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嬋
摘要:兒童的生活是《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基礎。這突出體現了課程“回歸兒童生活”“讓生活體驗滋潤課堂”的基本理念。課程要對兒童的生活進行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活教材內涵,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創設教學情景,使課堂教學回歸生活;拓展課外體驗,使課堂教學延伸生活。這樣,有助于實現兒童品德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歸生活”的教學目標,讓品德課堂教學營造生命的魅力。
關鍵詞:生活體驗;品德教學;策略
品德養成經歷了感知—感悟—內化—外化的過程,它是一個漫長而又可循環的歷程。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生活實際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資源,結合我們的教材,讓品德教育扎實有效。
一、激活教材內涵,使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現行《品德與生活(社會)》為了突顯學校和教師在教學中,尤其在教材的挖掘與生成上的自主作用,教材重在主題的確定和內容版塊安排上下功夫,而每課內容往往以圖片的形式呈現,這給授課教師留下創造教材的空間。教師在對該課程深入理解的基礎上,可對教材進行拓展,將與教材相關的又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校本資源、家庭資源、社區資源、社會資源引入教材中,使教材生活化與本土化。
1、開發校本課程,充實教學內容。①挖掘鄉土資源。在平時的教學材料搜索中,要善于尋找和利用身邊的本土資源,每個地方都有可貴的資源,比如說校園文化資源、地域文化、民風民俗、人文自然景觀、名勝古跡、博物館等,這些都是可以作為資源去挖掘、利用的,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情感。②利用社會課堂。《課標》明確:課堂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那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地優化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學生的生活中找教材,解決實際問題。
2、活化教學形態,優化課堂資源。①形象生動的故事。愛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結合不同年齡段小學生的特點和認識水平講故事。我們除了使用教材里講述的故事外,還可以創造性的將一些枯燥乏味的科學小資料編成故事。課堂上學生聽得認真,既增加趣味又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從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②聲情并茂的游戲。美國教育家帕克曾經說過:“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知道,學生從小就是在玩耍、游戲、實踐中學習的。”而游戲是一種特有的兒童文化,它蘊涵了兒童的興趣愛好,體現出特定時間兒童的關注焦點,折射出他們的個性風格,思維特點。
3、捕捉社會焦點,深化教學內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說:“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的才能,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教師應該有一雙敏銳的眼睛、一個智慧的頭腦,善于感知捕捉社會熱點事件,并及時地納入到自己的教學體系中,有效整合課程資源,使我們的教學呈現出鮮活靈動的氣息。
二、拓展課外體驗,使課堂教學延伸生活
教師雖然通過課堂上的40分鐘的教學幫助學生明確了生活中的正確做法,但“活動的結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結束”,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離不開反復的實踐。只有讓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互動起來,讓學生用課堂上得到的“道德認知技能、方法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去實踐、去深入體驗,才能真正強化和鞏固所學的東西。
1、教學場所的拓展延伸。①“美麗彩虹”活動課。學生走出課堂,面對社會和大自然,把《品德與生活(社會)》與其他課程知識綜合運用起來,讓學生自己提出現實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主動構建體驗式學習,稱之為“美麗彩虹”活動課。學生主動參與體驗學習活動六大板塊:“多彩的校園生活”“可愛的家鄉”“未來的家鄉”“學習·心理·生活”“體驗歷史·人文·環境”“關注大橋·經濟·城市”。②“平安系心中”實踐課。學生對眼前的紅綠燈似乎視而不見,橫沖直撞;對于生活中的安全標志漠不關心。血的教訓讓人慘不忍睹。教學《平安回家》課堂中,教師設計了“過十字街”的體驗活動:一個學生扮演小交警使用常見的三種指揮交通的手勢,一些同學分別扮演司機、路人等。
2、教學時間的拓展延伸。①“家校橋”作業。課程的綜合性是我們教學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思品課中往往滲透著人事間的道理、關愛等,我們要讓這些體驗深入人心,潤物細無聲,在生活中自然流露。②“我成功了!”體驗小報。學生每星期辦一份自己的體驗小報,把自己積累的知識、掌握的方法、體驗的感受寫下來。同學們互相學習,體驗成功的快樂,享受體驗的魅力。斯賓塞指出:“教育應從具體開始而以抽象結束。”通過教學研究,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現實生活是道德養成的搖籃,真實體驗勝過讀萬卷書、聽萬句話。孩子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長見識,增才干,練素質。酸甜苦辣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獲。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收獲著熱情,收獲著希望,也收獲著人生。
參考文獻
[1] 張亞珍.構建生活化的品德課堂教學[J].小學德育,2004.11.
[2] 劉淑芬.構建凸顯生活氣息的品德課堂[J].小學德育,2004.9.
[3] 李秀紅.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的策略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