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芳芳
摘要:農業產業化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促進農業產業化的重要途徑。當前,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出現不少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但龍頭企業的整體實力較弱,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過程中存在問題,因此,本文著重分析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對該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最后提出與之相適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制約因素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產業化經營是一種新型的經營模式,它一般包括五大要素,即市場、支柱產業或主導產品、商品生產基地、龍頭企業和利益聯結機制,在五要素中市場是前提也是歸宿,支柱產業或主導產品是依托,基地是基礎,利益聯結機制是紐帶,龍頭企業是轉化器,其中關鍵是龍頭企業。因此建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中的關鍵環節,是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帶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的重要力量。因此,對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促使兵團龍頭企業利用企業的加工、品牌、營銷優勢,帶動農戶增收,促進兵團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農業經濟發展。
一、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底,全國農業產業化組織總數達38.6萬個,輻射帶動農戶1.26億,農戶從事產業化經營戶均增收達3380元。據悉,全國各類產業化組織加大原料生產基地建設投入力度,推行質量體系認證和品牌建設,推進優質高效農產品供給。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結構,加強對農戶提供品種供應、技術指導、病害防治等專業化服務,指導農戶調減低端、過剩產能,提高有效供給。
龍頭企業創新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融合成果。各類農業產業化組織中采取訂單方式帶動農戶的占45%,訂單總額較上年增長9.7%;采取利潤返還、二次分紅等方式向農戶返還加工流通環節利潤的產業化組織數量,較上年增長12.9%,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平均向每戶農民返還或分配的利潤達300多元;通過股份合作,龍頭企業的資金、設備、技術與農戶的土地經營權、勞動力等要素以股份方式結合在一起,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種養技術、貸款擔保等服務,帶領農戶進入新領域,擴大農戶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的機會,提升農戶自我發展能力。目前,近40%的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倉儲和物流服務,72%的龍頭企業通過為農民提供農產品價格、市場供求和疫病疫情等信息,幫助農戶有效規避風險。
二、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企業規模
截至2015年,全市國家級龍頭企業12家,其余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模都比較小。企業注冊資本、生產基地、占地面積、年加工能力、年糧食收儲能力、總資產等均是企業規模大小的體現。當前許多中小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試圖擴大企業規模,增加產量,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以獲取更多的收益。但南昌市目前情況來看:第一,企業規模擴張受資金限制。由于資金有限,擴建廠房、生產基地建設、引進國際先進生產線等,中小企業現有自身條件都無法滿足;第二,中小型重點龍頭企業所擁有的生產基地大多較為分散,不利于農產品集約化、專業化、規?;a。由于農產品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容易引起龍頭企業在未來發展中資金回流過慢,企業內部可流動資金過少,致使企業無法正常運轉,發展速度較慢。
(二)產業鏈長度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經營環節主要包括生產、加工、儲存、運輸、銷售、研發等,為滿足農業產業化要求,很多龍頭企業將各主要環節聯結起來形成農業產業化鏈條。對于不同類型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來說,其各自的產業鏈構成也各不相同。例如,加工型龍頭企業的產業鏈包括生產、加工等方面。但是產業鏈條越長,企業經濟效益未必越好。龍頭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對產業鏈進行合理規劃,只是一味尋求“大規模、大生產、大產業”,導致許多企業不具備相應的生產能力、資金實力等條件,而最終失敗。因此,產業鏈長度是影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穩定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之一。
(三)農產品加工程度
農產品加工程度高低主要取決于龍頭企業的生產線先進程度和科技水平兩個方面。南昌市近年來許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始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來提高生產能力、生產效率以及農產品質量。然而,大多數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售初級產品,部分龍頭企業只進行產品初加工,僅有少數企業對部分原商品進行精深加工,從市場角度來看,進行精深加工會大大提高成本,導致利潤減少。
(四)資本狀況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各環節都需要資本支持,才能保證產業鏈持續有效運轉,龍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的資金支持,包括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等資本的運營。龍頭企業各環節的資本支持主要通過資金供給,資本運營能為是判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生產運作過程中能否維持產業鏈正常運作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資本的有效運營成為龍頭企業經營運作的必要條件。
三、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規模小
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體上看,規模偏小,科技含量偏低,產品市場覆蓋面小,整體輻射帶動能力和市場競爭力較弱,尤其是國家級龍頭企業相對少且弱。全市銷售收入超過5億元的有14家,超10億元的有5家,超30億元的只有兩家,超50億元的僅兩家,年總銷售收入只有345億元。
(二)科技創新水平低
全球市場競爭的加劇實質上就是科技競爭的加劇,這要求企業在科技上必須快速創新和快速領先,而企業要做到這一點,單靠技術引進是不行的,自己還必須有一支強硬且比較穩定的科技研發隊伍,結合自己企業的實際,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專利技術,從總體看,南昌市龍頭企業中擁有專門研發機構的較少,具備相當強硬的科技研發實力的企業為數較少。
(三)精加工產品少
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精、深加工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平均固定資產只有0.31億元人民幣,加工型企業105家,僅占55%左右,其中80%的企業是初級加工企業,精、深加工企業僅5家,所占比重很小,對農戶的帶動能力較弱。
(四)融資渠道單一
農業龍頭企業做強壯大,深化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單純依靠企業的自身積累很難滿足巨大的資金需求,而企業內部融資的弱質性也決定了資本必將成為龍頭企業的發展瓶頸。龍頭企業普遍反映融資困難,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較難,銀行設限多且不合理。
四、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支持龍頭企業力度
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代表著該市農業發展的方向,是南昌市農業企業中最優秀的群體對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速傳統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于那些科技含量高,市場牽動力強,促進農民增收成效顯著的重點龍頭企業,在立項、稅收、信貸、用地等方面應給予更多的優惠政策,創造更寬松的發展環境,多層面支持龍頭企業和產業化組織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保鮮和現代營銷業。
(二)推動龍頭企業技術創新
要實現農業產業化新的跨越,必須加速科技創新步伐,改造傳統落后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手段,提升產品科技含量要在龍頭企業中廣泛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現代加工設備,工藝流程和先進管理方法,采用國際標準,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經濟效益。
(三)擴大信貸支持,擴展融資渠道
由于企業資金需求與銀行貸款供給結構存在偏差,且通常企業很難向銀行提供充裕的不動產抵押和擔保,因而貸款需求額滿足率很低,影響到企業的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原料采購和生產加工效率,極大地延誤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銀行作為目前龍頭企業主要的資金供給方,缺乏差異化和高效率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和服務程序,直接造成了貸款成本高,貸款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不匹配的狀況。南昌市應該實現農村金融組織的多樣化,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為基礎,以商業金融為主導,以政府金融為輔助,民間金融為補充的分工協作的農業產業化金融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康紅梅.兵團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的探討[J].新疆農墾經濟,2012(7).
[2]俞云.滁州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現狀及問題分析[J].經濟師,2008(1).
[3]王曉旭,孟全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北方園藝,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