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春?閆偉?彭靖寧
一、保山與德宏旅游資源的特殊性分析
(一)邊疆性
保山與德宏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云南歷史上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保山與德宏都與緬甸山水相連,是我國云南西部邊疆的重要地方。自漢代以來,保山與德宏就成為了商貿云集的地方和重要的通商口岸。保山與德宏古為“南方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現在是實施云南面向南亞、東南亞戰略的輻射中心之一。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自然景觀、濃厚的民族文化、特殊的邊地風貌形成了保山與德宏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多樣的民族風情、獨特的自然景觀豐富的種類資源使保山與德宏旅游業快速發展。為貫徹落實云南省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旅游經濟強省”的具體目標,改善區域經濟狀況,調整產業結構并進行相應的轉型和升級,保山與德宏通過對歷史、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試圖以旅游業為龍頭,帶動本地區經濟的騰飛。
(二)民族性
保山與德宏是云南省民族較多的地區,居住著漢族、彝族、傣族、白族、僳僳族、回族、苗族、布朗族、佤族、阿昌族、滿族、景頗族、德昂族等13個民族。兩個地方大部分少數民族散雜居在瀾滄江、怒江、大盈江、瑞麗江流域。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依靠自己的智慧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具有濃郁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成為保山與德宏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稀缺性
保山與德宏人杰地靈,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自然景觀獨特而豐富,在兩地黨委和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大力打造相關的旅游產品,使保山與德宏已經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如保山的騰沖、德宏的瑞麗已成為知名度較高的旅游城市。保山與德宏四季溫度適宜,雨量充沛,各種資源豐富,特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旅游資源決定了保山與德宏旅游資源的特殊性和較強的吸引力。
(四)安全性
對于保山與德宏來說,安全方面更應注重邊境安全和交通安全。作為重要的旅游地區,保山與德宏在大力發展旅游的同時也面臨著邊界不穩定的壓力。兩地都有部分地區與緬甸相鄰。近年來,由于緬甸政治局勢的動蕩,使保山與德宏的旅游資源受到了較大的威脅,很多游客想來旅游卻又不敢來旅游,使旅游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游客更加趨向生態旅游、安全旅游。邊境狀況不穩定會使游客擔心出行安全。另外,交通安全方面也是旅游安全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要注意交通安全,完善相應的交通設施,共創一個和諧、安全的交通環境。
二、保山與德宏旅游中的政治問題
(一)地緣政治問題
保山與德宏邊疆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區域旅游的優勢。兩地憑借著悠久的了歷史,依靠旅游資源的獨特性和與緬甸等鄰國相連的優勢吸引著大批國內外的游客,形成了獨特的邊疆旅游資源。一方面,通過參與旅游,強化了邊疆居民對自身文化價值的認知和認同。在這種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心里作用下,居民對邊疆地區的認同感逐漸增強,邊疆居民地方依戀與文化自信日漸增強,這也是邊疆社會從社會心理層面走出邊緣化的表征。[1]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近年來,由于緬甸政治局勢的動蕩,使保山與德宏的旅游資源受到了較大的威脅,很多游客想來旅游卻又不敢來旅游,使旅游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民族、宗教問題
保山與德宏有13個民族在此共同發展,宗教派別種類較多,世界五大宗教都有較強的基礎,且有多個跨境民族,他們的宗教信仰錯綜復雜。而民族問題與宗教問題常常又交織在一起,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保山與德宏邊疆少數民族和諧社會的建設。正如江澤民同志所說“宗教、民族無小事”。在解決不同民族宗教之間的發展差異、滿足不同民族宗教需求的時候,伴生的是旅游資源及其收入的分配問題。如何貫徹好民族平等、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又能合理的利用好旅游資源并對相關利益者進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是保山與德宏兩個地方政府必須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三、保山與德宏旅游發展的政治思考
(一)強化政府主導地位,改革旅游管理管理體制
旅游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也使各級政府對其日益重視。保山與德宏旅游業發展中一直采取政府主導戰略,隨著地方政府的介入,這種主導作用必將進一步加強。在區域旅游營銷中,地方政府雖然不是以直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但他們在促進和擴大商業性經營部門的盈利方面起著重要的支持作用。[2]同樣,在遏制旅游業發展中的負面效應,保持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使旅游業的經濟效益符合全社會的利益方面,地方政府的導向作用更為重要。因此地方政府在區域旅游發展和營銷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在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中國家一直采取的是“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3]各地方政府也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實施著政府主導作用,切實改變旅游管理體制,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二)進一步理順旅游利益相關者的關系,打造邊境旅游特色,提高相關服務質量
旅游業是以旅游資源為基礎、以旅游環境為條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相關服務的行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旅游業也日益呈現出大眾化的特征,并已成為旅游資源豐富國家極具優勢的產業之一。旅游業以其資源低消耗、聯動效應高、商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的突出特征,已成為地方政府的首選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基礎。保山與德宏的旅游也不例外,政府在優化旅游資源的同時,加強與緬甸的聯系。保山與德宏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擁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保山與德宏旅游業的品牌效應還比較低,兩地旅游業的發展要上高度、升檔次,還任重道遠。如何實現保山與德宏旅游業“又好又快”顯得尤為重要。政府在協調好旅游利益相關者關系的,提高相關服務質量,應重點打造邊境旅游的環境、質量、安全,凸顯邊境旅游特色。
(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旅游安全
隨著中國旅游業的國際化、大眾化,旅游安全問題頻頻出現,日益嚴重,逐漸成為社會各界日益關注的焦點。保山與德宏作為一個旅游城市,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環境,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應急機制,保障旅游安全:
1.應對游客爆滿的突發事件。目前大多數的旅游城市為了追求利益,特別趕上節假日,旅游景點經常是人滿為患,擁擠不堪,不僅使游客的旅游享受感下降,旅游資源和環境面臨巨大壓力和考驗。旅游安全隱患最為突出。完善應對游客過多的措施:在有些存在安全隱患的景區設立標語警示旅游人員自己注意安全;增加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防止意外情況發生;制定相應的保障安全措施,意外情況發生的時候合理疏散游客減少損失和場面混亂情況等。
2.沉著應對爆恐事件。作為旅游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很多暴恐事件也會因此而產生。如果在之前沒有做好預防工作,當事情發生的時候就會很難掌控局面,給游客和旅游地的經濟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所以在之前就應該做好防護措施。比如:加大對旅游者身份的核查力度,對可疑人員進行核實身份;在旅游旺季游客爆滿的情況時,在相對集中人員密集的地方要加大防守,密切注視周圍旅游地的可疑情況和可疑人員;加大監控范圍,隨時掌控旅游地的情況等。
3.建立應對緬甸動亂、軍事沖突的應急機制。旅游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穩定和諧的政治環境。緬甸一旦出現動亂和暴力事件,則會對兩地旅游發展構成嚴重威脅和毀滅性的打擊。要求政府要理性對待各種紛爭和沖突,通過政府的調控和監督,積極消除不利于旅游發展的各種要素,保障旅游的安全。[4]地方政府在發展自身旅游特色的同時,要做好各種安全保障。要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穩定的政治環境。讓旅游業朝著積極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孫九霞.旅游發展與邊疆的去邊緣化[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2):6–11.
[2]張俐俐.旅游學:原理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9–166.
[3]翟巍.論邊疆旅游區域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旅游學刊,2004.(6):56–58.
[4]唐志明.國外旅游政治學述評[J].政治學研究,2006(2):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