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 楊清
摘要:培養應用型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是相對于理論型、學術型人才而言的,培養目標主要強調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綜合培養。獨立學院作為現代高校教育的實驗田,其運行機制、培養模式、管理體制均還處于探索階段。存在于獨立學院的設計類學科專業,更具有其專業的特殊性,因此對獨立學院環境下設計類專業的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提高及專業長遠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獨立學院;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檢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國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832(2016)05-0151-02
一、獨立學院設計類專業生源質量及特點
獨立學院學生整體層次介于二本和三本之間。設計類錄取的學生在學習基礎、能力、目的、興趣方面都有其獨特性。一部分學生文化成績好但術科考試不理想,一部分學生術科很好但文化成績不理想,還有部分整體層次均不夠好。學生進校后呈現的差異性也較明顯,大多數學生家庭經濟良好,但學習積極性不高,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比較熱衷于專業外的各類活動,思維敏捷,善于交際,創意能力較強。部分同學對獨立學院的認同感不夠,進校后心理落差較大,出現厭學心理,特別是專業基礎較好的同學。還有部分同學隨波逐流,順其自然。
從學生的綜合情況來看,一方面要提高生源質量,另一方面要對學生自進校起加強紀律的要求和學習各方面的指導,這包括入學教育、專業認知教育、學業指導等,讓學生逐漸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環境,熟悉專業知識結構體系,具備自學能力及自我約束能力。
二、獨立學院設計類教師隊伍的特點
梅貽琦先生有一句名言:大學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隊伍的穩定才是教育教學的根本。獨立學院設計類的師資相對于其它院校更難以引進,一方面設計類專業人才就業面廣優秀人才更愿意選擇公辦院校或直接為市場服務。另一方面因其民辦特點,教育經費的緊缺使得薪酬待遇、社會福利、工作量、歸宿認同感等與公辦院校有較大差異。同時,因其教師流動性大,人才流失嚴重,師資短缺,職稱、年齡、學歷結構的不合理,使得在教學管理、教學運行及各項改革推進上都有較大困難。
要提高設計類專業的教學質量,就要提升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繼續引進高素質人才,另—方面加大對教師的培養力度,在經費上加大投入,制定教師培養計劃,利用各方資源加大對教師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倡導教師終身學習理念,提高教師實踐創新能力,增強教師的團隊意識,提升教師福利及認同感,樹立主人翁意識。
三、獨立學院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運行及管理模式特點
要做好獨立學院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運行管理,就要對該專業教學的模式、方法及規律熟悉。在教學運行方面,四節連上、階段性教學、過程性考核是各高校設計類專業的通用模式,這與獨立學院的其它專業教學運行有較大區別。
在教學方法上,專業課程主要以課題性教學為主,即教師在講述了基礎理論知識后,便會引入課題,或在課題中引入相關的理論知識,更多時間留給學生在課堂或課后進行實操。所以在國內外各專業院校中,教學課堂的組織相對比較松散,主要注重對教學效果的考核。但在獨立學院的環境下,采用專業學院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學生因其自控能力、自學能力較弱的特點,這種管理模式會產生教學無序的狀態,更談不到教學效果的掌控。同時,采用傳統的、常規的教學管理模式也是不行的,這樣的管理更適合于理工類專業,設計類專業有其獨特的培養規律和方法,嚴格的教學管理制度與設計類學生的個性化、創造性培養有著各種矛盾。所以在教學的運行及管理上既要加強課堂管理及教學流程的監控,又要尊重專業的特殊性。在關注教學過程的同時,更多地注重和強調教學效果,在堅持正規化管理的同時,更需要加強管理的實效性,使藝術類專業的教學管理更科學化、專業化。
四、獨立學院設計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創新
獨立學院設計類專業想要得到長遠發展,除了加強生源質量、師資隊伍、教學管理等方面外,更要注重內涵式發展,注重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在加強專業核心類課程建設的同時,需進一步增強和擴大實踐類課程及項目,使學生通過實踐和交流獲得社會認同。
首先應加強寫生及考察類的課程,在基礎階段通過走出校門寫生的方式獲得更豐富的手繪訓練,也可通過對寫生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環境的了解,開闊眼界。在專業學習階段通過專業考察課程,對商業環境、行業發展、市場動態等方面提前熟知,為畢業就業做好準備。其次應加強對外交流活動,通過參展參賽、專業交流、社會考察等方式,并納入實踐學分管理,通過這類課程和活動形成一種自主、能動的學習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復合性創新應用型專業人才。
在實踐教學創新手段上,采用“工作室”的教學模式是實現這一途徑的很好形式,通過“工作室”老師與學生“師徒式”的教學關系,能將學生的潛能激發出來,更能增強學生個性能力的培養。通過各課題、實戰項目的引入,可以廣泛了解設計的學術層面、流行層面、應用層面、創新層面的變化和發展,從而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五、產學研聯合培養模式的手段
加強產學研的合作,通過教學接軌產業市場,再將其轉化為科研,實現教學的最終特色是目前各高校通行的方法,現階段已提升為國家教育戰略。獨立學院中設計類專業的發展也必然依賴于通過產學研的合作模式,提升專業競爭力和品牌認知度。通過與各部門、協會、企業等機構展開廣泛合作,資源共享,擴大業務來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即能使學生建立起專業學習和職業工作的信心,增強畢業就業實力,還能提高設計類專業的社會知名度,提高成才率。
現階段獨立學院的藝術類專業面臨著各項考驗與挑戰,一方面來自獨特的教育教學環境,另—方面來自嚴峻的就業形勢。教學運行及管理的措施和規范可以逐步完善,但如何在中國高校的教育大環境下,結合自身的優勢和特色,探索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我們認真思考,作為高等教育新生力量的獨立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只有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教學改革工作的步伐,應對市場挑戰,才能使設計類專業的建設走上正軌,從而真正實現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使之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