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適湍
【摘 要】本文闡述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書法藝術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策略,認為必須加強書法基本功的規范化教學,并以書法藝術市場需求作為教學導向,改革書法藝術教學,開展書法藝術社會實踐,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的就業與創業。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職學校 書法藝術 綜合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167-02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魁寶,并充分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的魅力。在民族地區中職學校通過相關專業對學生實施書法教育,培養中職學生書寫技能和書法藝術欣賞能力,能夠提高漢字書寫水平,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探究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書法藝術課堂教學改革,加強書法課堂教學研究,應該以書法藝術市場需求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導向,開展書法藝術社會實踐,把書法藝術的知識與技藝應用到創業與就業中,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一、加強書法基本功的規范化教學
應該說,書法藝術入門容易,提高難。中國歷代學書者成千上萬,成就者卻鳳毛麟角,出類拔萃者就那么幾十個人。由于中小學書法教育從2013年秋季才開始引入課堂,并因書法師資奇缺,民族地區大部分中小學校都不具備開課條件,故中職學生的書法基礎可以說是從零開始。為此,要求書法教師本身要有扎實的書法技法、較高的書法藝術欣賞水平和一定的書學理論,能從古今眾多名帖名碑中合理選擇推薦給學生臨摹,避免學生走彎路,使學生學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從一些著名書家的學書體會中得知,學書以楷書起步,并選歐體或顏體其中之一為好。顏體可選《勤禮碑》,該帖是偉大書法家顏真卿晚年的作品,其字體結構端莊精密,雄邁清整,氣勢磅礴。歐體可選《九成宮》字帖,歐體書風以險、勁、拔、峻為特征,用筆干脆、挺拔,銀勾鐵畫,較容易入門。初期學書要強調筆法、結構、力度三要素,而待學生學楷書有一定功底,達到意臨、背臨階段后,再引導學生學習行書。學行書自然要從王義之的《蘭亭序》入手,以二王為本,再兼學歷代的名帖,如趙孟顏的《洛神賦》等。與此同時,把歷代的行書名帖乃至當代書法家的重要作品都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學會書法欣賞,包括用筆、用墨、章法等內容。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書法審美能力,為今后進行書法創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二、以書法藝術市場需求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導向
當前,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的逐步深入,以及個人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書畫作品的需求與日俱增,無疑對書法藝術注入了強勁的生命力。就南疆邊陲靖西市而言,民族繡球、蠟染、壯錦、根雕、春聯等民族工藝品均與書法藝術有關,而且是純手工制作,計算機漢字是無法替代的。書法藝術市場已逐步成為民族區域文化藝術產業的一支生力軍。因此,我們應更好地挖掘、發揮書法藝術的育人功能,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市場需求,讓學生了解當地社會與經濟、文化、歷史的發展,了解書法藝術市場的經濟潛力,從而進行書法藝術市場系列新產品的開發,引導他們通過書法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形成能夠實現就業、創業理想,滿足社會需求,在社會中實現自身價值。 這樣,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并圍繞職業活動組織教學、開發課程、實施考核,使學生不僅掌握職業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創業、就業時具有更強的適應力和競爭力。
