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幸田


近來偶然看到一本焦墨山水畫作品集,十分喜愛,因為這種畫作時下并不多見。作者傾情焦墨畫法,善用其表現山水鄉情。這個胸懷淳樸求真之心,探索創作之道者,正是重慶實力派畫家劉俊奇。
劉俊奇,1956年生,祖籍四川瀘州,現居重慶。他自小酷愛丹青并開始習畫,30多歲起專攻焦墨山水,取法宋、元及現代名師,至今已有20余年。畫家經歷坎坷,受時代所限,未曾進過美術學院,僅在一家大型兵工企業從事過宣傳工作。但他矢志不渝,傾情墨海,終于修得正果,自學成才,作品多次發表在國內一些報紙及專業書刊上,其藝術造詣深得領導和同行稱贊。
說起焦墨畫,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在中國畫的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有難度的表現技法。與人們熟知的水墨畫不同,焦墨畫是以飽和的濃墨而不借助于水的滲化作用的一種畫法,來實現畫面的虛實、濃淡、干濕的層次變化,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近代書畫大師如黃賓虹、潘天壽、張仃、秦國健等在此領域都有建樹。
畫如其人,俊奇兄為人低調,秉性率真,清寂寡言,不喜喧囂,只醉心繪事,被同行親切地稱為“畫癡”。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歷代畫家皆視焦墨畫為畏途,而他敢用焦墨這一繪畫語言來完成作品并成為自己一生最愛,這在重慶畫壇可謂無出其右者。在其間的筆墨情趣中,他確立了自己的審美取向和藝術風格,其作品曾多次參加國內一些畫展,深受人們喜愛,并被海內外愛好者收藏。1999年,在全國興辦的跨世紀之交書畫攝影大賽中,他的畫作《古鎮圖》榮獲大賽銅獎;2005年,部分作品被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編輯的《中華當代藝術家作品展覽獲獎作品集》收錄;重慶廣播電臺“精彩人生”節目曾對他進行過專訪;出版有《西部名家系列作品選——劉俊奇鄉情遺韻》畫集和多部合集,現為重慶西南書畫院特聘副秘書長和畫師、中國重慶詩書畫研究院理事。
俊奇認為,焦墨不僅僅是一種繪畫語言,其中的意趣蘊涵中國道家哲理之光;焦墨畫強調黑白的本色美、質樸美,素以為絢,不加粉墨。貌似單純的黑白兩色所產生的魅力,卻是其他色彩所不能替代的,有更強烈的藝術感;焦墨山水畫具有陽剛、凝重、滄桑感,比其他畫法的作品更有震撼力,用好則能達到“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的效果,用不好,則乾枯墨死,形成火燒秸稈之象,因此需要極深的筆墨功力。焦墨山水畫是由焦墨自身的特點,通過墨色和線條的變化靈活掌握,在反復練習中形成。用純焦墨作畫,則可以放筆直下,不受水多少的干擾限制,對紙張也無過高要求,利用墨色和線條的變化,一心一意在虛實剛柔的盡情表現中發揮用筆,既可痛快肆意地表現情懷,又可使筆形、筆意得以充分張揚。畫得到位,既可清新雅逸、深厚華滋,又顯高雅古樸、新風濃郁。
