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爽
摘要:席勒的作品從不掩飾地表現了那個時代人們所具有的情感和心理。他的作品中的線條富有表現力,纖細而又強悍、孤獨而敏感、羞澀而且還又有點自負的神經質。他是以線造型為主的藝術家,他對于線條的運用就像他對別人的心理的把握一樣,都是赤裸裸的、一點也不留情。他的人物創作大部分都是骨瘦如柴的,旨在表現人物的內在,而且他是個極其自戀的人,他的作品中有好多好多張自畫像。
關鍵詞:席勒;情緒;線條;表現
一、席勒的悲慘人生遭遇
席勒是二十世紀初奧地利的杰出畫家,是一位鐵路工人的兒子,小學和中學就讀于偏僻的小鎮上,1902年考入克洛斯特新堡的州聯邦高級中等文科學校。從那時起他就鐘愛美術,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繪畫練習。他從小就有很高的藝術天分,具有藝術大師般的敏感性及豐富的情感。
席勒后期的藝術除了受到霍德勒影響外,他還得到了尼采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啟示。他對那個時期的人的心理和情感的表達沒有絲毫的掩飾表現的淋漓盡致,他所描繪的人物形象和景物都不是靜止不動的,不管是什么樣的人物或風景都有驚恐不安的感覺,對生的欲望和死亡帶來的威脅交織形成恐怖的陰影,這些都從一開始就隱藏在他的繪畫之中。他不僅僅對人物表情動作進行夸張的刻畫,而且還著重刻畫人物神經質的情緒。為了創作他想要的那種緊張不安的情態,他還專門到瘋人院去研究和觀察精神病人的神態和動作,表現出了一種像啞語一般的動作和表現,這不無令人感動。28歲,席勒死于一場流行性感冒的襲擊之中。
二、席勒的作品風格
(一)痙攣般的人物形象
人物造型痙攣化,眼神恐怖,關節夸張,病態的身體,深刻地揭示了現在的人們潛意識中某種病態的和本能的一面。(如圖一)席勒充分地將他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現在他的作品中,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發現與再創造。如此徹底地暴露人性的本能意識,如此成功地把它表現在作品之中,強烈地感染了觀者,這就是席勒作為一個藝術家的人格與藝術品格的魅力。他強烈鮮明的風格,深深地打動了了觀賞者。
(二)線條的運用
他的線條略有夸張地勾勒出模特的形體與結構,并賦予其豐富的色彩,制造出斑駁的而又平面的具有一定空間感。席勒的油畫都比較薄,人們經常可以從他的畫面的中看到畫筆在底子上劃過的痕跡。他在線條上的疏密關系,色彩上的冷暖明暗處理上很有研究。線條的疏密,色彩的襯托,使整個畫面雖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但帶有真實的空間關系。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節奏感,這使他的繪畫豐富而不雜亂,平面但又不平板呆滯。
席勒平時比較少地運用水平線,一般只有在他情緒比較穩定的而且很短的時間上會用一些水平線。水平線具有靜止之感,安詳之感,并且可以起到分割還有穩定畫面的效果。雖然他在比較短的時期運用了一些水平線,但畫面中傳達出的不是一種我們所想象的那種純粹的寧靜感,而是處于一種情感壓抑下的一種戒備
狀態。席勒的風景畫感覺很擁擠,就好像一個精神狀態不安的人短時間得到了撫慰,但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爆發一樣。如圖二在《房子與色彩繽紛的晾衣服》中,一層一層的樓房,墻壁和色彩豐富的房頂仿佛是從他的繪畫中站了起來。他的鳥瞻式構圖,把觀者們模擬在空中,從上而下觀看風景,色彩豐富的衣服在其周圍環境下給畫面增添了很多的動感,在他看來,他們就表現了小孩的那種天真單純的無憂無慮的生活。
(三)激進的表現主義
有一些人這樣認為,席勒那種極度病態的感覺是繼承了當時普通民眾的不安,如資產階級的享樂主義,還有知識分子的那種悲觀的情緒,這些都是失去信仰而無路可走所導致的對生命無奈的痛苦吶喊和詛咒。席勒的藝術作品不過是平民慷慨激昂的反應而已了,所以有些人認為因為席勒對自己身體的盲目信賴,不加克制地宣泄自己的欲望,導致了席勒的繪畫在思想意識上的平庸低下。我不認為席勒的作品在思想意識上是平庸低下的,首先,席勒被后人歸入現代藝術中的表現主義行列,這肯定了席勒在畫壇上的地位。其次,根據他的作品的拍賣價格,他的作品時杰出的,后人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大膽地表達他內心最真切的感受,席勒筆下的人物展現了尋求靈魂的歸宿,這可以說是一種大膽的傾訴。
三、從席勒繪畫風格中得到的啟示
席勒的藝術中那些帶有挑釁性的人體和情欲場面不無揭露了當時資產階級人們的心理,展現出了那個時期人們想做卻不敢做的事。讓人們產生了一種心理的想法被戳穿,心里秘密被別人發現的感覺。席勒的線條瘋狂而且毫不修飾,表達了人類的本性和巨大的潛能。他的線條是直接的而且也很神秘。人們很容易把線條認為是一種連接兩個點之間的符號。其實線條是可以通過想象來創作的。只要畫出了起點和終點,中間再給點暗示,人們的想象力就會去填補剩下的空白。這使觀者能夠參與到創作的過程中去。在他的繪畫作品中經常見到的是他的臉和手的仔細刻畫而身體的其他部位給省略了。這樣可以將看畫的人們拉進他的作品、拉入席勒的情感旋渦,讓人們不自覺的順著他的感覺和線條進入他的精神世界。
通過寫論文的方式對席勒的認真分析及研究,了接了席勒的風格形成與他的人生慘淡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席勒把自己的內心思想表現的淋漓盡致,他的直面人生、直面現實,敢于用繪畫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說出自己的苦悶與煩惱。至于我現在難以擺脫傳統技法的束縛,難以完全的去表達自己的情感,不能理性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也不敢去面對。
參考文獻:
[1]邵大箴:《圖式與精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李澤厚:《美的歷程》,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
[3]亞 力:《席勒素描速寫》,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3。
[4]張夫也:《外國美術史》,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