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軍,趙啟蘭
(1.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市100044;2.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研究
——基于1991—2014年時間序列數據
張建軍1、2,趙啟蘭1
(1.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市100044;2.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本文以1991—2014年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指標等時間序列數據為樣本,采用協整分析、誤差修正模型等方法重點研究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同時分析農業資本投入、農業技術投入等因素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農業物流是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格蘭杰原因,農業物流發展水平短期波動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小,而其長期波動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影響較大;農業資本投入與農業技術投入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正向影響,且農業技術投入產出彈性大于農業資本投入產出彈性。
農業物流;農業經濟發展;物流需求系數;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固定資產投資
近年來我國農業物流取得長足發展,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13.5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9%;其中,農產品物流總額為3.3萬億元,同比增長5.4%。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物流業的快速發展,農業物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攀升,逐漸成為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促進了現代農業以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農業物流合理高效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1],也是實現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然要求。
農業物流的發展可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降低農業物流成本、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為農業經濟創造第三利潤空間,促進農業經濟的整體發展。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推進農村三次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的融合發展、協調發展有助于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推進農業經濟結構調整。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等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關于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
張淑輝等[2]采用典型相關分析法,構建了山西省農業經濟增長及其影響因素模型,分析了各影響因素對農業經濟影響的程度;馬明霞等[3]分析了寧夏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應用典型相關分析法構建模型,定量分析各影響因素對農業經濟的促進作用,結果表明農機總動力是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張紅彥、劉迎洲[4]分析了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認為技術進步、農業機械總動力是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而農業勞動力、農作物播種面積等未能有效促進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張霞[5]認為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農業機械總動力以及農業資本投入等;艾紅娟、蔣和平[6]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從農業投入水平、農業產出水平、農村經濟及可持續發展水平等層面入手,借用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新疆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農業機械總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最大;郭震[7]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模型,分析了農村固定資產投資、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村勞動力等要素對河南省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資本投入、科技進步是河南省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勞動力對河南省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低;任維哲、葉亮[8]對影響西部農業經濟增長的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資本、技術和制度是西部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影響因素。
(二)關于農業物流的研究
姜閥、李玉華[9]對我國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問題進行了客觀分析,借鑒國外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成功經驗,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農業物流發展模式,并構建了我國現代農業物流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王翠敏[10]結合日本農業物流的運作模式,提出了中國發展農業物流的具體措施;任穎潔、馬靜[11]針對目前我國農業物流系統中存在的諸如信息化程度差、流通渠道不暢以及農業物流系統運行效率低的問題,提出了提高農業物流系統整體運行質量的方法;常穎[12]重點分析了內蒙古農業物流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饒紹倫[13]研究了低碳環境下我國農業物流的發展,認為農業物流的發展促進了城鄉貿易流通的發展。
(三)關于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的研究
李娟[14]對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分析,認為農產品物流是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并從農產品物流角度提出促進農業經濟增長的措施;孫良濤[15]研究了云南省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發現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增長呈現出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其中農產品物流對農業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弱,而農業經濟增長對農產品物流發展有著較強的推動作用;孫紅梅[16]認為,農產品物流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介紹國外農產品物流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依托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徐漢柱、朱向平[17]認為,農產品物流是我國農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闡述了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機理;張廣勝[1]以2003—2010年我國農機化指標時間序列為樣本,系統研究了農機化水平與農業物流發展之間的關系,認為我國農機化水平與農業物流發展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農機化進程能夠有效推動農業物流的發展;陳冬冬[18]應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分析了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物流因素,認為農業物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等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物流因素;吳偉杰[19]對比分析了浙江和江蘇兩個物流發展強省的物流運輸與農業經濟之間的關系,認為兩省的物流運輸與農業經濟之間均存在長期和短期的均衡關系。
上述文獻表明,國內外學者對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進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部分研究成果,但學者們僅針對某一地區進行分析,缺乏對我國整體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互動關系的系統性研究。本文結合國內外學者關于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成果,以1991—2014年我國農業物流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情況時間序列為樣本,采用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研究方法,系統研究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
(一)我國農業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學術界通常用農產品物流總額、農產品物流增加值、農產品物流總費用以及農業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來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農業物流發展情況。表1為我國1991—2014年農產品物流總額及其增長率,從中可以看出,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從1991年的3 252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33 101億元,增長了約9.2倍;農產品物流總額增長率近幾年在保持平穩發展的基礎上有小幅下滑;在此期間,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11%,說明我國農產品物流需求旺盛,農業物流發展具有較大空間。
我國1991—2014年農產品物流增加值與農產品物流總費用情況如表2所示。從表2可看出,我國農產品物流增加值保持平穩增長,2014年達到371億元;同時,我國農產品物流總費用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從1991年的557.6億元增長到2014年的1 642.9億元。
我國農業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如表3所示。從表3可看出近幾年我國農業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較平穩,但有一定的下滑趨勢,反映出我國農業物流社會化程度較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有待提高。2014年我國農業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約為0.57,說明每單位農業GDP產出需要約0.57個單位的農產品物流總額來支撐。

