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


摘要: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核心、以小組為單位,用對比的方法來開展教學的特點,即以實驗探究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來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探究;實驗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內容既是為前面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為化學2介紹的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通過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學習,能使學生認識化學在促進社會發展、改善人類的生活條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學對象分析
學生已經知道了物質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確區分酸堿鹽,并正確選用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堿性。學生具有設計簡單實驗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見儀器進行實驗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觀察實驗現象和記錄實驗數據的初步能力,具有開展實驗探究的欲望和熱情,具有合作學習的意識與體驗。
三、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有關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性質的實驗探究,課本中的實驗都比較簡單,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操作該節課內容中所有的化學實驗的能力。因此,本節課采取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教學方法,即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實驗對比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在學生實驗探究獲得兩種鈉鹽的色態、溶解性、堿性、和熱穩定性知識之后,再進行教師演示實驗和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進行遷移,從而得出兩種鈉鹽的其他性質。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主要性質和用途,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過程,使學生初步掌握探究、對比、歸納等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實驗探究,讓學生在實驗研究中體會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勵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五、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質,學習方法的引導。
難點: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良好實驗素養的養成;探究能力的培養提高。
六、教學用品:
實驗藥品:Na2CO3(固體、溶液)、NaHCO3(固體、溶液)、酚酞試液、鹽酸、石灰水、BaCl2溶液等;
實驗儀器:藥匙、試管、試管夾、酒精燈、膠頭滴管等。
七、教學過程
【引課】以生活中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用途入手,提出疑問,引發學生探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的興趣。
【新課】
探究實驗一: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酸堿性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酸堿性
2、巡堂,觀看學生實驗,回答學生實驗中提出的問題。
3、實驗結束后,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學生活動:
1、進行實驗探究。
(1)在兩支潔凈的試管里分別加入半藥匙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觀察各自的顏色和狀態并填寫下表:
(2)分別向上述兩支試管中滴入3滴水,振蕩試管,觀察現象,并用手觸摸試管底部并填寫下表:
(3)繼續向試管內加入2滴管,用力振蕩,觀察現象并填寫下表:
(4)分別向盛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5滴酚酞溶液,觀察現象并填寫下表:
實驗結論:溶解性:Na2CO3>NaHCO3 溶液堿性:Na2CO3>NaHCO3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認識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顏色、狀態、水溶性等物理性質,認識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水溶液都顯堿性,且相同條件下碳酸鈉溶液的堿性要強于碳酸氫鈉溶液。
探究實驗二: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
教師活動:
1、提出問題:如何來比較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
2、指導學生實驗。
3、對學生的實驗進行評價。
學生活動:進行實驗探究。
取等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約半小匙)分別置于兩支試管,加熱,觀察現象并填寫下表:
實驗結論:Na2CO3受熱不分解,NaHCO3受熱易分解。熱穩定性:Na2CO3>NaHCO3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認識碳酸鈉比碳酸氫鈉穩定。
演示實驗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
教師活動:進行實驗演示。
在裝有小半藥匙Na2CO3和NaHCO3的兩個試管中同時分別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觀察現象并填寫下表。
實驗結論:NaHCO3與鹽酸反應速率更快(Na2CO3與鹽酸的反應是分步進行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認識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速率更快;反應的生成物與鹽酸的量有關。
演示實驗四: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與BaCl2溶液的反應
教師活動:進行實驗演示。
向裝有Na2CO3和NaHCO3稀溶液的兩個試管中分別加入1滴管等濃度的BaCl2溶液,觀察現象并填寫下表。
實驗結論:碳酸鈉溶液能與可溶性鋇鹽(可溶性鈣鹽)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實驗,使學生掌握鑒別Na2CO3和NaHCO3稀溶液的方法。
性質推測: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溶液與堿的反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推測
學生活動:推測猜想,得出結論
性質推測:碳酸鈉溶液和CO2的反應
教師活動:通過初中學過的CaCO3與H2O和CO2的反應推測碳酸鈉溶液和CO2的反應
學生活動:推測猜想,得出結論
八、本教學設計的特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實驗為基礎、以思維為核心、以小組為單位,用對比的方法來開展教學的特點,即以實驗探究為主線,以思維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探究的積極性來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