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瀟宇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北京市100872)
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影響的實證研究
——基于營銷能力和行業競爭的調節作用
于瀟宇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北京市100872)
慈善捐贈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形式,能夠反映企業的良好價值觀,并贏得客戶、合作伙伴的贊許,為企業帶來正面的無形資產和良好的聲譽。本文以滬深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數據為基礎,建立模型驗證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以及企業的營銷能力、所處行業的競爭強度在此過程中的作用,表明慈善捐贈能夠對企業價值產生正向的增值作用,營銷能力對慈善捐贈和企業價值的關系有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企業營銷能力越強,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增值作用越大,但是只有在慈善捐贈超過一定額度后,企業營銷能力才對企業價值起到正向增值作用。而企業所處行業的競爭強度對慈善捐贈的效果具有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越激烈,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增值作用越弱。因此,企業應積極參與慈善捐贈。營銷能力強的公司可適當分配更多資源用于慈善事業;處于競爭激烈行業的公司,應首先將資源用于提高企業競爭力上,以便更好地實現企業價值的增值。
慈善捐贈;企業價值;營銷能力;行業競爭強度
慈善捐贈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形式,長期受到眾多學者和企業家的廣泛關注,逐漸成為國內企業越來越普遍的行為。公益時報社發布的《中國慈善榜(2015)》顯示,上榜企業家共199位,捐贈總額約219.02億元;上榜企業360家,捐贈總額約54.32億元。從規模上看,2007—2013年間,中國境內企業年均捐贈408億元人民幣,占我國年均捐贈總額的55%[1],企業已成為當今慈善事業的主力軍。
雖然不能排除存在純利他性的企業慈善行為,然而對于理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而言,慈善捐贈是否與企業的經濟目標相沖突?慈善捐贈如何影響企業的績效和價值?對于這些問題,學術界尚未達成一致的意見。其實,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并非是孤立和直接的,其效果受諸多情境因素的影響。一方面,從極力反對慈善捐贈的弗里德曼(Friedman)[2]等學者的觀點看,慈善活動可能與企業其他重要的經營戰略爭奪有限資源,如本可用于廣告和研發的支出等,進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發展。這種觀點雖然反映了慈善捐贈的機會成本,但該機會成本損失程度還受企業所處行業發展階段和市場競爭強度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從堅持倡導慈善捐贈的弗里曼(Freeman)[3]等學者的觀點來看,慈善捐贈可為企業塑造“道德資本”,進而為企業建立強大的品牌資產,最終可以彌補慈善捐贈支出的損失,幫助企業提升財務績效和價值。該觀點雖指出了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增值路徑,但企業本身的營銷能力和捐贈對象、時機等差異性也會影響“善因營銷”的作用效果。因此,本文從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理出發,探索營銷能力和行業競爭環境的調節效應,試圖解釋擁有不同營銷能力和不同行業競爭強度的企業,其慈善捐贈行為對企業價值影響的差異性。
目前,學術界對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之間關系的研究較多,但對其作用結果仍然有爭議,存在模糊甚至矛盾的結論。馬格里斯(Margolis)等[4]對收集到的1990—1999年59篇相關文章統計后發現,有45.8%的文章表明企業參與社會責任活動或者慈善捐贈行為能夠正向影響財務績效,有10.2%的文章指出二者存在負相關關系,還有28.8%的研究顯示二者無顯著相關關系。