表1 1991—2014年我國農產品物流總額及其增長率
(二)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本文以農業生產總值、農業資本投入(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農業勞動力投入(農業從業人員)以及農業技術投入(農業機械總動力)等四個方面來反映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1991—2014年我國農業生產總值及農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如表4所示,1991—2014年我國農業生產總值快速增長,從1991年的5 288.6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58 336.1億元,增長了約10倍,年均增速約為11%;與此同時,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也保持較快增長,2014年達到14 574億元,年均增長約為30%。

表2 1991—2014年我國農產品物流增加值與農產品物流總費用億元

表3 1991—2014年我國農業單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數
1991—2014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及農業機械總動力情況如表5所示,1991—2012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平穩增長,從1991年的43 092.5萬人增長到2012年的53 857.9萬人;同時,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增長強勁,從1991年的29 388.6萬千瓦增長到2014年的108 056.6萬千瓦,增長約2.7倍。
從以上關于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情況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論是農業從業人員、農業固定資產投資還是農業機械總動力等均得到較快發展,即農業勞動力投入、資本投入以及技術投入等均有較快發展,由此決定了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整體向好。

表4 1991—2014年我國農業生產總值及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一)變量選取與數據來源
1.變量選取
農業物流(解釋變量):反映我國農業物流發展情況的變量主要有農產品物流總額以及農產品物流增加值,但孫良濤[15]以客運量來反映農業物流的發展情況。綜合而言,農產品物流總額只能反映農業物流的發展總量,而農產品物流增加值可反映農業物流的發展程度,因此本文用農產品物流增加值來反映我國農業物流發展情況。
農業經濟發展(被解釋變量):國內大部分學者[2-3,7,15,18-19]均以農業生產總值來反映一國或地區農業經濟發展情況,本文也采用該指標來反映農業經濟發展情況。

表5 1991—2014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及農業機械總動力情況
控制變量:除農業物流外,其他一些因素如農業機械總動力、農業勞動力、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均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農業機械總動力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技術基礎,農業技術和農業機械設備投入有助于推動農業機械化發展,對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總產值作用巨大。眾多國內學者[3-5,7]認為農業機械總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具有較大影響。理論上來講,農業勞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但由于很多學者[3-5,7]在實證研究中發現農業勞動力不是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不考慮農業勞動力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部分學者[5,7]研究發現,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綜上所述,本文重點考慮農業機械總動力以及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兩個控制變量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其中農業固定資產投資用農林牧漁業固定資產投資指標來反映。農業機械總動力可以反映農業技術投入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而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反映農業資本投入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2.數據來源
本文以1991—2014年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等時間序列數據為樣本,系統研究農業物流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物流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
(二)相關性分析
本文以Stata12.0軟件分析農產品物流增加值(ALOG_VALUE)、農業機械總動力(AGR_MAC)以及農業固定資產投資(AGR_FC)等三個指標與農業生產總值(AGR_GDP)之間的相關性。結果顯示農產品物流增加值與農業生產總值的相關系數為0.734,表明農產品物流增加值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農業機械總動力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66,表明農業機械總動力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具有高度正相關性;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928,表明兩者之間同樣具有高度正相關性(參見表6)。
(三)模型構建
為詳細分析農產品物流增加值與農業生產總值之間的關系,本文構建計量經濟學模型,以農業生產總值作為被解釋變量,農產品物流增加值作為解釋變量,農業機械總動力以及農業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控制變量。為減少數據的波動以及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對各變量求對數,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為保證分析的有效性,在進行回歸分析之前需對各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
1.單位根檢驗
為直觀反映各時間變量的平穩性,本文擬采用自相關圖法來形象分析。表7顯示的是農業固定資產投資(lnAGR_FC)的自相關和偏相關圖及Q統計量和P值,從中可看出,此時間序列不平穩;對農業固定資產投資變量進行一階差分后,再分析其自相關和偏相關圖,如表8所示,從中可看出,一階差分序列D(LNAGR_FC)是平穩的。同理也可通過自相關圖來描述其他時間序列變量的平穩性。

