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常興
摘要:寧化人民不論在紅軍大規模戰略轉移的準備階段,還是在長征的整個過程中,抑或是在掩護主力紅軍戰略轉移的斗爭中,寧化人民為紅軍長征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付出了重大的犧牲。
關鍵詞:寧化人民;長征;貢獻犧牲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寧化是閩西北的一個小縣,很多人都是因為毛澤東的這首《如夢令·元旦》詩而知曉寧化的。其實,寧化建縣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是一片紅土地,不但是因為土壤以紅壤為主,更因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寧化是中央重點蘇區縣、蘇區“烏克蘭”、紅軍的故鄉、長征的出發地,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都曾在寧化進行過革命實踐活動,特別是寧化人民為紅軍長征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付出了重大的犧牲。
一、擴紅籌需,舉縣之力
為補充兵員,1934年4月,中央蘇區開展了聲勢浩大的“紅五月”擴紅運動。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在5、6、7三個月中擴大紅軍5萬名。寧(化)清(流)歸(化)蘇區各地積極響應號召,掀起了“猛烈地擴大紅軍”的熱潮。此前,寧化縣已率先開展擴紅運動,參軍人數達1460人,超額完成省蘇下達的任務,后又擴大赤衛軍3717名,還組織了1600名的運輸人員。為此,獲得了“擴紅模范縣”的贊譽。至長征前夕的9月26日,寧化縣又有200多人加入紅軍。當時寧化全縣13萬人口,有13700多名寧化兒女參加紅軍。
為了保證紅軍戰略轉移的糧食供給,寧化人民傾其所有。1934年6月,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委員會向中央根據地的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發出指示信,要求“緊急動員24萬擔糧食供紅軍”。閩贛省的寧化、泉上、彭湃、歸化和福建省的長汀、兆征、汀東、新泉等縣當即采取征發、借谷和開展節約運動等辦法收集糧食。僅一個月時間,號稱“蘇區的烏克蘭”的寧化縣就收集7480擔,超額完成了任務。7月,根據中共中央關于閩贛省“應以寧化為中心,切實加緊突擊運動”的指示精神,在閩贛省再次掀起收集糧食的高潮。寧化縣從8月18日開始,僅半個月的時間,又收集了3.4萬擔糧食,并組織運輸隊,搶運糧食到指定的接收地點和部隊。
此外,寧化被服廠等,在主力紅軍長征前夕,夜以繼日地生產了大量軍需用品,支援紅軍的戰略轉移。在長征前,寧化人民為紅軍籌集貨幣近54萬元及大量銀元、鞋1萬多雙、軍衣1000多套。
二、開路殿后,殊死拼殺
1934年10月,隨主力紅軍踏上長征征途的近6000寧化籍客家子弟,大部分編在紅三軍團第4師和紅五軍團第34師,分別擔任長征中最艱巨的前衛和后衛任務。特別是擔任全軍總后衛的紅34師,寧化成立的獨立七師編入該師,其中的101團幾乎為純寧化籍子弟。前衛紅4師一路與堵敵激烈交戰,連續沖破敵軍封鎖線;后衛紅34師一路與追兵短兵相接,節節阻擊敵人。
在三道封鎖線連續被紅軍突破后,蔣介石又調集重兵,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妄圖把中央紅軍全殲與廣西湘江一線。在事關黨和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決定長征前途命運的湘江戰役中,紅34師與十數倍的敵人作殊死拼殺,誓死掩護主力紅軍渡江。“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損失最慘重的一戰。經湘江一戰,中央紅軍從長征出發時的8.6萬多人,銳減至三萬多人。在這次戰役中,紅34師全軍覆沒,寧化籍子弟大部壯烈犧牲,魂落他鄉。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到寧化縣調研時,深情地說:“沒有寧化子弟兵在湘江戰役中的巨大犧牲,長征的歷史有可能要重新書寫。”
據統計,中央紅軍北上每前進1萬米,就有3名寧化籍紅軍倒下。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后,幸存的寧化籍紅軍僅剩58人。現有名可查、寧化縣列入了共和國《革命烈士英名錄》的有3305人。寧化是三明的“將軍縣”,出了張新華、孔俊彪、張雍耿等3名開國少將,但與全國聞名的“將軍縣”湖北黃安、江西興國、福建上杭等地相比,開國將軍的數量少之又少。
三、箝制吸引,艱苦卓絕
寧化人民在箝制和吸引敵人掩護主力紅軍戰略轉移、遭受敵人反攻倒算以及堅持游擊戰爭等方面付出的犧牲也是巨大的。
紅軍長征出發前,中共中央分局和中革軍委給寧化境內的閩贛省委、省軍區下了指示:要以獨立堅持的游擊戰爭來保衛閩贛蘇區,以配合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1934年10月初,閩贛省軍區對所屬武裝進行整編,寧化縣和彭湃縣(今寧化縣安遠鎮)獨立營、寧化獨立團、泉上獨立營分別編入閩贛省軍區第十二、十七、十八團。另一部分寧化地方游擊隊由寧化縣委和縣蘇維埃政府直接領導。這些部隊游擊于寧化、長汀、石城、建寧、清流、歸化等地域和邊境,在閩西堅持了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牽制了一部敵人,掩護了主力紅軍轉移。在斗爭中,大部分寧化籍紅軍游擊隊員壯烈犧牲。
紅軍長征后,國民黨卷土重來,對寧化革命群眾進行血腥的反攻倒算,燒光100多個自然村,被燒毀房屋近1.6萬間,滅戶5500多戶,土地荒蕪3.5萬余畝,餓死2.3萬余人,被敵人抓走2300多人,被搶婦女500多人,下落不明3300多人,全縣總人口下降為3萬多人。在這期間涌現出不少像黎盛根、羅家秀這樣堅強不屈的革命者。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紅軍長征勝利距今已經80年了,今天的寧化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不能忘記寧化人民為紅軍長征勝利做出的巨大貢獻、付出的重大犧牲,一定要不忘初心,傳承好蘇區精神和長征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