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蕾
摘要:教師在進行幼兒美術基礎教育的時候要注意讓幼兒感受生活、藝術中的美,可以通過讓幼兒嘗試說出圖畫的內容來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可以通過讓幼兒靈活使用各種材料來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可以通過啟發幼兒進行手工制作來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可以通過親子活動在家園合作中提高幼兒美術欣賞能力。
關鍵詞:美術基礎教育;幼兒;審美意識
國家教育部頒發了《3-6歲兒童發展指南》,明確地在幼兒美術基礎教育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培養幼兒感受美、展現美的能力和情趣。教師在進行幼兒美術基礎教育的時候要注意讓幼兒感受生活、藝術中的美,嘗試用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并且和同伴一起嘗試創作美術作品。
一、賞圖試說,口語互動
在進行美術基礎教育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幼兒盡量將自己在欣賞中看到的、感受到的內容敘述出來,這正是3-6歲兒童美術活動能力的綜合表現。幼兒往往對于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說出心中的想法,這不僅能夠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更能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促進。
為了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教師可以給幼兒欣賞一些精美的圖片,然后根據圖片的內容說出自己心中想象的故事,看看誰編寫的故事更有趣。例如教師可以給幼兒出示《森林運動會》的圖片,在圖片上有一大片的森林,在森林中的空地上有小老虎、小兔子、小刺猬等小動物,樹上還爬著小猴子和小松鼠等小動物。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圖片之后嘗試說說這個圖片講的是什么故事,這樣不僅有助于幼兒欣賞圖片之美,更能讓幼兒的發展思維。如有幼兒說:“小兔子和小烏龜比賽跑步輸了之后,一點都不服氣,于是在森林運動會中向跑得最快的小老虎發起了挑戰,要和它比比誰的速度更快,小動物們都來觀戰。”還有的幼兒更發揮了奇想:“小兔子和小老虎比賽跑步,小猴子卻跑不快,于是就和小松鼠一起比賽爬樹,看看誰爬得更高。”還有些幼兒更是展開了聯想,說出了自己想象中的故事:“小松鼠在和小猴子比賽爬樹的時候掉了下來,它一點都不害怕,因為它有松軟的大尾巴保護。誰知道它卻摔在了小刺猬的身上,大聲喊救命。”在這樣的活動中,幼兒展開了思維的比拼,在口語互動的過程中開發了自己的頭腦。
二、活用材料,嘗試作畫
在組織幼兒嘗試美術創作的時候,教師可以加入各種豐富多彩的綜合材料,提高幼兒的想象空間,讓他們能夠靈活地使用各種材料,展現自己的個性。教師不要僅僅以“像不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而要關注幼兒的審美水平和想象力,同時還要關注幼兒是否能夠有創意地活用各種材料,這才是更重要的內容。在組織幼兒進行繪畫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嘗試完成“幸福的一家人”的繪畫,在繪畫的時候除了使用水彩顏料、蠟筆等傳統的繪畫工具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開發想象,將自己能想到的任何材料運用到繪畫之中,融入更多的想象。例如有幼兒在繪畫的過程中想要給母親畫一串閃亮的白色珍珠項鏈,但是又覺得畫紙的底色也是白色的,不方便展示珍珠項鏈,于是便想到將蛋殼碾碎之后剪成珍珠的形狀,然后用膠水貼在畫紙上,這樣一串具有質感的珍珠項鏈就畫了出來。還有的幼兒在花園里撿到了一種紅色的漿果,他發現漿果的汁液是淡紅色的,于是便靈機一動用它來畫媽媽的紅嘴唇。這些材料都是幼兒平常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他們將材料靈活運用在繪畫中,讓作品變得更加生機盎然。此外,教師還可以啟發幼兒巧妙地使用某些工具,例如有幼兒表示自己的母親臉型很圓,但是自己卻畫不出很圓的臉,在教師的啟發下,幼兒選擇用碗底的圓圈來畫出模型,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修改,成功地完成了作品。還有幼兒想要在畫面上畫上楓葉做襯托,但是卻不知道該怎么畫,最后想到手掌張開的形狀和楓葉相似,于是便按手印在畫紙上,經過了修改后成為了漂亮的楓葉。要更好地進行美術活動,幼兒必須要協調好自己的頭腦和雙手,要有認識色彩的能力,并熟練地使用各種工具核材料。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創意美術創作,培養幼兒獨立創造的能力。
三、手工制作,激發靈感