表6 相關分析結果

表7 農業固定資產投資(lnAGR_FC)的自相關和偏相關情況

表8 農業固定資產投資(lnAGR_FC)一階差分序列的自相關和偏相關情況
為詳細分析各時間變量的平穩性,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四個變量及其一階差分變量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9所示。從表9可看出,四個變量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具有單位根;而其一階差分值均是平穩的。因此,四個變量屬于一階單整序列,滿足進行協整檢驗和因果關系檢驗的條件。
2.協整檢驗
協整檢驗是分析非平穩的單整序列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的方法。其經濟含義是如果兩個變量的變動在長期內存在協整關系,則說明它們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圖1為四個變量的發展變化趨勢圖,說明四個變量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為深入分析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是否成立,本文采用EG兩步法。
第一步:采用OLS法估計模型(1),估計結果如表10所示,得到的協整方程如下:

為避免偽回歸現象,需對協整關系進行檢驗,即對上述回歸分析的殘差進行ADF單位根檢驗,若殘差平穩,則說明四個變量間存在協整關系。對殘差進行ADF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11所示,殘差的自相關、偏相關圖、Q統計量和P值如表12所示。

圖1 變量發展變化趨勢

表9 單位根檢驗結果

表10 回歸分析結果表
表11顯示,由于殘差的ADF檢驗值小于臨界值,所以殘差通過平穩性檢驗,同樣,表12也說明殘差序列是平穩序列,與表11的結論一致,說明模型(1)中的變量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因此模型(1)的回歸結果是有效的。
根據模型(1)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知,變量lnA?LOG_VALUE的系數為0.35,P值為0.01,即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表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將提高0.35個百分點,說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程度較大,政府應重視農業物流的發展。
變量lnAGR_FC的系數為0.22,表明農業資本投入每提高1個百分點,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將提高0.22個百分點。由于農業資本投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且農業資本需要長期的積累過程,因此農業資本要素投入產出彈性并不高,這與郭震[7]的研究結論類似。
變量lnAGR_MAC的系數為0.44,說明農業技術投入產出彈性為0.44,顯著高于農業資本投入產出彈性,說明農業技術投入每提高1個百分點,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將提高0.44個百分點,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業機械化水平等技術投入的依賴度較高。
3.因果關系檢驗
因果關系是指原因變量與結果變量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反映作為原因的變量發生變化時引起作為結果的變量所發生變化的情況。格蘭杰檢驗的基本原理是將來不能預測過去。如果變量Y的變化是由變量X引起的,則X的變化就應該發生在Y的變化之前。由于本文重點分析農業物流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因此在因果關系檢驗中,重點考慮變量lnAGR_GDP和lnA?LOG_VALUE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參見表13)。
從表13可以看出,在顯著性水平a=0.05下,在滯后一階的情況下拒絕了lnALOG_VALUE不是lnAGR_GDP的格蘭杰原因。因此,lnA?LOG_VALUE是lnAGR_GDP的格蘭杰原因,而lnAGR_GDP卻不是lnALOG_VALUE的格蘭杰原因,說明變量lnAGR_GDP和lnALOG_VALUE之間存在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表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農業經濟的發展對農業物流發展的帶動作用卻不明顯。
4.脈沖響應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之間有長期均衡的關系,且有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而兩者之間的短期動態關系可以通過脈沖響應函數來實現。從圖2可以看出,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受到農業物流發展水平的正向沖擊后從第一期開始上升,在第三期達到最高值,連續兩期基本保持穩定,在第五期開始下降,但一直保持正向沖擊作用,說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有正向推動作用,這與之前的回歸分析結果一致。

表11 回歸方程殘差的ADF檢驗結果

表12 殘差的自相關和偏相關情況

表13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圖2 農業經濟對農業物流發展的脈沖響應
從圖3可以看出,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受到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沖擊后,一直保持負向沖擊作用,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沖擊作用基本保持平穩,這與前文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是一致的,即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是農業物流發展的格蘭杰原因。
但這種觀點與理論預期不符,可能是由于目前我國農業物流發展水平較低,當農業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農業物流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業物流發展的帶動作用不顯著。
5.誤差修正模型
誤差修正模型(ECM)可將短期波動和長期均衡結合在一個模型中,實質上是含協整約束的VAR模型,允許變量間存在短期波動,適用于具有協整關系的非平穩時間序列。為詳細分析農業物流發展水平等因素的短期波動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構建如下的ECM模型:


圖3 農業物流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脈沖響應

模型計算結果如表14所示。從表14可知,ECM的系數約為-0.43,P值為0.03,即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ECM的系數顯著為負,符合反向修正機制,表明我國農業經濟每年的實際值與其長期均衡值的偏差大約有43%會在下一年度得到反向修正。
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短期波動包括短期農業物流變化、農業資本投入變化和農業技術投入變化的影響以及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偏離長期均衡的影響兩部分。由ECM模型計算結果可知,當農業物流發展水平變化1%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將變化0.13%,說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短期提升作用不明顯,而根據模型(1)的回歸分析結果可知,農業物流發展水平變化1%時,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長期波動為0.35%。
當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短期波動偏離長期均衡時,誤差修正項以-0.43的調整力度將其調整到均衡狀態,即體現了長期非均衡誤差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lnAGR_GDP)的控制,說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之間存在明顯的動態均衡調節機制。