三、改革書法藝術教學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強化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這就要求我們職業教育改革方向應建立以職業技能為中心,以實用為目的的新教學體系,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民族地區中職書法藝術教學的培養目標是在素質教育或美育教育基礎上,更注重實踐性和實用性,更側重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為學生就業服務。長期以來,書法教育大多集中于中小學書法課堂教學,中職學校書法藝術教學開展較少,教學效果不盡人意,而中小學書法教學的培養目標是規范學生書寫方法,具備一定的書法審美能力,其書法課多為傳統性質的書法練習課程。如果中職學校書法教學還停留于中小學書法課堂教學層次,那么就顯得沒有實用價值和意義了。中職書法課堂教學在強調書法技法的基礎上,更要著力于作品的創作,學會用名帖集字創作方法或直接創作。為此,教師必須把章法與創作的原則與要素授予學生,并要求學生學會裝裱。如此,學生走出校門才能實施創業或就業。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正加大書法教育的重視程度,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別舉辦翰墨薪傳全國書法教師培訓班。從培訓教材看,中小學書法教育主要側重硬筆、毛筆楷書的規范書寫方法。對許多中職書法教材而言,因編者水平有限,內容不盡人意,以此作中職書法教材會誤人子弟。為此,作為書法教師,對中職三年的書法教學要有一個全新的規劃,合理組織教材,既要強調書法基本功,又要突出書法的藝術創作。當然,沒有書法技藝和一定的書學理論,書法創作便無從談起,那是一種無根之源。
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書法藝術的教學方法和形式,應以書法欣賞和評析為主導,列舉各種書體在書法作品、民族工藝品設計中具體運用的大量實例,剖析實例中的設計方法和基本思路,找到一條行之有效的書法藝術設計普遍性法則。市場需求中,不同場合,不同層次的人群,對書法作品的內容、要求、審美都有極大的反差。例如,生意人、開店鋪、企業、公司掛牌開張,一般以紅褐色底色為背景,字體以金粉榜書為好,以示吉利。內容有“財源旺盛”“生意興隆”“大展宏圖”等;機關、學校可用“厚德載物”“寧靜致遠”“天道酬勤”等。此類作品既可用宣紙創作,也可用金粉工藝創作。作品品式以橫式裝相框為佳。選擇字體用楷書或行楷較好,這樣可顯得莊重、肅穆。家庭新居落成、廳堂、書房等則以榜書楷書或行楷為主,品式選用橫式,內容有“鴻基福地”“百福具臻”“千祥云集”“祥云常駐”“室靜蘭馨”“積健為雄”等此類用詞均以賀詞為主。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往往都是書法愛好者,故在書體的選擇上不宜用草書。由于書寫榜書難度較大,學生學書時間短,書法技藝功底淺薄。自己書寫水平不高,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集字法,從楷書或行書的字典中找出創作內容的字體,然后通過寫真的方式,使字體擴大再轉移至宣紙。這里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教師要把自己的創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予學生,使之能逐步進行獨立的書法作品創作。
四、開展書法藝術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有力保證
社會實踐應以培養學生社會綜合素質為目標。學校可與壯錦廠、繡球制作坊、書畫裝裱店、廣告公司等與書法藝術相關的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認識性、實務性的見習或實習,為學生提供各種與工作環境實際接觸的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感悟職業要求,逐步熟悉書法藝術在這些市場中的運用,并將所學書法藝術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相結合。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在學生入學之初,組織學生參觀靖西壯錦廠、繡球制作坊、書畫裝裱店等相關的企業和鋪面,讓學生初步認識企業、了解書法藝術與這些行業的市場潛力。例如,靖西職校畢業生王杰同學的書畫裝裱店,遠近聞名,生意越做越大,是在行業中的佼佼者。二是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服務和公益勞動。暑假期間,組織開展書法藝術市場調查;寒假期間,臨近春節組織學生到社區和鄉村集市開展書寫春聯便民服務活動。三是邀請成功的“創業之星”回校介紹經驗,幫助初步具有書法藝術能力的在校生樹立創業的意識和信心,讓學生明確自身存在的差距,為學習增添動力。通過開展這些社會實踐活動,既可以開闊學生眼界,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又能使學生認識書法藝術市場環境、職業道德、企業文化等在學校里無法接觸的東西,從而鍛煉他們立足社會的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等綜合能力。
總之,民族地區中職學校書法藝術的教學應當站在培養和造就人才的高度來研究,著眼于中職生未來就業、生存、發展,切實重視對中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探索適合本地域中職學校發展的書法藝術教學道路,為本地經濟發展培養人才。
【參考文獻】
[1]傅陽棟.中職藝術設計專業書法課堂教學改革研究[DB/OL].www.doc88.com/p-678120421540.html
[2]黃永青.淺析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9)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