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景 廖建艷
(1.東源縣農業局漳溪農業技術推廣站,廣東 東源 517551;2.東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東 東源 517500)
雜交稻新品種五優1179的試種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羅偉景1廖建艷2
(1.東源縣農業局漳溪農業技術推廣站,廣東 東源 517551;2.東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廣東 東源 517500)
“五優1179”是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利用五豐A×航恢1179育成的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于2015年通過了廣東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5014。通過2016年早造試種表現,該品種豐產性能好,米質優,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耐寒性中,非常適宜廣東省粵北和中北稻作區早、晚造種植,但在高產栽培技術上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目前在東源縣大面積推廣種植。
雜交稻;五優1179;試種表現;高產栽培技術
水稻是東源縣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也是東源縣種植面積第一大農作物,每年種植總面積達2.67萬hm2,近年來,由于在農業生產上受到品種退化及病蟲害發生嚴重等原因的影響,導致水稻產量、質量提高不快的現象,從而嚴重制約了東源縣水稻產業化的良性的持續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東源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作物增產的目的以及隨著農民的生活質量得以提高,人們對米質的追求目標越來越高,為此,引進適宜在東源縣優質水稻新品種推廣種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6年早造由東源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組織引進雜交稻新品種“五優1179”在東源縣漳溪鄉、藍口鎮、船塘鎮等鄉鎮進行試種,每個示范點連片種植面積為33.3 hm2,經過農業技術人員的認真組織實施,試種取得了成功,該品種試種表現為增產顯著,增產潛力大,深受農民喜愛。現將其試種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五優1179”是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農業大學)利用五豐A×航恢1179育成的感溫型三系雜交稻組合,于2015年3月通過了廣東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5014。2013年早造參加省區試,平均每667m2產477.19kg,比對照種華優665增產5.32%,增產未達顯著水平;2014年早造復試,平均每667m2產512.03kg,比對照種華優665增產5.00%,增產達顯著水平。2014年早造參加省生產試驗,平均每667m2產494.35kg,比對照種華優665增產9.60%。產性較好,米質未達優質等級,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病,耐寒性中。適宜廣東省粵北和中北稻作區早、晚造種植,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白葉枯病。
2.1 主要特征特性
該品種株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抗倒力強,分蘗力強,耐寒性中,感白葉枯病,抗稻瘟病,穗大粒多,后期熟色好。全生育期為125d,有效穗數18.3萬,株高108.5cm,穗長23.6cm,每穗總粒數168.2粒,千粒重23.5g,結實率80.1%(見表1)。

表1 主要特征特性
2.2 產量
經過在東源縣漳溪鄉、藍口鎮、船塘鎮等鄉鎮的試種,成熟后對各個鄉鎮的示范點現場隨機抽取田塊進行收割測產,并折干每667m2產量,各鎮現場測產的每667m2產量分別為516.3kg、526.5kg、518.9kg,3個示范點平均每667m2產量為520.6kg。
2.3 抗性
經過各鎮示范點種植的田間自然發病表現調查記載。該品種綜合表現為抗倒性強、耐寒性中、抗稻病、感白葉枯病。
3.1 種子精選及消毒
在播種前應對水稻種子進行篩選,選擇谷粒飽滿、無雜質、發芽率高的種子,并在浸種前將種子攤曬1~2d,用40%強氯精300~500倍稀釋液浸泡12h,然后用清水清洗干凈后開始浸種,以保證種子發芽整齊,出芽粗壯。
3.2 適時播種,培育壯苗
東源縣是地處廣東省粵北的中部,為了避免晚造水稻受寒露風的影響,因此,早造應適時安排合理時間進行播種,一般早造安排“驚蟄”前后進行播種。以培育粗壯秧苗為目的,在播種前秧田應施入壓青肥或腐熟有機質肥料作為基肥。秧苗在長至三葉一針時應簿施糞肥或尿素,同時在插秧前4~5d噴施送嫁肥和送嫁藥。
3.3 適時移栽
3.3.1 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在移栽前應翻埋雜草和犁耙。做到精細整田,以達到田面平整。基肥主要以腐熟有機質肥為主,每667m2施有機肥1500~2000kg,同時配合氮、磷、鉀肥料混合施用。
3.3.2 合理密植
移栽時應要合理密植,插足基本秧苗,每667m2插足1.8萬科,基本苗4~5萬苗,種植規格一般采用20cm×17cm。
3.4 加強肥水管理
3.4.1 適時追肥
以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蘗肥。在插秧后4~6d結合第1次施返青肥,每667m2施尿素6kg與加除草劑混合施用;在插秧后10d重施分蘗肥,每667m2施尿素7.5kg、復合肥25kg,促進秧苗早分蘗、早夠苗,夠苗時早曬田;在幼穗分化初期每667m2施氯化鉀7.5 kg或水稻專用肥7.5 kg,促大穗增粒,提高成穗率。
3.4.2 水份管理
移栽后以“淺水返青”、“寸水促分蘗”、“夠苗曬田”的措施。在抽穗揚花期間以保持淺水灌溉;水稻在灌漿期間應進行間歇灌溉,以確保稻田濕潤,減少空殼秕粒,增加千粒重,提高單產。
3.5 病蟲害綜合防治
堅持以農業、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原則。通過培育壯秧,合理密植,調控通風透光性,增施有機質基肥,合理搭套施用氮、磷、鉀肥,科學水份管理,調理植株抗體機能,從而減少病蟲害嚴重發生。在秧田期重點做好三化螟害蟲防治;分蘗期抓好三化螟、紋枯病等病蟲害防治;破口期抓好三化螟、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防治。
“五優1179”通過試種表現,該品種豐產性能好,株型集散適中,莖稈粗壯,抗性強,分蘗力強,穗大粒多,耐寒性強,青枝臘稈,后期熟色好,適宜在東源縣大面積推廣種植。
[1]劉淑波,黃炎宏.雜交稻特優721的引種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6(2):15-16.
[2]蔡文,繆干軍,劉志華,陳國榮.雜交稻新組合天優4118示范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7(12):13-16.
[3]陳柏軒.雜交稻新組合特優248在文昌市示范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09(10):133-134.
S511
A
10.11974/nyyjs.20161232042
羅偉景(1981-),男,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