表14 模型計算結果
本文以1991—2014年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指標等時間序列數據為樣本,采用協整分析、脈沖響應分析、誤差修正模型等方法重點分析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同時分析了農業資本投入、農業技術投入等因素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首先,我國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農業物流發展水平每提高1%,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將提升0.35%,說明農業物流發展水平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大。因此,各級政府應出臺相關鼓勵農業物流發展的政策,加大對農業物流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業物流基礎設施尤其是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同時重視農業物流人才培養,促進農業物流發展并以此來推動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
其次,我國農業物流發展水平是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格蘭杰原因,而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不是農業物流發展水平的格蘭杰原因,即兩者之間僅存在單向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說明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互動效應不明顯,這是由于我國農業物流與農業經濟整體發展水平較低,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業物流發展的支撐作用尚不顯著。
再次,農業物流發展水平短期波動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較小,農業物流發展水平每提高1%,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短期波動的影響為0.13%,長期波動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為0.35%,說明農業物流的發展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具有長期積累效益,盡管短期影響不顯著,但長期影響較明顯。因此,各地政府應持續重視農業物流的發展,持續加大對農業物流的投入,逐步發揮農業物流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最后,農業資本投入與農業技術投入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正向影響,農業技術投入產出彈性為0.44、農業資本投入產出彈性為0.22,農業技術投入產出彈性遠遠大于農業資本投入產出彈性,說明農業技術投入可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而農業資本投入具有一定的滯后效應,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較小。因此,各地政府應加強農業機械購置,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加大對農業技術的投入力度,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1]張廣勝.農機化水平與農業物流協整關系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3(8):179-182.
[2]張淑輝,陳建成,張立中,等.農業經濟增長及其影響因素的典型相關分析——以山西為例[J].經濟問題,2012(5):85-88.
[3]馬明霞,文琦,馬明德,等.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典型相關分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3(17):234-236.
[4]張紅彥,劉迎洲.2009—2012年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5(4):717-721.
[5]張霞.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6):10-11.
[6]艾紅娟,蔣和平.新疆發展現代農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J].廣東農業科學,2015(12):180-185.
[7]郭震.河南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1(5):195-197.
[8]任維哲,葉亮.西部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J].統計與信息論壇,2011(11):95-98.
[9]姜閥,李玉華.我國現代農業物流發展模式與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物流技術,2014(1):51-53.
[10]王翠敏.日本農業物流的運作模式及經驗借鑒[J].世界農業,2014(6):177-180.
[11]任穎潔,馬靜.現代化農村農業物流系統現狀、問題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1(4):179-181.
[12]常穎.內蒙古地區農業物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物流技術,2015(6):75-77.
[13]饒紹倫.低碳環境下的城鄉貿易流通和農業物流建設思考[J].商業經濟研究,2014(5):48-50.
[14]李娟.農產品物流和農業經濟增長的互動性探討[J].農業經濟,2015(8):125-126.
[15]孫良濤.云南農產品物流與農業經濟增長互動關系分析[J]物流技術,2014(5):258-260.
[16]孫紅梅.依托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發展[J].物流技術,2013(1):83-86.
[17]徐漢柱,朱向平.農產品物流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4(29):58-60.
[18]陳冬冬.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物流影響因子的灰關聯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0(14):107-108.
[19]吳偉杰.江浙對比視角下物流運輸與農業經濟的跨期關系研究[J].物流技術,2014(10):192-194.
責任編輯:方程
Research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Agricultural Logistics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91 to 2014
ZHANG Jian-Jun1,2and ZHAO Qi-Lan1
(1.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2.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010010,China)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91 to 2014,the authors mainly carry out the study o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logistics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method of cointegration analysis and error correction model.In addition,the authors also analyze the impact of such factors as agricultural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is the granger reason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s development have less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but its longterm fluctuations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agricultural capital investment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y;and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s greater than the output elasticity of agricultural capital investment.
agricultural logistics;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coefficient of logistic demand;total pow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total investment in agricultural fixed asset
F303
A
1007-8266(2017)01-0031-10
2016-10-25
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內蒙古物流能力與區域經濟發展耦合互動機理研究”(2016MS0712);內蒙古畜牧業經濟研究基地項目“內蒙古綠色畜產品電子商務物流發展研究”(2015JDB055);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內蒙古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及對策研究”(2015C023)
張建軍(1982—),男,山西省懷仁縣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內蒙古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產業經濟學;趙啟蘭(1962—),女,河南省新鄉市人,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企業物流管理、物流服務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