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柱
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穿孔的臨床效果比較
孫鐵柱
目的 比較腹腔鏡下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和傳統開腹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穿孔的療效,旨在為消化性潰瘍穿孔的外科治療提供可靠方案。方法 103例胃潰瘍性穿孔患者,按照所用外科術式不同分為腹腔鏡組(52例)和開腹組(51例),比較兩組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潰瘍愈合率和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腹腔鏡組切口大小(2.43±0.54)cm、術中出血量(67.92±13.45)ml、術后下床活動時間(15.59±2.78)h、腸蠕動恢復時間(26.45±3.19)h、術后住院時間(4.87±3.25)d、并發癥發生率5.77%、潰瘍愈合率82.69%,均優于開腹組(15.13±1.68)cm、(128.45±21.78)ml、(27.45±4.82)h、(43.79±5.16)h、(8.73±4.18)d、19.61%、60.78%,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小切口修補術在胃潰瘍性穿孔的治療中具有顯著效果,可大幅縮短患者腸蠕動時間,創口較小,減少患者創口的機械損傷,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顯著改善了患者胃潰瘍愈合效果,且具有較低的并發癥發生率,安全高效,符合現代外科手術治療原則。
腹腔鏡手術;傳統開腹手術;胃潰瘍性穿孔
胃穿孔多發于胃潰瘍患者中,是胃潰瘍所有并發癥中最嚴重的。有研究發現[1],胃潰瘍性穿孔死亡率可達27%左右,且具有年齡大、病死率高的特點,對患者生命造成嚴重威脅。以往臨床上多采取胃切除術、胃穿孔修補術治療胃潰瘍性穿孔,但伴隨迷走神經切斷技術和腹壁無瘢痕手術理念的臨床應用,腹腔鏡下小切口胃修補術成為現今治療胃潰瘍性穿孔的研究熱點。盡管腹腔鏡技術受到了部分患者的一致好評,但其療效與副作用仍缺乏系統的研究依據。基于此,本研究以本院胃潰瘍性穿孔患者為研究對象,以手術相關情況、術后恢復狀態和術后并發癥及愈合率為觀察指標,展開傳統開腹術和腹腔鏡介入治療利弊的探討,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胃潰瘍性穿孔患者的病例資料,納入標準[2]:①經臨床體征和腹部影像學診斷確診為胃潰瘍性穿孔;②無手術禁忌證,符合手術要求;③臨床信息完善,全程配合治療,于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④年齡<80歲。排除標準[3]:①穿孔時間超過32 h者;②合并幽門梗阻、惡性腫瘤者;③有上腹部手術史者;④合并消化道其他病變者。從符合上述要求的資料中選取103例患者,按照所用外科術式不同分為腹腔鏡組(52例)和開腹組(51例)。腹腔鏡組男女比例29:23,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41.84±9.05)歲,平均發病至治療時間(7.81±2.65)h;開腹組男女比例26:25,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42.76±9.41)歲,平均發病至治療時間(7.64±3.08)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發病至治療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選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包含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等。兩組入選者均在平臥位的姿態下進入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過程。開腹組在患者上腹中心部位切開約15 cm的切口,將胃腸道滲出液清理干凈,使腸胃部術野顯露在外,在胃穿孔邊緣取活組織,立即冰凍,送至活檢,之后術者找到穿孔區域進行消毒處理,沿胃以美國強生怡喬線縱軸縫合穿孔部位,并在腹腔內穿孔表面以大網膜打結固定,修補完畢后以氯化鈉溶液多次沖洗,至腹腔清洗液清亮,置入引流管,逐步縫合,關閉腹腔。腹腔鏡組采用由桐廬奇美醫療器械公司提供的一孔雙視微創腹部手術設備系統(double view minimally invasive abdominal surgical equipment,DMIAS)進行操作。該設備系統包含顯露器、吸切剝離電刀、一孔雙視免氣腹數字腔鏡、氙燈冷光源等手術耗材和器械。術者在入選者右側肋邊緣下腹直肌附近4 cm的位置切開2 cm左右的縱行切口,在切口保護套放置好后,探入鏡頭和器械。在腹腔鏡直視與屏視下吸凈患者胃腸道外溢的滲出液,用氯化鈉溶液清洗,取穿孔邊緣活組織送檢。利用DMIAS設備包含的氙燈冷光源,用長臂拉鉤提起腹壁,確認穿孔區域并消毒。之后以強生怡喬線縫合穿孔區域,置入大網膜,再以器械打結。待消毒完畢后,置入硅膠引流管,將創口進行逐層縫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信息(主要為切口大小、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恢復信息(包括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包括出血、感染、腹腔膿腫、腸粘連)和潰瘍愈合率。術中出血量的統計方式為紗布血量和吸引器吸出血量總和計算,紗布條含血量按浸透不滴血情況下的10 cm×10 cm出血量為10 ml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切口大小(2.43±0.54)cm,開腹組切口大小(15.13±1.68)cm;腹腔鏡組手術時間(73.78± 8.45)min,開腹組手術時間(76.46±9.47)min;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67.92±13.45)ml,開腹組術中出血量(128.45±21.78)ml。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切口大小、術中出血量均優于開腹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15.59±2.78)h,開腹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27.45±4.82)h;腹腔鏡組腸蠕動恢復時間(26.45±3.19)h,開腹組腸蠕動恢復時間(43.79±5.16)h;腹腔鏡組術后住院時間(4.87±3.25)d,開腹組術后住院時間(8.73±4.18)d。