大量研究呈現了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的正相關性。以波特(Porter)[5]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戰略慈善觀”認為,企業參與慈善捐贈事業與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可以相容的,即企業可以在慈善捐贈的同時,改善競爭環境,最終達到“名利雙收”的效果。從作用機理上看,首先,有學者指出慈善捐贈有助于企業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6]、更快地占據產品或服務市場[7]和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8],并能間接提升企業績效。其次,慈善捐贈可以向外界傳導一種負責任的信息,增加顧客和投資者的信賴[9],改善企業形象[10],增加企業品牌資產;而且,慈善捐贈能夠直接影響消費者對企業產品和服務的總體評價[11-12],提高產品購買意愿[13],并提升顧客忠誠度[14]。最后,相關實證也證實了慈善捐贈與企業績效的正相關性[15],如布魯奇(Ba?ruch)等[16]以1989—2000年美國上市公司為樣本,發現慈善捐贈對公司收入有正向影響。派特(Pat?ten)[17]運用事件研究法,對美國企業在東南亞海嘯捐款的事件研究表明,企業慈善捐款額度對公司5天內的超常市場收益(CAR)影響顯著。國內學者李敬強和劉鳳軍[18]也通過對“汶川大地震”事件的研究,發現資本市場對企業的捐贈行為做出了積極反應。
也有學者認為,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存在負相關關系。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反對慈善捐贈的學者認為,慈善捐贈支出會導致公司現金流的減少[19],因而與競爭對手相比處于劣勢[20],并有可能損害股東利益,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哈利(Haley)[21]等學者指出,由于代理成本的存在,公司管理者會因為個人原因放棄一部分公司利益用于慈善捐贈,如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塑造更佳的公眾形象[22]、謀求更好的職業前景[23]等,這些做法最終會損害公司價值最大化。而且企業捐贈行為并不總能得到投資人和消費者的認同,如消費者和投資者會擔心因過度分配資源在履行社會責任活動中而減少在產品研發或者提高產品質量上的投入[24]。國內學者方軍雄[25]對慈善捐贈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效果進行了檢驗,發現投資者并沒有對慈善捐贈做出正面評價。
還有部分學者認為,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存在不確定性[26-27],或并非簡單的線性相關關系[28],許多情境因素都會產生影響。羅(Luo)等[29]研究了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股票收益、股票特質性風險之間的關系,論證了顧客滿意度、產品質量、廣告和研發支出的調節作用;赫爾和羅森伯格(Hull&Rothenberg)[30]發現,行業中的企業區分度和研發支出在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之間呈現調節作用;國內學者鄭皋娉和徐永新[31]指出了公司的成長性和股權結構的調節作用,而錢麗華等[32]認為企業可見性和發展階段對慈善捐贈效果有重要的調節效應,其他學者還提出了利益相關者滿足程度[33]、消費者知覺水平[34]、公司聲望[35]以及營銷能力[36]等重要的調節變量。
慈善捐贈位于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的最高層次,是一種將時間與產品轉移給沒有利益關系的人或組織的企業親社會行為[37]。慈善捐贈具有自愿性、無償性、社會公益性的特點[8],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企業的良好價值觀,進而可贏得客戶、合作伙伴的贊許,為企業帶來正面的無形資產和良好的聲譽。隨著國內政府和輿論對社會責任的期望越來越高,企業若不從營銷戰略和品牌形象角度重視慈善捐贈,過于“吝嗇”,就有可能面臨聲譽損失和道德指責的風險。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時就上演了消費者對某些企業“逼捐”的一幕,最后這些企業不得不道歉并繳足“捐款”[38]。
從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機制看,現有研究表明履行慈善責任有助于企業改善競爭環境[5,7]、提高企業聲譽資本[6,9]、改善消費者對產品的評價和忠誠度[11,14],并最終促進產品銷售[7],提高企業價值。
針對過度慈善捐贈導致企業機會成本損失的觀點,納瓦拉(Navarro)[39]等學者指出,雖然慈善捐贈會占用一部分資金,但企業可以通過改善公司形象來增加收入,最終彌補公益成本而取得收益。并且,相關實證研究證明,在市場競爭中,作為理性的企業管理者,會合理統籌慈善行為和企業發展的關系,不會置長期發展于不顧而把“超額”資源大量投入到與經營目標無直接關系的慈善事業中[40]。因此,本文認為慈善捐贈行為最終會對企業價值產生正面影響。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正相關,慈善捐贈水平越高,企業價值越高。
