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儷艷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這一要求,充分表明了新時期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更好地聯系和服務群眾的重要意義。如何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是黨支部改進工作、提升工作的基礎。
一、面臨的問題和形勢
(一)傳統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職工隊伍
一是一線職工思想活躍。新時期職工的思想非常活躍,獲取信息時間快,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樣,互聯網時代,QQ、微信等傳媒工具對職工的思想觀念和態度的影響越來越大,職工的思維模式正在向現實化、經濟化轉變,甚至部分職工已經走在了前頭,講實惠,講利益已成為職工所關注的熱點、焦點,如何正面引導、正確指導、安全疏導職工的思想情緒,解決職工關注的實際問題,成為做好一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二是職工文化需求增高。隨著企業改革不斷推進,職工待遇大幅提高。大部分職工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斷提升,一線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文化生活內容比較豐富。大多數職工家庭已經從溫飽型逐步過渡到小康水平,部分職工正逐步向較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轉變,同時,他們對工作環境、企業文化氛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滿足一線職工健康向上的工作文化需求,讓他們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工作生活,這也是一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三是職工年齡跨距較大、文化素質參差不齊。尤其是80、90后的年輕職工,這部分人基本上是獨生子,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如何提高職工的政治理論素質、業務技術素質,使他們適應崗位、熱愛工作、實現價值,也成為一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
(二)個別基層黨務工作者政治理論水平與本職工作不匹配
個別黨務工作者政治理論水平較低,理論知識匱乏,有的連最基本的黨史知識都不知道,不清楚基本的組織程序和組織結構,有的連黨員大會上討論入黨的程序都不清楚。政治教育跟不上,與職工談心方法簡單粗暴。
二、實踐與探索
思想政治工作最忌諱的就是“走過場”、“搞形式”,必須結合職工實際情況,針對職工隊伍的思想狀況,在充分調研分析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相互溝通,增強凝聚力向心力
支部應認真落實黨務公開,充分發揚民主,特別是在熱點、敏感性問題上,堅持公正、公開、公平原則,充分保障職工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保護大多數職工的利益,進一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增加職工的歸屬感。更多地傾聽職工群眾意見,開展面對面、心貼心的思想交流,為職工搭起溝通的橋梁。
(二)聯系實際,提高針對性實效性
做好一線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聯系實際,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職工的思想比較活躍,獲取信息時間快,獲取信息的渠道多,信息量大,對當前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的看法比較集中,基層黨組織要針對這些實際情況,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不回避、不空泛說教,正面引導、正確指導、安全疏導,把一些社會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黨和政府的基本對策、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與過程,實事求是地向一線職工講清楚,扎扎實實地做好解疑釋惑工作,有效確保職工隊伍穩定。
(三)結合實際,找準出發點落腳點
黨支部把做好一線職工思想政治工作與解決職工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在辦實事、辦好事中貫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通過解決職工實際問題,提高一線職工的思想覺悟。
三、啟示與建議
(一)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常抓不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各項工作取得成績的重要保障。新形勢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提高認識,通過積極的學習,真正提高對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思想政治工作當作一項長期的、主要的工作來抓,要常抓不懈。
(二)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提高理論水平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門科學,對思想政治工作者水平有一定要求。尤其是支部工作者必須系統地學習黨史及黨的理論知識,努力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方法和方式,熟知業務程序,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水平。
(三)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貼近實際
新形勢下,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的必然要求。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貼近職工,貼近群眾,既講道理,又辦實事。要通過解決問題,辦實事,將組織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職工的心坎上。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和“以人為本”的原則,敢于抓“熱點”,碰“難點”,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實際工作中富有生命力和戰斗力。
(四)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科學創新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要靈活多樣,要打破以往反復說教、讀書念報的簡單模式,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同時,要進一步發揮媒體作用,豐富思想政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手機和網絡等現代通訊工具,建立覆蓋全體職工的現代化思想政治工作網絡。
總之,基層黨支部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以發展的觀念,求實的態度,創新的方法,幫助職工群眾解決最實際問題。憑借扎實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穩定人心、穩定隊伍,努力創建一個健康文明、安定和諧的大環境,為企業實現兩個效益的雙豐收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