傳統山水創作多以臨摹古人為主,而俊奇則重在寫生;也不同于大多畫家寄情高山大河的壯麗風景,而他對巴渝的老舊街巷、西南古鎮、少數民族村寨情有獨鐘,并為此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感情。為收集素材,激發靈感,創作更多完美的作品,他經常外出采風,深入渝湘黔桂等地、古村(鎮)以及少數民族棲息地的傳統民居及吊腳樓寫生,積累了豐富的原生態繪畫素材,鍛煉了對生活的敏感,進而創造藝術的美。他通過十幾年的研習,博采眾長,將自然景象化為藝術形象;同時在繼承中國傳統國畫的基礎上又汲取了西洋素描、透視、寫實的造型手段,創造出了獨特風格的焦墨山水,從而形成了高雅、古樸、潤澤、秀美的繪畫風格,升華了人生藝術的境界。
俊奇創作倚重傳統焦墨的干潤黑拙,濃淡虛實筆法,又汲取民間藝術養分,其作品看似白描,其實不然,而是筆力遒勁,畫面空靈,筆觸蒼健,風格樸拙,內涵豐富,獨樹一幟的焦墨畫。其焦墨山水,縱橫取勢,通過大小、輕重、濃淡、疏密、聚散、收放、剛柔的變化多端的線條寫物描形,構圖往往截取自然景物中最能打動自己的一部分,所現景物,峰巒澗壁,蒼松霧靄,云棧古亭,盡在抑揚往復的筆勢、筆跡中顯現其理其形,但覺郁勃之氣撲面,山川之中爽爽而有風聲、泉鳴,給人一種自由、自然的情態。其畫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正符合當下社會一種寬松、開放的審美心理趨勢。
他的焦墨山水,既有跌宕起伏、山奔云走、浩瀚蒼茫的高山大壑,又有淳樸自然的古鎮村寨和別致峻美的吊腳樓。他畫的不僅是眼前的風光,更是雄奇而蒼茫的胸中丘壑;不是古人幽寂枯老、蕭條淡泊的情致,而是萬象森羅中的無言大美。他徹底擯棄了色彩,代之以極盡變化的渴筆焦墨,以筆法主導,在筆法中實現墨法,既有小筆皴斫的精到細微,又有大筆勾勒的恣縱暢達,還有焦墨渴染干擦的含蓄。他充分發揮了黑與白,大與小筆觸、筆法線條與凹凸塊面的對比,這一切又都化入一氣呵成的筆勢中。
他的畫作多以構圖飽滿,但滿而不堵,布局于密中求疏,利用泉水、溪流、水面、煙靄等打破密實的山巒巖壁;利用各種樹木、草叢的穿插,使畫面產生節奏的變化。畫法上又用干筆焦墨勾畫山巒、巖石、峭壁及林木雜卉,用筆時順時逆、曲折、頓挫,變化無窮。豐富的苔點應用,使畫面莽蒼、郁茂雄秀,深邃而幽渾。此種的畫法是在觀察自然、感悟自然中形成的個性。
近年來,俊奇的焦墨山水成就斐然,代表作有《山城遺韻》《巴渝人家》《侗鄉春早》《古鎮遺韻》《江安老屋》《老街》等。遠看,山體崢嶸、氣勢宏大,虛實相生、層次分明,布局合理、錯落有序;近看,石橋堅挺、老樹嵯峨,筆墨老練、精致細膩,形神兼備、風格迥然,鄉土風情濃郁,講究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神韻暢達、意境深遠,很有情趣,給人以身臨其境、流連忘返、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心靈震撼,體現出詩情畫意的藝術理念,其風格獨一無二,有渾然天成的意趣美和永不褪色便于長期收藏的特點。
雖然焦墨在中國畫領域曲高和寡,但俊奇至今仍堅持用這種局限性極大的墨法創作山水畫,近年又獨辟蹊徑嘗試淡彩設色焦墨的畫法,即以純焦墨完成基本畫面后,略施淡彩,焦墨與色彩相互融合,會產生很微妙的視覺效果。這種畫法猶開新面,雖然融入色彩元素,但仍然不失焦墨本質,卻豐富了焦墨技法,進一步體現了中國焦墨山水畫的嶄新風格。
以墨立言,用筆抒懷。畫了多年的畫,劉俊奇始終對自己不甚滿意,這也給了他仰望藝術之巔的動力,于是至今不忘初心,躬耕不輟,繼續書寫著一位心懷真性情、胸容大河山,有藝術理想與文化追求的藝術家的精彩人生。
(責任編輯:江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