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當今時代,網絡以其特有的優勢,極大地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面對新的形勢,如何使網絡成為弘揚企業主旋律、開展好員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網絡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天地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慶油田第十采油廠黨委將網絡作為一種方式和手段,翻開了員工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一頁。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由宣傳到傳播的轉變。較之傳統宣傳來講,網絡以其共享性、互動性、檢索性等為特點,更符合傳播的特性。利用網絡平臺適時開設“科學發觀”“創先爭優”等活動窗口,很好地體現了這一轉變。
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由單一到多元的轉變。互聯網具有豐富的形式和內容,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提供了良好條件和巨大空間。通過電子報、新聞視頻等載體大力弘揚油田公司、廠杰出員工的先進事跡,可視、可下載,為員工學習提供了幫助與指導。
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架構由封閉到開放的轉變。在“宣傳陣地”門戶網站上設立“重要活動”“心得體會”等欄目,在“經驗交流”板塊中刊登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帖子,使干部員工考慮問題不再局限于小團體、小圈子,而是能夠更多地置身于油田大局,服務于油田大局。
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由說教到服務的轉變。網絡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體現在具體工作中,就是在門戶網站上開設了網絡服務板塊:“熱點解答”等專欄為員工開通了一個上情下達、下情上曉的溝通渠道;“學習園地”“生活浪花”“家庭相冊”等板塊中的情趣圖片、生活視頻等內容,為員工提供了展示自我、修身養性的窗口。
以網絡為載體,實現了思想政治教育操作由復雜到快捷的轉變。網絡出現后,改變和豐富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面對面,我們可以變為網絡交流;調查問卷,我們可以網上網下同時進行。它的便捷還表現在操作層面上。隨著操作系統的不斷升級,電腦操作也日趨簡單明了。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網絡是自由的、開放的。正因為如此,網絡像一把雙刃劍,既有利于我們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動權,積極推進工作,同時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和挑戰。
一是網絡環境虛擬性,使制度對整體行為的約束明顯減弱。比如在BBS、論壇等窗口,一旦出現了造謠中傷、混淆視聽甚至謾罵攻擊等問題,往往事后監管,把帖子一刪了之,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
二是網絡信息復雜性,對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極大挑戰。由于網絡的開放性,使得網絡信息泛濫,真的假的、好的壞的、正面的負面的都有。同時,人們思想的復雜性也決定了信息的效用,同一信息,接收的人不同,產生的作用也不同。
三是傳統的工作習慣,使得一些人缺乏應用網絡工作的意愿和能力。同傳統方式相比,敲著鍵盤,對著顯示器,總感覺缺點什么。這種傳統思維、習慣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拓展路徑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平臺。具體措施是:在門戶網站上增加類似于百度搜索功能,只要使用者在搜索引擎中輸入所需資料信息片段,點擊搜索,就可以搜出服務器中儲存的相關資料鏈接,查閱起來方便、迅速。這樣做,會更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及時性、權威性和有效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揮。
建立對話、溝通、民主互動平臺。第一步,在電子報新聞、廠新聞視頻頁面上增設回帖功能,大家瀏覽新聞后,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意見和建議。第二步,設立“調查問卷”窗口。管理人員根據需要,針對人們關心的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設計調查題目,展開網絡調查,為廠黨委決策提供參考。第三步,在前兩步的基礎上,設立“我有話說”發帖對話窗口。大家以回復的形式開展討論,從而豐富群眾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內容。
建立和完善網絡文化建設平臺。立足于“文化朝陽”這個層面,以聲像為主,設置朝陽巡禮、崗位風采、身邊感動、生活浪花、我愛我家等窗口,結合工作需要上傳先進人物故事、廠志廠史、文化詞條等內容,也可以結合員工生活上傳大家喜聞樂見的家庭視頻、生活圖片等。
建立知識技能素質教育平臺。立足于“學習朝陽”這個層面,融合電子圖書、音頻等形式,建立起一個融技能培訓、文化進修、國學涉獵、專家講壇等內容為一體的網絡課堂,讓人們很輕松地下載到MP3、MP4、手機等載體中,便于員工學習充電。
建立以人為本的員工心理健康疏導平臺。針對不同的性別、工齡、崗位以及心理狀況,有針對性地設立一些融知識、咨詢與治療為一體的板塊,適時地上傳一些講座,開辦一些網絡培訓。結合具體情況,還可以建立員工心理健康檔案等,為隊伍建設提供幫助。
(作者單位:大慶油田第十采油廠)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