盡管慈善捐贈在機制上能夠促進企業績效,提升企業價值,但是其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可能會因為企業自身特征和行業特征的不同而產生較大的差異。本文從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機制出發,考慮可能影響企業從慈善捐贈行為中獲益程度的兩個關鍵變量,即企業自身的營銷能力和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強度,進一步探索兩者對慈善捐贈和企業價值關系的調節作用。
營銷能力是營銷導向下企業內部市場資源的配置機制,是營銷導向的實現方式[41]。從廣義來看,營銷能力是企業將營銷資源有效轉化為營銷產出的能力。由于慈善捐贈行為不只是企業內部可有可無的“私事”,更是能夠影響企業品牌形象和競爭關系的重要營銷戰略。因此,具有不同營銷能力的企業在實施戰略時,最終獲益效果不可避免地存在差異。
首先,更高的營銷能力有助于改善企業與外界的公共關系,產生更好的宣傳效果[42]。消費者和投資者等對企業社會責任信息的知曉或可見度,是慈善捐贈促進品牌資產增值的重要條件[32],而卓越的溝通能力能夠為品牌贏得信任、提升品牌聲譽及建立品牌形象[11]。因此,營銷能力能夠加強慈善捐贈對無形資產的增值作用。其次,具備更高營銷能力的公司能夠更明智地選擇具體的慈善行為(如時機、方式、對象等),匹配公司的品牌和營銷戰略[43],以產生更好的作用效果。并且,因為企業社會責任的作用效果受到品牌和社會責任匹配性的調節[44],包括產品屬性匹配、品牌形象匹配、社會事業的親和力與異質性以及消費者感知的差異性等。因此,如果公司擁有較高的營銷能力,就可能在同樣的慈善捐贈水平下,選擇最有效率的公益活動,產生更好的品牌增值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慈善捐贈行為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受企業營銷能力的正向調節。企業營銷能力越高,慈善捐贈行為對企業價值的正向影響越強。
由于慈善捐贈支出可能與企業運營活動支出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與競爭對手相比,從事慈善捐贈的企業會犧牲企業自身發展的一定機會成本。因此,從理論上看,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越激烈,慈善捐贈行為導致的企業機會成本就會越大。
顯然,產品市場上的競爭壓力會降低企業的盈利水平,減少企業可以使用的冗余資源。根據新古典經濟學的觀點[2],企業擁有的資源越少,在花費慈善支出而非運營支出時產生的機會成本就越高,造成企業的潛在價值損失也越大。當企業面臨完全競爭市場時,企業沒有任何冗余資源,任何慈善捐贈行為都會威脅到企業的生存[45],此時企業進行慈善捐贈時面臨的機會成本達到最大。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受到行業競爭強度的負向調節。企業面臨的行業競爭強度越大,慈善捐贈行為對企業價值的正向影響越弱。
(一)模型與變量
本文建立了下面的面板數據回歸方程,以時間固定效應模型來檢驗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作用。

本文以Tobin’s q值為因變量,作為企業價值的衡量標準。自變量以慈善捐贈的金額(GIV)取對數值來表示,調節變量為企業營銷能力(MC)和行業競爭強度(CI),并將公司規模(SIZE)、開辦時間(AGE)、公司業績(ROA)、負債水平(LEV)和股權集中度(H)作為控制變量。依據研究慣例,慈善捐贈、營銷能力、行業競爭強度均依據當年數據得出,而企業價值和5個控制變量則采用滯后一期的數據,以避免模型內生性的問題。
(二)變量測量與定義
1.因變量(TOBINQ)。本文以Tobin’s q來衡量企業價值。Tobin’s q是指當前企業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比率,市場價值一般等于流通股價值、非流通股價值與凈債務值之和。賬面價值的衡量辦法有兩種:一是以總資產來衡量,即Tobin’s q(A);二是以總資產減去無形資產和商譽來衡量,即To?bin’s q(B)。Tobin’s q作為衡量企業股東價值的有效指標已經被相關實證研究廣泛采納[33-34],它一方面考慮了市場對于企業股權的估值,同時也對預期的市場風險進行了調整,因而更加準確和實用[46]。因此,本文用Tobin’s q(A)作為企業價值的衡量指標進行模型檢驗,并用Tobin’s q(B)作為模型的穩健性檢驗。
2.自變量(GIV)。本文為驗證慈善捐贈額度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將公司每年度慈善捐贈金額經自然對數處理后,作為企業的慈善捐贈水平。
3.調節變量
(1)營銷能力(MC)。營銷能力的測量一直是該領域的難點,之前學者有使用灰色關聯分析法[47]或結構方程方法[48]確定不同因素對營銷能力的影響,但結果往往難以客觀反映營銷能力的效率。本文借鑒米什拉和穆迪(Mishra&Modi)[36]的方法,采用企業營銷投入產出的效率來測量營銷能力,即對一個公司在現有投入水平下獲得的銷售收入與理想收入前沿的接近程度做出估計,具體采用基于“隨機前沿分析(SFA)”方法構建模型[49]。模型中有產出和投入兩類指標,產出指標采用當年銷售收入來表示,投入指標分為無形資源、顧客基礎和當期營銷投入三類。其中,無形資源反映企業在構建品牌資產上相關活動的過往投入,以無形資產和商譽作為測量指標;顧客基礎表示公司已有的顧客群,顧客基礎越強大,公司越容易通過交叉銷售等方式獲得當期銷售收入[50],本文以上一年的銷售收入作為公司已有顧客基礎的測度;營銷投入表示企業當期營銷活動的支出,以營銷費用和管理費用來衡量。
