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杜曉
摘要: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旨在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建設需要的高等職業技術型、應用型人才。在職業學院統計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學生不僅學到扎實的統計課程知識,還要提高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增強邏輯思考能力,為其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職業院校;統計教學
1、職業院校教育的現狀
職業院校教育是我國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職業院校的教育目標旨在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建設需要的高等職業技術型、應用型人才。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發展也相當迅速,各項教育改革相繼推出,教育形式也有了新的變化。可以說,我國對職業院校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提高職業院校教學質量是職業院校的當務之急。學校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自學能力。在職業學院統計教學中,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觀念,重視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學到扎實的統計課程知識,還能提高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增強邏輯思考能力,為其成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下面針對職業院校統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統計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2、職業院校統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職業院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不太理想,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加上統計這門課程需要用到較多的數學背景知識,所以整體的學習情況較差,可以說職業院校教學中涉及數學背景知識的課程教學一直都是心頭之腹。
為了解學生對統計教學方法滿意度,以及學生心中最理想的教學方法等情況,成立小組特地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學習統計很重要,但是對目前的統計教學方式不是很滿意。從調查顯示,目前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邏輯推理不嚴密。統計的學習中需要用到數學知識背景,更需要邏輯思維,沒有邏輯思維就不會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更不會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再加上學生的學習愿望不強,對統計的認識不夠,方法不對,導致他們從一開始學就對缺乏自信等現象,這樣統計的學習難度就會逐漸加大,學生也就更加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這樣惡性循環,最終學生學習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2)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教師過于強調對統計概念的灌輸,教學方法較為死板,學生只會死記硬背,而統計的學習又不能只靠死記硬背,要掌握統計的學習方法,學會靈活運用,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學習方法才是老師以及學生現在必須掌握的。
(3)教師缺乏實踐技術和經驗。很多教師沒有從事專業領域的經驗,實踐技術也十分缺乏。職業院校相對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一大特色就是其職業性和應用型,缺乏應用型教師,職業院校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就可想而知了。
(4)教師的專業能力不強。很多院校沒有為教師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機會,導致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資源的收集和搜索等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缺乏足夠的教學資源。職業院校中缺乏充足的實習實訓資源,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
3、解決職業院校統計教育問題的方法
從調查結果顯示來說,絕大部分同學希望教學內容和職業能力相結合,利用案例教學、統計軟件等,采取行動導向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興趣。
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了解學生的心理與知識特點,因材施教,以此達到統計教學的真正目的,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方法,多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才能增強學生的邏輯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統計學習能力,以下是個人想到的一些方法。
(1)優化教學方法。老師可以采取以下啟發式的導學模式進行:
①提問時啟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把統計中抽象難理解的問題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得難懂的問題簡單化。也可以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提問,不僅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既復習已學知識,還能夠啟發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創造性思維和自我思考能力。通過提問引導并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以及自己的理解解決問題,從問題中發現不足,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老師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②研討式啟發:通過采取共同研討和探討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用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一味的向學生傳輸知識,不考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引導學生自主研討,不僅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和技能,還能更好的鍛煉溝通交流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共處能力等。
③實踐式啟發:教師將課本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教會學生認識、思考和研究具體案例的方向和途徑。此外,教師要適當增加實踐課和實驗課的比重,帶領學生在實踐或者實驗操作中領悟和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以就業為導向,強調課程在今后工作的需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統計自學能力。無論哪門課程都需要擁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作用,教師是主導作用,教師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組織好課堂教學,教師還需要牢固的掌握基礎知識,這樣才能解答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使之進入最佳思維狀態。
(3)加強教師能力培訓。職業院校主要注重的是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那么教師首先應具有相應的能力才可以,所以學校應加大力度對教師能力培養,多提供教師到企業培訓的機會,讓教師在教學中多引入實際操作需求的相關知識及技能。
(4)引用現代化教育。目前教學輔助軟件越來越多,在統計教學中引入相關課程軟件的介紹,會增加學生對統計學習的動力。如目前使用廣泛的excel,在講解統計的時候,結合學生的生活實例以及所學專業,將excel和統計結合,讓學生更直接的了解統計的作用和使用方向。
(5)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增進師生情感交流。興趣永遠是學習最佳老師,只有學生對統計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才好。而主要提高學生興趣的領門人就是老師,如果教師跟學生關系融洽,會更加吸引學生學習統計這門課程,那么相應的學習也會不知不覺中得到效果。
4、總結
統計的學習不應該枯燥無味,很多學生都單純的認為統計就是數學,而且由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很多學校的統計知識只是注重理論,并沒有培養學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從而學生的成績得不到提高,所以課堂上,老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去學習知識,讓他們思維擴散,改變過去教師單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單一的教學信息傳遞方式,讓學生和老師多互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充分的融入到課堂中,還能通過互動增強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達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職業院校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及綜合素養,為學生將來發展成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靜思.高職學生的主要特點及教育策略.《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24(3):21-23
[2]楊建立,楊京樓.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實踐探討.《教育與職業》,2006(9):15-17
[3]閆運和,羅洪艷.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之淺見.《教育教學論壇》.2012,14(B):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