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霞
口語交際要講究文明禮貌,聽人說話能領會主要內容。堅持說普通話,能用普通話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在平常的教學中,由于口語交際沒有明顯的評價機制,很多教師將口語交際教學棄之一旁,或者泛泛而談、一帶而過,未將口語交際提到和習作一般的位置。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這樣要求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特別是農村小學生在口語交際實踐中存在不少問題,如有的學生不想說、不敢說,怕說錯挨批評或被嘲笑;還有的學生喜歡說,但說話無條理,常常說不到點子上。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強對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注重方法,讓學生會說
兒童時期是發展語言的最佳時期,同時也是抓好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最好時機。農村小學生常常忽略說話的完整性和條理性,因此,教師引導學生說話完整而有條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簡單句子教會學生說完整的話。如教學看圖說話《植樹》時,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使用關聯詞語,如“首先……接著……然后……最后……”或“先……再……后……再……”,培養他們按方位、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說話,逐步提高他們的說話能力。隨著年級的升高,教師就要著重訓練學生對每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說得流利、準確、有條理。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喜歡的電影、電視,組織他們說說精彩的情節。如筆者組織對動畫片《熊出沒》中的人物評論會,提示學生在說話時按照以下幾個環節進行評論:先說說自己要評論的是誰,再說說對這個人物的總體評價,最后通過具體事例驗證自己的評價。學生在說話練習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層次性,使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評價與訓練結合,讓學生敢說
農村小學生由于交際面較窄,鍛煉說話的機會少,他們平時說話時比較害羞、靦腆,怕說錯話被人嘲笑,因此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做到敢想敢說。
每個人都有得到別人尊重的愿望,農村小學生也是如此。教師一定要對學生開口說話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即使有的學生說得不夠好,也要通過比較來發現他們的進步并及時給予鼓勵。如:“你能勇敢說出你的想法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你用了一個好詞,很生動!”“你說話很有條理!”“你用了一個比喻句,我們要向你學習!”……還可以用五角星、小紅花等獎品鼓勵小學生。這樣通過教師的贊揚,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成功體驗,他們漸漸放下思想包袱,膽子大了,說話的興趣也濃了,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師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不能局限于口語交際課,而要把口語訓練擴展到各項活動中,隨時隨地進行說話練習。可在課間活動之后觀看電視節目、表演進行即興說話訓練,或者布置一定的訓練任務讓學生回家與爸爸媽媽交流……在說話練習過程中,學生自然消除了心里的恐懼感,大膽地闡述自己的想法。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1、利用課文創設說話情境。如在學習蘇教版語文第三冊課文《動物過冬》后,筆者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各種動物的過冬方式,然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天氣漸漸冷了,小螞蟻很孤單,想找朋友一起玩耍。它怎樣跟小青蛙交流呢?小青蛙告訴小螞蟻自己是怎樣過冬的呢?小螞蟻去找小燕子后,又與小燕子展開了什么樣的對話呢?……”在情境中,學生在了解了動物過冬的基礎上很快進入了角色,每個同學都交流得很順利,也很愉快。
2、利用日常生活事件創設說話情境。有一次,班上一位學生不小心踩到了另一位同學,兩人因此發生了口角。在口語課上,筆者向學生講了有關同學之間相處的道理并分析了學生發生口角時的情景,接著讓學生模擬當事人重新展開對話。學生通過禮貌對話消除了誤會,化解了矛盾,從中受到教育,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如到商場買文具與售貨員交流的圖片,新年給親戚朋友拜年的圖片,看望生病朋友的圖片,不小心碰壞同學文具盒的圖片……通過這些生動的圖片為學生創設說話訓練的情境,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使口語交際訓練有效達成。
四、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說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小學生說話,首先得讓學生產生說話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誘導、比賽激勵、角色扮演等方式激發學生“說”的興趣。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它能促進小學生身體和智能的發展,激發小學生的說話熱情。如教學人教版語文第二冊《小蝌蚪找媽媽》一課時,筆者認為這是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好機會,于是讓每個學生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進行說話練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此時筆者把握時機以“小蝌蚪”的角色參與說話練習。筆者來到扮演“小烏龜”的學生身旁說:“你是我的媽媽嗎?你也像我一樣有條小尾巴。”平時寡言少語的“小烏龜”機靈地說:“我是烏龜媽媽,你的媽媽沒有堅硬的殼,而是有美麗的綠色衣裳。”筆者又“游”向其他小動物……學生都很興奮,完全沒有平時的膽怯與靦腆,他們在充滿新奇和喜悅的說話練習中大方地和筆者對話,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爭先恐后地開口說話,學生打開思路暢所欲言,使教學達到了激發學生想說的目的。
總之,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必須尋找到各種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做到想說、敢說、會說,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