基于上述分析,構建隨機前沿模型為:

其中,Salesit代表公司i在t年的銷售收入,即營銷產出。Xit代表公司i在t年對上述三類營銷資源的投入,εit表示隨機擾動項,η為公司在營銷資源投入產出方面的無效率,本文以-η作為營銷能力的測量指標。最后本文對求得的企業營銷能力進行了標準化處理。
(2)行業競爭強度(CI)。借鑒之前多數研究者的方法,本文使用產業組織理論文獻中的“赫芬達爾指數”(IHHI)對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程度進行度量。赫芬達爾指數是某特定行業市場所有上市企業市場份額的平方和,即:

4.控制變量
企業價值還受其他諸多因素的影響,根據以前的研究,本文設定如下5個控制變量:(1)公司規模(SIZE),以公司總資產取對數值來衡量。(2)開辦時間(AGE),以公司從設立之初到現在的總年數來衡量。(3)公司業績(ROA),以資產收益率來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業績,資產收益率=凈利潤/總資產。(4)企業負債水平(LEV),以資產負債率來衡量,資產負債率=負債/總資產。(5)股權集中度(H)。以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的比例表示股權集中度。研究中使用到的變量界定匯總如表1所示。
(三)樣本與數據
本文以深滬A股市場的全部上市公司作為初選樣本,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對2009—2014年所有上市公司的捐贈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收集②,數據來源主要包括國泰安(CSMAR)金融數據庫、WIND數據庫、上市公司年報以及上市公司網站等。

表1 變量及計算方法
上市公司一般會在年報和公司網站中公布當年的捐贈數額,本文對慈善捐贈數據的搜集主要是依據公司網站披露的年度財務報告,在財務報表附注“營業外支出”欄中手工搜集和整理得到,并按以下原則加以篩選:剔除僅披露實物捐贈未披露折算金額的公司;參照張敏等[51]的操作方法,剔除在研究期間內公益性捐贈支出為0或為空值的樣本,考慮到慈善捐贈的穩健性,對研究期內只進行過1次慈善捐贈的公司也予以剔除;按照研究慣例,剔除金融、綜合類公司,并參照姜付秀等[52]的做法,對于公共事業等非直接競爭的公司(如燃氣、水的生產和供應公司)也予以剔除;剔除存在ST和ST*情況、發行B股或H股以及年度財務數據缺失或存在異常值的公司。最終整合不同來源的數據,得到來自64個細分行業的880家公司共計4 876個樣本。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給出了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從表2可以看出,企業價值(Tobin’s q)的平均水平為1.873,標準差為2.773。企業捐贈(取對數值)的均值為11.287,最大值為20.250,標準差為4.444,表明不同企業慈善捐贈的差異比較明顯,樣本組內企業年均捐贈額度約為79 777.8元,由于對營銷能力進行了標準化,因此均值為0,方差為1,行業競爭強度均值為0.350。本文自變量、控制變量和調節變量無缺失和異常,并且經相關性檢驗后,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遠小于經典文獻中0.70的要求(本文最大為0.382),也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③,滿足對回歸的變量要求。
(二)回歸結果
接下來遵循逐層回歸的方法,對變量之間的關系分三步進行驗證:模型(1)僅引入控制變量;模型(2)在此基礎上添加自變量(GIV)及兩個調節變量,即營銷能力(MC)和行業競爭強度(CI);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增加營銷能力(MC)及行業競爭強度(CI)與慈善捐贈水平(GIV)的交互項。回歸分析的結果如表3所示。
表3中模型(1)顯示,企業規模與企業價值呈顯著負相關關系(β=-1.135,p<0.01),而企業盈利水平與公司價值呈顯著正相關關系(β=8.625,p<0.01),與現實情況基本吻合,間接證明了數據和模型設定的有效性。模型(2)顯示,慈善捐贈水平對企業價值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β1=0.051,p<0.05),慈善捐贈水平越高,企業價值越高,而且即使是在加入了交互項的模型(3)中,該效應依然穩健(β1=0.092,p<0.01),因此H1得到充分支持,這與部分學者[32]的研究結論相符。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結果

表3 回歸分析結果

