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麗
摘要:近年來,雖然我國的中職學校已經開展了針對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幫助中職生樹立職業理想,培養良好的職業意識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尚在起步階段,因此還存在不足之處。本文從研究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和生涯規劃教育的內涵為出發點,旨在幫助中職生能準確的進行職業定位和成功的生涯規劃,奠定成功的職業基礎。
關鍵詞:中職生;生涯規劃;教育現狀;策略探究
一、目的和意義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有11%的學生因為有自己喜歡的專業而選擇讀職業學校,大部分學生是因為無奈而被動地選擇了中職學校,對未來的職業缺乏思考和向往;有71.5%的學生不了解自己未來要做什么,欠缺自主學習動機。所以引導學生深入地探索自我、發現自身潛能,在選擇職業時,就可以避開很多弱點和盲區,不必每個都親自試一遍才能找到合適的,這能大大減少試錯的成本,提高學生對真實的職業世界認知,了解自己懵懂的夢想和社會現實如何結合,客觀、清晰、準確地進行職業定位。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根據自身的現實條件與發展潛力、外界機遇與制約因素以及對機遇與制約因素發展變化的預測,確立自己的職業方向。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綜合性自我計劃過程,是學生提高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順利實現從學校生活向社會、職業生活過渡的基本途徑,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能力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
通過此課題的研究,有助于中職生適應社會的實際需求。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需要正視自身的優勢,讓他們以成功者的心態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滿足社會的需要;有助于中職生樹立科學的擇業觀;同時也有助于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以職業生涯規劃為載體實施教育是中職學校有效開展工作的重要途徑。
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策略探究的設計思路
本文在明確職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和規劃教育的相關概念的基礎上,以我校學生的問卷為依據,分析目前職業教育實施的現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策略的探究,以此為中職學校實施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供建議和措施。
三、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初探
(一)設置專門的課程體系進行規劃指導
中職生想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創造完美的職業生涯,就必須掌握一套完整的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所以需要設置專門的課程系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該課程的教學對象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形式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有重點、有步驟地向中職生介紹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讓中職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和步驟,科學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二)進行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師資培訓
目前,職業生涯規劃師大多是由德育課老師兼任,所以當前的任務要培養一支有事業心、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的、熟悉職業生涯規劃業務的教師隊伍,這個是做好職業生涯設計指導工作的重要環節。培訓的對象可以是愿意從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專職教師,也可以是班主任老師,當然包括現有的德育課老師。參加培訓的教師一定要具備愛崗敬業的精神,愿意學習新技能,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三)將德育活動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高效結合
教育需要合適的機會,同樣的教育問題在不同的背景下提出就會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對于中職教師,應該巧妙利用實訓、技能大賽、定崗實習等機會開展具有明顯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可以運用優秀畢業生經驗交流機會開展職業生涯教育,讓在校的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這樣就可以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未來。
(四)擴大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擬實踐環節的訓練
實踐活動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手段。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聯系,所以教師可以有目的的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幫助學生認識職業世界,形成科學的職業觀。有條件的職業學校從新生入校的第一學年起,就讓學生在模擬仿真的環境中進行實訓,讓學生在實訓中認真思考這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自己將來若要勝任這個行業的話,需要哪些職業技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做中感悟,在體驗中發展。
在中職學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從根源上改變中職學校就業難、工作穩定率低的現象;還可以提高中職生的整體素質,以此提高中職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中職學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濟生.素質培養與職業定向[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0.
[2]龔建林.高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07(26).
[3]張愛卿.現代教育心理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