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民
摘要:生本教育自提出在我省實施有段時間了,在教學的應用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本文主要針對在生物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簡要說明。
關鍵詞:生本教育;生物教學應用不足
聽完郝莊中學七年級生物李老師的公開示范課,我感觸頗多,認真反思10年來教學中的點點滴滴,以及自己授課時對生本教育的認識,感悟一下。
一、什么是生本理念及生本課堂
生本理念(又稱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實驗在國內百多所中小學學校開展后產生巨大的效果和社會影響,引起了教育界的強烈回響。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傳統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兒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發展。生本教育認為,學生的美好學習生活是學校德育的基礎。勞動產生自然素樸的美德,產生素樸的德行。當學生在課堂中真正成為主人,自己去體驗和感悟真善美,就可以使教學中飽含的真善美最大限度地進入學生本體,從而起到最大的德育作用。由此,課堂教學成為最自在、樸素的無形的德育過程。“生本課堂”是一種新提出的教學形態。就是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育理念。根據這種理念在實踐中結合我們當地教學特點逐步形成適合我們當地教育的生本課堂的“三步曲”,即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課前先預習,課上小組討論、班級交流,課下反思總結歸納”。
二、結合聽課反思生本教育的應用及不足
李老師上課案例內容簡單回顧。上課之前,學生提前預習本節內容。通過問題填空導學預習。
上課時,李老師通過體檢或去醫院看病時做的血常規的檢查,引入本節課的內容---《流動的組織---血液》:
師:課件展示一張醫院血常規檢查報告,分析RBC,WBC,Hb,BLT各個指標代表什么,判斷是否健康,診斷疾病。(問題引導)
生:討論RBC,WBC,Hb,BLT的值是否在正常值范圍,這些值和那些疾病有關。簡單了解一些疾病名稱。
師:知道血常規是干什么的了,那我們看血常規是怎么測出來了,血液放置時間久了,會出現什么現象?同時展示血液分層圖。(問題深入引導)
生;分層,總結分層內容。
觀察血液分層圖探究討論:血液的組成成分。
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總結找出血液構成。學生展示各組討論結果。主要是通過語言描述展示。最后老師總結血液構成的內容及血液功能。
下課之前,布置學生課下總結:看這節課學了多少知識,自己掌握多少。
本節課案例分析和生本教育應用的不足
本節課整體授課內容完整,知識梳理清晰,學生討論、展示到位,基本做到學生“課前先預習,課上小組討論、班級交流,課下反思總結歸納”三步曲。
通過聽課發現生本教育應用不足之處就是: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地位-----引導者而不是“纖夫”。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不見自我”,要把教學內容從一大堆知識點轉變為知識的“靈魂與線索”,來創造最大的空間,迎接學生自主的學習。其次,課前預習不到位,可以用導案預習,在上課之前預習,學生預習要詳細徹底,預習內容不要只停留在表面。用導案,導案制作也應該有所改變,不要只是簡單的知識點總結填空,可以設置成梯度性的問題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學習內容,也可以梳理成練習題等等形式。這樣才能體現學習為先,導航“生本課堂”。再次,小組討論不夠積極,小組成員沒有明確的責任分工。部分學生尤其是基礎差一點的學困生由于沒有責任感和集體觀念,始終是“旁觀者”。在熱熱鬧鬧的小組活動中,一部分學生積極地發表意見,參與討論,而另一部分學生,他們一直沉默不語,甚至無所事事,代表小組的發言、展示和匯報更是與他們毫不相干。他們自始至終都沒有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來。這樣感覺小組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完全是在走形式。實際上,教師設置問題可能忽視學生差異的設置,才導致有的學生沒有積極參與。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因此小組的討論不能局限于形式,要結合學生差異讓每個學生動起來。最后,小組展示后評價機制單一,多數以加分定優勝為主,因此建立鼓勵評價機制應該形式多樣。評價激勵對小組合作學習起著導向與促進作用。為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要加強激勵評價。同時在教學中堅持每節課都要評選出優秀學習小組,學習小組每日評選出本組的“優秀小組發言人”和“優秀展示者”以及“最佳質疑者”等等,班級每周利用班會時間評選出本班的優秀學習小組等,促使小組的合作意識增強,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之,生本課堂要做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必須不斷堅持不懈才能讓生本教育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