模型(3)中企業所在的行業競爭強度一次項系數顯著(β4=1.861,p<0.01),并且交互項系數顯著且為負(β5=-0.119,p<0.01),符合H3的預期,說明在行業競爭強度較強的情形下,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增值作用會減弱,所以H3得到支持。行業競爭強度的回歸系數為正值,說明行業競爭強度越強的企業,企業價值相對就越高。
在對控制變量進行回歸分析過程中,除大股東持股比例和開辦時間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不顯著之外,其他變量的影響作用顯著(p<0.01)且基本保持一致。其中企業規模和負債水平與企業價值之間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說明規模越大、負債比率越高的企業,企業價值越低,效益水平越差;而盈利水平與企業價值呈正相關關系,說明盈利水平越高,企業價值就越高,這均與之前的研究結論相符合。
(三)穩健性檢驗
為驗證結論的可靠性,對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本文將Tobin’s q(A)替換為另一種測量指標Tobin’s q(B)后④,重復上述檢驗過程(參見表4)。模型(4)和模型(5)中慈善捐贈水平對Tobin’s q(B)的回歸系數仍然顯著為正;模型(5)中營銷能力和慈善捐贈的乘積項顯著且為正值,行業競爭強度和慈善捐贈乘積項顯著且仍為負值。由此可知,將因變量替換為新的衡量指標后,與替換之前的回歸結果相吻合,進一步支持了本文的H1至H3,也說明本文的結論較為穩健。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首先,慈善捐贈能夠對企業價值產生正向的增值作用,這一觀點與之前波特(Porter)等學者提出的“戰略慈善”觀點相符合,企業能夠在從事慈善事業的同時提升企業績效、增加企業價值。其次,營銷能力對慈善捐贈和企業價值的關系有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企業相對營銷能力越強,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增值作用越強。最后,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強度對慈善捐贈的效果具有顯著的負向調節作用,企業所處的行業競爭越激烈,慈善捐贈對企業價值的增值作用越弱。
除此之外,本文還發現了慈善捐贈對營銷能力和企業價值的聯動作用,即只有企業捐贈額度超過某一數額時,企業營銷能力才對企業價值起到正向增值效果。關于企業慈善捐贈對企業績效和價值的關系雖已有較多研究,但本文從企業慈善捐贈的兩條影響路徑進行切入,并著重研究營銷能力對慈善捐贈效果的影響和二者的聯動機制,研究結論對當前慈善捐贈與企業價值的理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并提供了創新性的思考。
本文為企業如何參與慈善捐贈可提供以下啟示:第一,慈善捐贈和企業績效的關系并非“零和博弈”的關系,應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慈善捐贈。企業通過慈善捐贈可以提高企業績效,增加企業價值,更有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第二,營銷能力強的企業可發揮營銷能力與善因營銷的協同作用,獲得比營銷能力弱的企業更大的增值效果。第三,對于所處行業競爭較激烈的企業,由于冗余資源較少,應適度謹慎地從事慈善捐贈,把更多資源配置在提高公司競爭能力上,如提高產品和服務水平,以便更好地促進企業價值增值。
當然,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未來研究中深入探討。第一,本文選取上市公司的二手數據進行研究,對其內在機制的研究還未完全清晰,未來可以通過問卷等方式,深層次地探究慈善捐贈的決策動機和效果的關系。第二,本文只選取“慈善捐贈金額”這一數據,沒有包含捐贈實物和以其他方式履行社會責任的行為,不同公益類型以及履行不同社會責任等對企業績效的影響需要在未來進一步加以研究。
注釋:
①由于篇幅所限,對A股三千余家上市公司劃分為64個細分行業的具體情況以及細分行業的赫芬達爾指數(I_HHI)沒有展示。

表4 穩健性檢驗
②之所以從2009年開始收集捐贈數據,是考慮到2007年12月我國實行了新的會計準則,而2008年又發生“汶川大地震”等特殊事件,采用這兩期數據及結論很難反映企業捐贈行為的一般情形;而選擇截止到2014年,是由于企業Tobin’q等相關變量需要滯后一期加以檢驗,因此最終確定捐贈數據從2009—2014年搜集,而Tobin’q等數據時期為2010—2015年。
③由于篇幅所限,相關性矩陣沒有在正文展示。
④如前文所述,Tobin’s q是當前企業的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的比率,市場價值(分子)等于流通股價值、非流通股價值與凈債務值之和,Tobin’s q(A)的賬面價值(分母)以總資產來衡量,而Tobin’s q(B)的賬面價值(分母)以總資產減去無形資產和商譽來衡量。
[1]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中國慈善捐助報告(2007—2014)[R].2015.
