題入手,就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出解決辦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思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與形式多樣的活動,并加以科學評價,鼓勵學生去觀察、感悟并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語文課堂精彩紛呈。
[關鍵詞]語文;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傳統的語文教學,學生的語文筆試成績雖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嚴重不足,因此導致語文學習的有效性較差。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改以來,雖然我國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進行教學,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到影響。本文就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一、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現狀及問題
1.教學形式化現象嚴重
新課改要求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但是不少語文教師對新課改的理念沒有了解充分,認為要響應新課改號召的第一步就是要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形式,而這種思維恰好導致我國語文課堂教學中形式化教學現象嚴重。就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來看,部分語文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存在錯誤的理解,認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只需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最后讓學生展示,教師進行總結即可。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談論環節是關鍵,但是我們往往可以發現,學生在談論過程中的深度和有效性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2.學習泛化現象嚴重
所謂泛化現象指的是教師在教學中沒有緊跟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進行教學,更多是為了實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而進行教學。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性較強,一方面在于語文教師認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的形式較容易掌握,另一方面在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因此,自從新課改以來,不少的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都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來進行教學。但是教師在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卻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學習泛化問題。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赤壁賦》的教學中,教師主要需要學生掌握的應該是詩人蘇軾在詩詞中所要表現出的含義,以及古詩詞的用法等內容,但是不少教師為了使教學內容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相契合,對《赤壁賦》的寫作背景、蘇軾的生活背景講解的較為透徹,而對古詩詞本身的關注度卻不夠高,因此造成了學習泛化的現象。
3.學生的學習效率較低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有以下幾點作用和意義:第一,學生在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能夠提高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度;第二,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需要先做好自主學習工作,這樣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三,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時需要加強與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這樣不僅可以從小組成員的身上學到更多的知識,還能夠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自己的實踐探究能力。例如,在《一個人的遭遇》教學中,教師先是直接導入課題,讓學生對書本進行自主學習。則首先降低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其次學生并不知道預習需要達到什么樣的學習狀態,因此這階段的學生學習效率并不高。而在談論環節中,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系列的問題,如“題目中的一個人指的是那個人,他(她)有著什么樣的遭遇?這些遭遇發生時,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樣的?分別經歷了怎樣的情緒變化?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著類似的經歷或者不好的遭遇,當時我們的心情如何?”等等。學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小組談論。但是談論過程中卻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學生對于前面的問題均可以從課本中找到答案,但是在最后一個問題中,學生的答案明顯更加敷衍。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學生的語文學習無法脫離書本和教師的指點,在討論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地進行思維的碰撞;第二,學生將語文知識和實踐聯系的能力較弱,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語文課堂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
1.轉變教師的教學思維
高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形式化現象嚴重,是由于教師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以及新課改的理解不夠深刻和具體,教師的教學思維仍然是較為傳統的,并沒有出現實質性的改變。因此,要加強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需要教師能夠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維,正確認識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的實質含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要堅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進行教學,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的目的不是為了在形式上符合新課改的要求,而是要切實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2.充分發揮教師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的引導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組織教學并引導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例如,在《祝福》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將教學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教師為學生布置簡單的自學任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具體方向。如教師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中要能夠掌握幾點,即“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句子,包括你認為的精彩的句子或者有疑惑的句子,找出刻畫文章主人公的詞匯或者句子,找出渲染環境和氛圍的文字”。這樣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問題引導下加強對文章的理解,并提高自己對語文語言的敏感度;第二,教師為學生布置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如文章的立意是什么?祥林嫂的一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什么現象;第三,小組將本組的學習情況進行上臺展示;第四,學生自評、小組互評以及教師指導。最后一個環節中,教師的指導是關鍵,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才能夠從整體上掌握文章,提高學習效率。
3.重視對學生的系統評價
教學評價對于提高教學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學生才會認識到這種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并擺正自己的學習態度進行學習。高中語文教師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中的教學評價要做到及時和有針對性。教師應該要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應用結束后對學生對課堂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指出學生具體的表現,并對學生進行正面評價。例如,教師不能說“這位同學做得很好。”而應該將這位同學在哪些具體方面做得好指出來,這樣才可以起到較好的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高中語文教師雖然均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進行課堂教學,但是教學中卻出現了不少形式化和泛化的情況,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較低。為了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的應用效率,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并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來進行教學,以切實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文森,連榕,洪明.基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師范大學教師教育課程課堂教學改革[J].課程·教材·教法,2013(04).
[2]趙文萱.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導致語文課堂學習生態失衡[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03).
[3]孫連平,陳俊香.還學生廣闊舞臺,顯課堂精彩魅力——談自主、合作、探究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德州學院學報,2011(S1).
[4]滿順昌.試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利與弊[J].隴東學院學報,2011(05).
[5]哈斯巴根,王發.探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J].文理導航(下旬),2015(17).
(責任編輯 陳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