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嵐方+秦義賓
【摘 要】本文從第二課堂和愛崗敬業精神的含義出發,分析中職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并針對中職第二課堂的消極狀況,提出中職第二課堂滲透“愛崗敬業”精神的六個舉措。
【關鍵詞】中職學校 第二課堂 愛崗敬業精神 滲透舉措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028-02
當前,中職教育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應堅持面向市場、面向社會、面向企業、面向農村辦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因此,除課堂外,中職教育也應多思路、多方式、多渠道地開展育人活動,第二課堂就是學校一個很重要的育人陣地。中職學校應足夠重視和靈活運用這一育人陣地,以服務學校教學,實現育人目標,完成職業教育任務。為此,本文試從第二課堂和愛崗敬業精神的含義出發,分析中職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并針對中職第二課堂的消極狀況,提出中職第二課堂滲透“愛崗敬業”精神的六個舉措,意在提升中職學校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具有良好職業素養的學生。
一、第二課堂與愛崗敬業精神含義分析
(一)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是指學生課堂教學(即第一課堂)之外的所有日常活動。即除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依據教材內容、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以專業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活動外,學生所從事的一切與第一課堂相關聯的,具有素質教育作用的學生學習實踐活動。
第二課堂從教學內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從活動范圍上看,它立于學校,又不拘于學校;從評價方式看,它有考查、獎勵,卻又無需考試;從組織方式上看,它有組織、有計劃,卻又不強加,是學生自愿參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提高思想、學習經驗、開發智力、鍛煉能力、積累閱歷,拓展和豐富課堂專業知識以外的各種技能和情感。
(二)愛崗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精神,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是個人認真對待工作崗位,尊重崗位職責,熱愛崗位工作,在工作崗位上勤奮有加的一種精神。愛崗敬業精神是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要求。而做好學生“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不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用工人才的需求。所以,在第二課堂滲透愛崗敬業精神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學,潛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二、中職第二課堂的積極作用
中職學生大部分是中學的后進生、學困生、貧困生。他們有的厭倦課堂上的說教;有的“躁動”,好表現,喜歡被表揚;有的急切盼望轉變為“職業人”。不同于第一課堂的教學,第二課堂具有廣泛、靈活和自主的特性,這使得它在中職學生能力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培養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學習
第二課堂通過學生間的競技比賽、活躍的氛圍、豐厚的激勵機制以及別開生面的課堂組織形式,激發學生奮發進取的激情,在課堂活動中取長補短,促進學生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從需要到滿足,從滿足到興趣,再從興趣到成功,形成學習的良好動力。
(二)促成習慣,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第二課堂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學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促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三)優化組合,引導學生發展特長
在第二課堂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參加活動,優化組合,可謂志同道合,進而默契合作,協作進取,共同進步。
(四)增長學識,促進學生全面提升
在第二課堂的活動中,從校內到校外,從課內到課外,中職學生通過學習知識技能,解決問題,養成團結互助、細微觀察、敏銳思考的良好習慣,也發展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實踐能力等。學生認識社會的同時,也體會時代要求和社會需求,更好地激發自律、自理、自愛、自信、自尊、自強的精神。
(五)陶冶情操,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第二課堂,學生能充分表達自己情感,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距離拉近,氛圍融洽,溝通舒暢,學生的興趣、情感、表現、意志都極易被激發。同時,活動的“戰績”更大地滿足學生的成就感,使學生在身心歡愉中接受教育,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中職第二課堂的消極狀況
(一)重視不夠,思路老套
1.學校條件不足。一些中職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足,僅幾間教室、幾個球、幾副棋,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和多元化的興趣。在硬件不足的情況下,又未能更新思想觀念,加強校際交流、校企合作、社會團體協合等,增加第二課堂開展的地點和方式,局限自家院內,自娛自樂,故步自封,沒有認同“課堂學基礎,課外練能力”,活動內容也僅為傳統的班級籃球賽、板報比賽等項目,缺乏中職學校的“職業”特色,讓第二課堂的開展限于口頭,流于形式。