[2]FRIEDMAN M.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New York times magazine,1970(13):122-126.
[3]FREEMAN R E.Strategie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M].Boston:Gore,1984:104-108.
[4]MARGOLIS J D,WALSH J P.Misery loves companies:re?thinking social initiatives by business[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3(2):268-305.
[5]PORTER M,KRAM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cor?porate philanthrop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12):56-69.
[6]GODFREY P 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shareholder wealth:a risk management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5(4):777-798.
[7]FOMBRUM C,GARDBERG N A,BARNETT M L.Opportu?nity platforms and safety nets:corporate citizenship and rep?utational risk[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2000(1):85-106.
[8]鐘宏武.企業捐贈作用的綜合解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7(2):75-83.
[9]SMITH C.The new corporate philanthropy[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3):105-116.
[10]BRAMMER S,MILLINGTON A.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philanthropy: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2005(1):29-44.
[11]MCWILLIAMS A,SIEGEL D.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a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1):63-72.
[12]SALMONES M G,CRESPO A H,BOSQUE I R D.Influ?e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loyalty and valua?tion of services[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5(4):369-385.
[13]MOHR L A,WEBB D J.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and price on consumer responses[J].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05(1):121-148.
[14]金立印.企業社會責任運動測評指標體系實證研究——消費者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6(6):114-120.
[15]WANG DH,CHEN P,YU TH,HSIAO C.The effect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brand equity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11):2232-2236.
[16]BARUCH L,CHRISTINE P,SURESH R.Is doing good for you?how corporate charitable contributions enhance reve?nue growth[J].Strategic management,2010(2):182-200.
[17]PATTEN D M.Does the market value corporate philanthro?py?evidence from the response to the 2004 tsunami relief effort[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81):599-607.
[18]李敬強,劉鳳軍.企業慈善捐贈對市場影響的實證研究——以“5·12”地震慈善捐贈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0(6):160-166.
[19]AUPPERLE K E,CAROLL A B,HATFIELD J D.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ita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5(2):446-463.
[20]SCHULER D,CORDING M.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behavioral for consumer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6(3):540-558.
[21]HALEYUC.Corporatecontributionsasmanagerial masques:reframing corporate contributions as strategies to influenc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1(28):485-510.
[22]WERBEL J D,CARTER S M.The CEO's influence on cor?porate foundation giving[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2(1):47-60.
[23]BROWM W E,SMITH H J.Corporate philanthropic prac?tic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6(12):855-877.
[24]SEN S,BHATTACHARYA C B.Does doing good always lead to doing better?consumer reactions to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Marketing research,2001(2):225-243.
[25]方軍雄.捐贈贏得市場掌聲嗎[J].經濟管理,2009(7):172-176.
[26]SEIFERT B,MORRIS S A,BARTKUS B R.Having,giv?ing,and getting:slack resources,corporate philanthropy,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Business society,2004(2):135-161.
[27]GRIFFIN J J.Corporate restrueturings:ripple effects on cor?porate philanthropy[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2004(4):27-43.
[28]WANG H,CHOI J,LI J.Too little or too much?untan?g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philanthropy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8(1):143-159.
[29]LUO X,BHATTACHARYA C 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ustomer satisfaction,and market value[J].Journal of marketing,2006(4):1-18.