腹腔鏡組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腸道蠕動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開腹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和潰瘍愈合率比較 腹腔鏡組出現3例(5.77%)并發癥,分別為腸粘連1例,腹腔膿腫2例;潰瘍愈合43例(82.69%)。開腹組出現10例(19.61%)并發癥,分別為感染5例,出血3例,腹腔膿腫2例;潰瘍愈合31例(60.78%)。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率、潰瘍愈合率均優于開腹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胃潰瘍性穿孔嚴重危害患者健康,伴隨外科手術技術的提高,胃潰瘍性穿孔的治療除了可以進行傳統的開腹穿孔修補術,還可以使用微創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進行治療[4-9]。本研究將兩種術式的療效加以對比,研究發現,腹腔鏡組手術切口小于開腹組,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且在患者術后下床活動時間、腸蠕動恢復時間(即排氣時間)、術后住院時間等方面均顯著短于開腹組(P<0.05),可見,腹腔鏡下小切口胃潰瘍性穿孔修補術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這與腹腔鏡組潰瘍愈合率顯著高于開腹組的結果相吻合,同時,腹腔鏡組并發癥發生情況也較開腹組顯著減少。這可能與腹腔鏡下胃潰瘍性穿孔修補術創口較小,術野清晰廣闊,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胃腸道積液,降低術中出血量,對患者胃腸道機械性損傷較小有關[10-13]。而傳統開腹術切口較大,手術過程中對患者的器械性損傷也較為嚴重,術中出血量較大,為患者的恢復帶來了一定干擾和困難[14-16]。盡管本研究對腹腔鏡下小切口穿孔修補術和傳統開腹穿孔修補術做了一定分析,但仍存在部分不足之處,例如沒有考慮患者的疼痛因素,也缺乏遠期的療效觀察,更為完善的研究仍需大樣本實驗。
綜上所述,腹腔鏡胃潰瘍性穿孔修補術是一種聚集檢查、診斷、治療為一體的新型診療模式,是一種對患者機體干擾小、手術操作精確、術中出血量小、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狀況的優質治療模式,適宜臨床應用。
[1]馬忠明,嚴宏立.腹腔鏡與開腹手術修補上消化道潰瘍穿孔臨床對比研究.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8):5-7.
[2]張熾棠.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上消化道穿孔療效比較.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2,15(1):62-63.
[3]熊為民,鄧劍,丁志平,等.腹腔鏡輔助小切口與開腹手術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6,16(6):570-572.
[4]代高彬.兩種不同穿孔修補術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療效觀察.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4,23(6):860-863.
[5]鐘鋒,王金重,賴建生,等.腹腔鏡與開腹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14,14(9):782-785.
[6]吳任鴻,吳光龍.腹腔鏡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的療效比較.微創醫學,2014,9(4):438-440.
[7]張陳,付召軍,馮會和,等.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穿孔的比較.沈陽醫學院學報,2013,15(1):32-33.
[8]王巍.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穿孔的臨床療效對比.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5,26(3):315-316.
[9]高旭.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穿孔的臨床效果比較.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1):99-100.
[10]易石堅,李蘭蘭,鄧連興,等.腹腔鏡行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修補手術的臨床研究.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6):559-561.
[11]許建平,范德標,林海軍,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124例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的對比研究.腹腔鏡外科雜志,2006,11(1):28-29.
[12]繆金透,劉璐慶,劉俊,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穿孔比較.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1,17(1):77-78.
[13]王健,張文偉,林波,等.腹腔鏡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的臨床應用.腹腔鏡外科雜志,2012,17(1):50-52.
[14]許俊峰,郭獻廷,王育生.腹腔鏡下消化性潰瘍穿孔修補術36例報告.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9(1):89-90.
[15]楊志勇.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消化道潰瘍急性穿孔的對比性研究.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6):28-29.
[16]曾永軍.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療效比較.中國基層醫藥,2013,20(10):1513-15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4.033
2017-01-09]
121200 凌海市人民醫院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