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在江蘇調研時提出,“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邁上新臺階”,自此以后,從嚴治黨作為“四個全面”重要的一部分,被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戰略高度。作為鐵路設備管理單位,如何始終保持黨的優先領導核心地位,深化推進建設科學現代文明和諧的鐵路單位,需要我們結合實際全面推進從嚴治黨,打造一支先進純潔高效敢擔當的黨組織隊伍。
關鍵詞:基層黨建;從嚴治黨;建議對策
一、全面從嚴治黨的內涵
“全面從嚴治黨,核心是加強黨的領導,基礎在全面,關鍵在嚴,要害在治。”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內涵,明確提出了管黨治黨的新要求,是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遵循,也為管好黨、治好黨指明了方向。
全面從嚴治黨,既傳承了黨的建設的優良傳統,同時又根據新形勢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新內涵表現在:在內容上全覆蓋,使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等各個領域都嚴起來;在責任上強調必須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具體包括黨委的主體責任和紀委的監督責任,真正做到黨要管黨,聚精會神抓黨建;在力度上空前,全力以赴,一以貫之,發揚釘釘子精神,把講認真落實到黨的建設全過程,加強制度執行,使紀律成為高壓線。“全面”一詞,彰顯了黨中央的堅定決心、戰略定力和使命擔當,宣示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政治勇氣和高度自信。只有堅持不懈的抓好全面從嚴治黨,才能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二、為什么要從嚴治黨
(一)復雜環境下部分黨員遺忘初心
我黨經過艱苦卓越的斗爭,才取得了今天偉大的成就,現今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良好改善。在安逸的環境下,面對種種誘惑,許多黨員思想意識松懈,放松警惕,逐漸掉進糖衣炮彈的陷阱里。享樂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橫行,屢禁不止,部分黨員內心動搖,黨紀意識淡薄,黨性逐漸喪失,漸漸忘掉了作為共產黨員的初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2016年上半年全局紀檢監察組織受理群眾舉報信,與去年同期相比受理信訪舉報減少,但發案率增加,這說明部分黨員黨性變質的問題持續存在,且性質不斷加重,長此以往后果不堪設想。在此嚴峻形勢下,必須要全面從嚴治黨,打擊各項違紀違規行為,肅清黨內環境,治理歪風邪氣,提升黨員素質。
(二)黨的執政地位不可動搖
在2016年上半年全路發生的案件中,比上年同期上升44.44%。從數據中可以看出黨員問題的發生分布各個層級,下至工人上至處級干部,整體來看科技以上黨員干部犯案占比更高,其中更是不乏一些身居要職的領導干部。這樣一家鐵路企業,如何能夠為廣大旅客提供優質的服務,能夠保證鐵路設備安全穩定,提供的服務不到位,建造的高鐵不穩定,群眾就會不滿意,就會對鐵路事業產生懷疑,甚至會動搖國本。全面從嚴治黨,就是以規管權力為核心,對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干部進行約束,讓領導干部不能胡作非為,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讓黨員干部接受群眾的監督,保證所有領導的決策部署都是有理可依、有據可查的;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抓好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這個關鍵少數,不斷優化頂層設計,監督督促他們肩負起領導責任,以身作則,亮身份做表率,營造層層抓層層管的良好作風,從上到下推進黨員隊伍建設。
(三)政治環境的客觀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戰略布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還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進行的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四個全面”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其中全面從嚴治黨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了黨的建設與治國理政的統一,體現了黨的建設偉大工程與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的統一。全面從嚴治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只有全面從嚴治黨,把黨建設好,才能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大的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才能使黨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全面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三、抓好從嚴治黨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廉政教育,筑牢心理防線
思想認識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要打造一支清正廉明的黨員隊伍,首先要做好思想教育,只有思想認識提升到一定境界,才能抵御外界干擾,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歪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做到全面從嚴治黨的第一步就是要所有黨員加強黨性修養,增強法紀觀念,筑牢思想防線,把“不逾矩”刻在靈魂深處,以反面典型為戒,真正讓好作風內化為信念,外化為習慣。
一是注重理論武裝,提高政治素養。強化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思維能力,認真扎實開展好“兩學一做”,學黨章黨規黨紀,學習總書記系列講話,向合格黨員靠攏。二是強化宣傳引導,提高思想認識。充分利用公眾微信號、公告欄、內網、廉政手冊等多種載體,加大廉政宣傳力度,營造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三是堅持推進案例警示學習。持之以恒做好“每月一案”、疑難案例學習教育,認真開展研討,深入剖析案情,切實做到以案說紀、以案釋法,不斷增強法紀意識。
(二)用好制度利器,規范黨員行為
2016年6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上審議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該條例的問世,是為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解決沒有人負責的問題而制定的面向全體黨員、追責對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力,管黨治黨主體責任缺失、監督責任缺位、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害,“四風”和腐敗問題多發頻發,選人用人失察、任用干部連續出現問題,巡視整改不落實等問題的條例,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推動管黨治黨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
問責條例只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之一,《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黨紀條規更是為全面從嚴治黨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礎,光說不練假把式,制度的生命還在于執行。一方面,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樹立黨員意識,用黨章規范言行,用條例來懲處違紀,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另一方面,也要嚴查嚴懲,對于失職失責、違規違紀造成嚴重后果、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損害黨員形象的都要嚴肅查處,追究責任,既追究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又追究領導責任,把責任壓給各級黨組織分解到各個黨員干部,釋放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的強烈信號。三是不斷優化頂層設計,加強反腐敗規章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實現有序健康的政治生態環境。
(三)把握“四種形態”,強化執紀監督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工作報告中,提出“監督執紀問責,必須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全面從嚴治黨,要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同年9月,中央紀委又提出要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讓咬耳朵、扯袖子,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大多數,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極少數。這是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在監督執紀工作中的具體體現,體現了全面從嚴治黨理論和實踐創新。
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最難的是第一種形態,關鍵也在用好第一種形態。具體要求是區別不同情況,分類處置:對傾向性問題要早打招呼,防患于未然;對潛在性問題要談談心,提個醒;對萌芽式問題要談話批評,讓其注意;對苗頭性問題要誡勉談話,令其改正;對籠統性問題則要函詢警示,發黃牌警告等。
作為紀檢監察組織在實踐第一種形態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談話函詢作用,對黨員干部身上存在的小問題,做到早發現早批評早糾正,使黨員干部受到教育警醒,避免走向更遠的深淵。要落實好第一種形態,站段黨組織不僅要加深認識,更要有擔當精神,要加強日常教育、管理和監督,把問題導向具體化,注重日常、較真叫板,及時咬耳扯袖,敢紅臉敢瞪眼,使黨員干部時時感受到紀律的約束。黨委、紀委把握運用第一種形態,不能只靠每年的民主生活會,要靠有鋒芒和戰斗性的黨內政治生活,把自己擺進去,深入開展日常批評與自我批評,廣泛開展咬耳扯袖,把同志身上的問題說出來,把存在原因亮出來,觸及靈魂,電擊心間,改正缺點,糾正錯誤,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真正起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