[30]HULL C E,ROTHENBERG S.Firm performance:the inter?ac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differenti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781-789.
[31]鄭皋娉,徐永新.慈善捐贈、公司治理與股東財富[J].南開管理評論,2011(2):92-101.
[32]錢麗華,劉春林,丁慧.基于財務績效視角的企業從事慈善活動研究[J].管理學報,2015(4):602-608.
[33]王端旭,潘奇.企業慈善捐贈帶來價值回報嗎——以利益相關者滿足程度為調節變量的上市公司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1(7):118-128.
[34]SERVAES H,TAMAYO A.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n firm value:the role of customer awareness [J].Management science,2013(5):1045-1061.
[35]SAEIDI S P,SOFIAN S,SAEIDI P,SAEIDI S P,SAEIDI S A.How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tribute to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reputation,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2):341-350.
[36]MISHRA S,MODI S B.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hareholder wealth:the role of marketing capability[J].Jour?nal of marketing,2016(1):26-46.
[37]GRAY B.A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s[R].Working paper,1974.
[38]黃敏學,李小玲,朱華偉.企業被“逼捐”現象的剖析:是大眾“無理”還是企業“無良”?[J].管理世界,2008(10):115-126.
[39]NAVARRO P.Why do corporations give to charity?[J].Jour?nal of business,1988(61):65-93.
[40]盧正文,劉春林.產品市場競爭影響企業慈善捐贈的實證研究[J].管理學報,2011(7):1067-1074.
[41]MORGAN N A,VORHIES D W,MASON C H.Market ori?entation,marketing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e management journal,2009(8):909-920.
[42]許暉,紀春禮.動態能力理論在營銷研究中的新發展:營銷動態能力研究綜述[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0(11):43-49.
[43]BERENS G,RIEL C B M,REKOM J V.The csr-quality trade-off:when ca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ability compensate each other?[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3):233-252.
[44]NAN X,HEO K.Consumer response to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initiatives:examining the role of brand-cause fit in cause-related marketing[J].Journal of advertising,2007(2):63-74.
[45]MANNE H G.Corporate responsibility,business motivation and reality[J].Annals,1961(1):60-67.
[46]王毅,趙平.顧客滿意度與企業股東價值關系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6):54-63.
[47]聶銳,王霏,紀延光.基于灰色關聯模型評價營銷能力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影響[J].中國管理科學,2007(15):656-660.
[48]彭正龍,何培旭,李澤.雙元營銷能力平衡、戰略地位優勢與新創高技術服務企業績效[J].管理科學,2015(3):115-129.
[49]XIONG G,BHARADWJ S.Asymmetric roles of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capability in financial returns to news:turn?ing bad into good and good into great[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013(7):6-24.
[50]郭倩倩,胡兵.企業社會績效、營銷能力與企業財務績效——基于2010—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華東經濟管理,2016(5):179-184.
[51]張敏,馬黎珺,張雯.企業慈善捐贈的政企紐帶效應——基于我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管理世界,2013(7):163-171.
[52]姜付秀,劉志彪.行業特征、資本結構與產品市場競爭[J].管理世界,2005(10):74-81.
責任編輯:方程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on Corporate Value——Based on the Adjustment Role of Capability for Marketing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YU Xiao-yu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is a kind of way for corporates to shoulder social responsibility,which can reflect corporates’sound view of value and help them to win intangible asset and high reputation.Taking data from 2009 to 2014 of companies listed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exchange,the authors establish a model to testify the impact of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on corporates’capability for marketing and the role of industrial competition.It is found that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will play the positive role in increasing corporates’value;capability for marketing will have positive adjustment effect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and corporate value;the higher capability for marketing will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corporates’value given that the amount of charitable contribution exceeds a certain level.The level of industrial competition will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charitable contribution;and with the more severe industrial competition,charitable contribution will play a weaker role in increasing corporates’value.So corporates should be actively involved in charitable contribution.Corporates with strong capability for marketing should distribute more resources in charitable business;and corporates in industries with severe competition should distribute more resources in improving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to better realize the increase of corporate value.
charitable contribution;corporate value;capability for marketing;industrial competition level
F274
A
1007-8266(2017)01-0048-09
2016-10-30
于瀟宇(1989—),男,山東省淄博市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營銷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