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光遠
摘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預習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發展語文素養的關鍵。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教學中,教師要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預習策略,提高預習質量。創設積極的預習情境,加強問題引導,構建合作、交流的預習方式,發展學生自主預習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學習方式;自主預習
語文學習方式的改革是這次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入實施,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也是促進學生自我發展、終身發展能力形成的基本途徑。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弊灾鲗W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新。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提倡在學生讀書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全面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下面就預習環節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談幾點體會。
一、加強預習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預習
葉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讀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這是一個憑借,要用來養成學生閱讀書籍的好習慣,就自然非教他們預習不可?!痹陬A習中,首先要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初讀課文時,按導讀提示自學;深入理解課文時圍繞思考練習自學。在預習中畫出重點詞句,尋找出不理解之處,進行質疑,甚至可以提出對知識本身進行的懷疑、研究,這就能使學生產生查閱的動力,爭論的欲望,獲勝的信心。在預習中學生的質疑就能營造新的學習氛圍,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在教學《賣炭翁》時教師可抓住“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這句話指導學生預習:賣炭翁身上穿得很單薄,為什么還希望天氣更寒冷些呢?激發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學生在探究中真切感悟到賣炭翁是為了炭能夠買個好價錢,心甘情愿自己挨凍。這樣,賣炭翁悲苦的矛盾心理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讓學生在預習中就進入了作者營造的情感世界。通過課前預習研讀,促進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叉吸引,設疑答疑,使教師變包場為導演,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自主探索,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創設積極的自主預習情境,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
教師要針對每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設計讓學生在預習中思考的目標,創設積極的自主預習情境,讓學生心中有數,明確思考方向,那么學生就能很主動地進入自主探索學習中,自學目標的自主確立是學生主體重新構建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用集體自學目標取代學生自己的自學目標,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生自學預習的教學情境,使其自主預習的氣氛活躍。例如在預習《愚公移山》時,讓學生比較“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學生預習后,學生自主討論:愚公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愚實智,智叟用停滯的眼光看問題,形智實愚,提出異議。學生說:“我不同意這種看法,愚公的精神確實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我認為愚公還是‘愚,它可以在山上鑿一個洞,這樣比搬掉一座山更省時、更省力?!币皇て鹎永耍渌麑W生聽了有的說他錯了,有的若有所思,說有點道理。教師要充分把握這一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思考,讓學生談出自己的觀點,學生的智慧之門被打開了。有些說,這是個好辦法,有些說當時科學沒有現在這么發達,更有的說愚公確實是“蠻干”而不知“巧干”……,像這樣的疑問應該說都頗有分量,表明學生動了腦筋,創造力有所發展。教師相機誘導,學生互相切磋、分析、爭論。這種預習情境的創設,沒有教師教學思想的干預,學生自主預習、探究,培養了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維,使其最終內化為創新人格。
三、注重問題引導,發展學生探究性預習能力
“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有疑問,才有學習的內驅力。人類的思維活動往往是由于要解決當前面臨的問題而引發的。預習中,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象,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預習《中國的石拱橋》可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這篇課文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趙州橋,一個是盧溝橋,那么講中國石拱橋為什么舉這兩個例子呢?是否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石拱橋有一部分像趙州橋,另一部分像盧溝橋,所以舉這兩個例子,這樣理解對不對呀?學生預習課文找根據,談自己的看法,引導了深入閱讀,引發了思維碰撞。如讓學生預習《荷塘月色》,讓學生思考,同樣是寫荷花,為什么朱自清筆下的荷花是白色的,而孫犁筆下的荷花卻是粉紅色的呢?難道不同的地方荷花都是完全的純然一色?為什么朱自清的荷花是“裊娜”的“羞澀”的,而孫犁的荷花卻“高高地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學生在預習中主動感悟和主動評判,語文課堂才可能真正具有一種探究、討論、爭辯、認同、質疑的活力。
四、在合作、交流中發展自主預習能力
學生的獨立預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閱讀,沒有學生的獨立感悟是完全不可想象的;而在獨立預習基礎上的小組協作學習,伙伴的交互作用,而在相關內容的理解,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具有關鍵作用。閱讀并非全是個人的事,特別是對中學生來說合作學習是重要的認知策略。學生在自讀預習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并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核舟記》里多涉及空間位置,預習時可以讓學生把課文分成兩個表演場景,一個是蘇、黃、佛印神態。一個是兩個舟子的神態。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表演,學生們認真研究課文,相互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在笑聲和表演中學習課文,從錯誤的表演中認識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終得出了正確的位置。這樣在預習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人物、事物的能力。學生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