2.師資力量匱乏。部分教師認為,第二課堂是額外的工作,因而他們對學生的指導、督查積極性不夠。同時,一些教師的知識技能老化,對學生第二課堂的指導力不從心,更讓第二課堂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低,影響力弱
一部分中職學生基礎差、能力低、求知欲弱,不喜歡參與任何學習活動,對第二課堂的參與也不溫不熱;一部分中職學生渴望學習有新意的、能夠學以致用的知識和技能,對傳統的、陳舊的第二課堂不感興趣;還有部分中職學生礙于教師的壓力,被迫參加,其實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
(三)教學質量不高,效果不佳
一些中職學校的第二課堂像平時課堂教學一樣滿堂填鴨,忽略了學生的自主性,變成了第一課堂的補課,學生抵觸情緒高。而內容和形式的單一、老舊,再加上學校的不重視,第二課堂的學習就是紙上談兵,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第二課堂就更談不上優質、高效和育人了。
四、中職第二課堂滲透“愛崗敬業”精神的舉措
(一)制度和表彰相結合
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所以在第二課堂滲透“愛崗敬業”精神應從制度建立入手。通過制度要求,肯定和認可參與第二課堂的師生,從制度、精神和物質要求上激勵教師和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第二課堂活動。例如,把在第二課堂中的表現作為教師和學生評優評先的一項重要指標等,使愛崗敬業精神在第二課堂的滲透有保障。
(二)專業和特長相結合
我國《職業教育法》規定:“實施職業教育必須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傳授職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進行職業指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質”。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的延伸,活動的開展應秉承第一課堂的使命,不但注重培養中職學生的特長,還注重中職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提升,應開設具有專業特色的第二課堂,如適合計算機專業的“PS修圖班”,適合幼師專業的“板書課”,適合會計專業的“金蝶財務班”等,為達到專業的標準,對專業要求強的第二課堂活動,可以外聘教師或企業能手。良好的專業技能是愛崗敬業的基礎。
(三)技能證書和獎金鼓勵相結合
《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見》要求中等職業教育要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以及中、初級專門人才。第二課堂應把這一培養目標落實,針對各個專業的從業資格證開設第二課堂活動,除了一定物質獎勵,還有未來從業的職業證書。比如“會計考證培訓班”“電工考證培訓班”“普通話等級證培訓班”等,學生通過參加第二課堂的學習,還可以拿到相應的技能證書,實現“畢業證+技能證+從業證”多證畢業,使得愛崗敬業有了堅實的前提。
(四)學習觀摩和動手實踐相結合
第二課堂的學習,是學生自愿、自主地進行。但是,為了提高課堂的效果,學校也應指派專業特長的教師進行指導、督查,不能認為是課外活動就沒有組織、沒有目標、沒有計劃、沒有總結,放任自流,必會隨波逐流,無濟于事。專業教師在第二課堂上進行演示,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實踐,教師再指導,再做好學生的點評記錄備案。教師應通過比賽競技和獎勵方式,鼓勵學生動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大為提高,為愛崗敬業創造條件。
(五)常規性和實時性相結合
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不僅有常規性的活動,如“籃球賽”、“安全教育”等豐富校園文化,還應開展一些實時性的活動,如結合2016里約奧運設計“我為奧運加油”,以愛國、健康、愛崗敬業為主題的體育、書畫競技或晚會等,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又可豐富學生的視野和情趣,使得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生動化。
(六)家庭、社會和學校相結合
中職第二課堂的各種形式,如德育課程、社會實踐、學習科研、頂崗實習、學生社團、志愿服務、勤工儉學、文學體藝等,不應局限校內,而應結合職業特點,拓寬開展的場所,讓學生和其他學校、企業、社會團體接觸,使學生了解就業要求、職業道德標準、為人處世之道等。第二課堂還應多和學生家庭合作,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爸爸的工作”等活動,使家校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情感聯絡。多方參與學生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也是發展中職學校、宣傳中職學校、實現社會對中職學校監督的一種有利途徑,一舉多得,更讓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得以傳播和發揚。
總之,中職教育為國家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提供有力支撐,而愛崗敬業精神在中職第二課堂的滲透,能夠更好地實現中職育人功能。在開展第二課堂教育中,我們應結合學校實際,遵循學生的認知、成長規律,設計項目,滲透愛崗敬業精神,使第二課堂更好地服務第一課堂,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職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雷慶.淺談中職學校的“第二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5(19)
[2]韓宏博.在中職教學中充分重視第二課堂活動[J].職業,2012(7)
[3]彭巧胤,謝相勛.再論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5)
[4]魏麗萍.第二課堂與高職學生素質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3)
[5]侯鵬飛.讓愛崗敬業成為一種習慣[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5
[6]王春燕,史曉鶴.我國現代職業教育支撐體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