幼兒接觸教育的方式基本上從游戲開始的,《3-6歲兒童發展指南》也指出幼兒園要充分考慮到幼兒認知規律,要用符合他們學習特點的游戲來進行教學。在進行美術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地加入手工游戲的活動,讓幼兒在獨立創造的意識作用下親自動手創作,增添對藝術的感悟。有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將繪畫和手工制作融合在一起,讓他們在親手操作中激發創作靈感。例如在進行小風車的制作過程中,教師讓幼兒嘗試親手制作小風車,并根據自己的想象來給風車進行美化。幼兒們在活動的過程中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出了具有創意的手工風車作品。有的幼兒在制作風車的紙張上畫上了漂亮的花兒,當風車轉動的時候就好像有花朵在飛舞一樣;還有的幼兒嘗試在風車的葉板上粘上五彩的繩線,這樣風車在轉動的時候繩線就會隨著旋轉,給人美輪美奐的感覺;還有的幼兒對風車的桿子進行了加工,制作了漂亮的蝴蝶結,扎在了風車的桿子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美化作用;還有的幼兒用彩色的紙條捆綁在風車的桿子上,將風車的桿子制作成了色彩斑斕的“花枝”。在這個親自動手嘗試的手工制作過程中,幼兒們各自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力,讓自己的風車變得更加與眾不同,制作出了各種充滿了童趣的作品。這個例子證明了幼兒的想象力其實是十分豐富的,教師如果適當引導的話,就會讓幼兒展開智慧,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動腦思維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這有助于幼兒的全面提高。
四、家園合作,親子游戲
要有效地進行幼兒美術教育,不僅要靠幼兒教師的努力,還要靠家長的配合,教師要聯系幼兒家長,進行家園合作,讓家長和幼兒一起運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料來展現美,在這種美術親子活動中,幼兒可以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身心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親子活動是促進幼兒發現美的好方法,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來進行美術加工,共同制作出精美的美術作品。例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不倒翁的制作,家長可以適當指引幼兒去發現家中有哪些廢品是可以廢物利用,用來制作不倒翁的,例如飲料品、舊報紙等。在幼兒找到了這些物品之后,家長可以和幼兒一起來完成制作,家長要盡量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親自動手,家長只是在旁起到輔助和引導作用。例如家長可以暗示幼兒給自己制作完的不倒翁畫上五官,讓它變得更加完美,在不倒翁無法站立起來的時候,家長可以啟發幼兒去查找原因,合理安排不倒翁中重物的位置。又如在家中煮雞蛋的時候,也可以和美術親子活動融合在一起,家長可以讓幼兒利用無毒無害的顏料在雞蛋上作畫,例如可以在雞蛋上畫上幼兒喜歡的花朵、太陽等的圖形。然后和幼兒一起將雞蛋煮熟,在吃蛋的時候,可以一邊欣賞雞蛋外殼上的圖案,一邊品嘗雞蛋的美味。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合作畫同一幅畫,讓雞蛋上的圖案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類似的活動有助于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也可以讓幼兒知道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家長應該經常和幼兒一起進行美術創作,這樣可以對自己的孩子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能讓幼兒在親子活動中更好地感受到美術活動的樂趣。《3-6歲兒童發展指南》指出美術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對待美術的看法多種多樣,教師要給予幼兒自由的表現機會,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來選擇手腦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幼兒能夠全面發展。只有手腦結合,能夠初步感受美,能自主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并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開美術實踐活動,幼兒才能更好地在美術活動中提高自己的智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淺析生活回歸的幼兒美術教育 潘超 《好家長》 2015年11月
[2]關于幼兒美術活動的評價 吳麗華 《學前教育研究》 1999年0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