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摘要:馬克思平等觀追求的是徹底的、全面的、全人類的解放,即“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我國目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呈現的不平等、不和諧的現象直接相關,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旨在對平等的全方位追求。本文以此為視角,分析和諧社會視角下馬克思平等觀及其當代價值。
關鍵詞:平等觀;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諧社會
在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旨在對平等的全方位追求。但是我國現階段,經濟不平等、社會不平等的現象還是會不同程度的顯現,這些狀況與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初衷是不符,也是與建設和諧社會相悖。要想實現社會和諧,就需要以馬克思平等觀為指引,徹底鏟除社會發展中的不平等、不協調現象和根源。
一、馬克思平等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平等,第一次把平等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他們運用階級分析的觀點和方法,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出發,批判了資產階級平等的虛偽性,全面表達了無產階級的平等觀。他們認為,“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唯物史觀基礎上的馬克思平等觀是與資產階級相對立的無產階級平等觀,是共產主義平等理想。馬克思平等觀追求的是徹底的、全面的、全人類的解放,即"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恩格斯曾說,“平等觀念本身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不是自古以來就作為真理存在的。平等觀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歷史條件,而這種歷史條件本身又以長期的以往的歷史為前提?!币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地域環境,人們對平等會有不同的理解。要想實現平等,就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只有經濟的不斷發展,才會帶來更多的事實上的平等,這同樣適用于當代中國。平等問題在經濟學領域涉及的一個主要方面就是經濟利益公平分配的問題,公平的分配問題能夠使人們的權利得到恰當的對等。相對于資本主義的交換平等,社會主義的按勞分配在馬克思眼中認為是一種形式平等的體現。平等的分配關系與上層建筑層面的社會制度相聯系,包含著法律、經濟、政治三方面的公平,這三方面的平等相互依存也相互聯系,法律平等是準繩、經濟平等是基礎、而政治平等是體現。
二、平等觀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即出現了帶有強烈平等色彩的思想。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主張"均無貧”。道家老子主張"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莊子·秋水》篇說:“以道觀之,物無貴賤?!蹦抑鲝垺凹嫦鄲邸?、“交相利”。新文化運動時期,先進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向幾千年的封建思想發起了猛烈進攻。經歷了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一直在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努力推動民主平等社會的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逼降龋鳛樯鐣髁x核心價值觀核心要義之一,培育公民的平等意識,是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要求。平等是社會和諧和穩定發展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唯有立足平等的基本理念和平等規則,才能在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的同時,最大限度的促進社會的發展,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美滿。和諧社會是一個誠信友愛、人人擁有平等人格的社會。在和諧社會中,全體人民相互尊重、平等友愛、和諧共處。而要追求公平正義、誠信友愛,首先要求公民培育平等意識,合理看待當前社會存在的不和諧現象,在科學平等意識的引導下,平等待人,和諧共處,共同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三、現階段實現我國社會公正平等的主要途徑
在我國當前階段,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過大問題表現的尤為突出,在全社會都得到了普遍的關注。現階段構建公正平等的和諧社會需要加強法律監督體制,完善公共財政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同時加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以實現社會平等、經濟平等、政治平等,逐步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完善法律體系,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必須依靠完整和完善的法律體系。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加強整個社會的法律意識、依法守法用法意識。完善公共財政制度,逐步實現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提高公共財政制度是公平和正義執政哲學主要體現。改革和完善財政交付和使用的系統,把更多的金融資本進入公共服務,即教育、醫療、就業和安全業務,加強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逐步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使改革發展成果人民受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持續增進民生福祉,使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補齊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清單。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等工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23年提高到10.8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縮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2000萬套。李克強還強調要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通過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等舉措改善居民收入不均問題。政府已經逐步朝著實現我國社會公正平等的道路上不斷努力,并且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人民正在共享著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人均受教育程度,公共醫療保障系統正在逐漸完善。實現社會平等、經濟平等、政治平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萬軍. 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觀[J].科學社會主義. 2006(02)
[4]張成山. 馬克思平等觀的當代理解[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8(03)
[5]李克強.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R].北京,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