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孫新宇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淺談毒損腦絡與糖尿病性腦病的關系
李 寧 孫新宇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毒損腦絡;糖尿病性腦病;解毒通絡
糖尿病性腦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發癥之一。中醫學對糖尿病性腦病的認識,以陰虛燥熱、痰瘀阻滯立論,認為該病以陰虛為本,痰瘀為變。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顯示,糖尿病性腦病病機不止為陰虛燥熱、痰瘀阻滯。王永炎院士在總結歷代中醫藥研究成果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多年系統深入的觀察研究,根據糖尿病性腦病的證候特點,提出“毒損腦絡”是糖尿病性腦病的關鍵病機,并在此學說的基礎上,確立解毒通絡法為臨床上治療糖尿病性腦病的根本大法。
糖尿病性腦病歸屬中醫消渴病“消癉”“呆病”“健忘”等范疇,《蘭室秘藏》中記載消渴可出現“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四肢痿弱……喜怒善忘”及《圣濟總錄》中有“消渴日久,健忘怔忡”等認知與記憶損害癥狀的記載。
1.毒的含義及分類。毒的本義是指毒草。《說文解字》釋:“毒,為害人之草。”在中醫學里,毒的含義是非常廣泛的,可以概括地分為內毒和外毒。《素問》提出了“寒毒”“濕毒”“熱毒”“清毒”“燥毒”“大風苛毒”等,這些“毒”顯然指外毒,由外邪演化而來,多用于闡釋瘟病發熱以及瘡瘍疔癤的發生原因,即把外毒作為機體致病的主要因素。漢代張仲景撰《傷寒雜病論》,根據證候的屬性把毒邪分為陽毒和陰毒。其實際內涵已突破“毒邪外受”的范疇,認識到毒邪也可導致內傷雜病或雜病中亦有毒邪的因素存在,對后世頗有啟發。內毒是指由于風、火、痰、瘀之邪熾盛或正常生理產物的蘊積,以及細菌、病毒的不斷積累,引起機體臟腑功能紊亂、氣血運行失常,導致經絡阻滯、氣血逆亂、水津失常,從而氣滯、痰凝、血瘀、水停,日久醞釀成毒,又成為新的致病因素。高穎等[1]提出并探討了“濁毒損傷腦絡”這一學說,基本詮釋了“毒損腦絡”這一病機假說的大致內容,即濁毒指機體內生的痰濁瘀血等病理產物,郁積于內,日久對人體臟腑功能造成嚴重損害的致病因素,屬內毒,此外還有痰毒、瘀毒之說。毒邪致病,以敗壞形質、損傷經絡、臟腑功能受損為其鮮明特點。毒損腦絡所致糖尿病性腦病之毒顯然是內毒。此外,由于“毒”的性質不同,對機體臟腑的損傷也是不同的。
2.絡病的含義及特點。《黃帝內經》將絡脈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絡脈可分為經(氣)絡與脈(血)絡。經絡之絡是對經脈旁出的細小分支部分的統稱,主要有運行無形經氣的作用,脈絡之絡是指血脈的分支部分[2],脈絡在《黃帝內經》中亦稱為血絡,主要運行有形血液。絡脈網絡的正常生理狀態,一是充盈滿溢,出入自由,溫煦濡養臟腑組織;二是將機體產生的代謝廢物排除,其功能與結構是密不可分的。絡脈有常有變,常則通,變則病,病則必有“病絡”生,“病絡”生則疾病成[3]。但“邪毒所以入絡,因絡虛所使”。《臨證指南醫案》指出:“百日久恙,血絡必傷……經年宿病,病必在絡……初為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說明久治纏綿不愈之病多有絡病的存在。由此看來,絡病是病程長短的重要診斷依據。絡脈瘀滯是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病理基礎,邪客絡脈致使營衛功能失常是其基本的病理衍變環節。絡脈失養、血行不暢、氣滯血瘀痰凝是絡病的基本演變過程。絡病病因病機實質是“虛、滯、毒、傷”,以“虛、瘀、毒”為主要病理變化[4]。所以筆者認為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與絡病有著密切聯系。
3.腦絡的含義及特點。腦居于人之首,如《素問·八正神明論》云:“血氣者,人之神。”說明氣血是神產生的物質基礎,腦必須在氣血的濡養下才能產生。唐容川曾明確指出:“臟腑經脈,皆交于腦,源流出入,豈無其路。”說明網絡交錯于頭竅的腦絡,是氣血最盛之所,充養腦髓,濡養腦神。氣血對腦竅的溫煦、充灌、營養作用,是通過縱橫交錯的絡脈轉運輸布,最終由腦絡滲灌。因此,腦絡功能結構的正常,是維持髓腦神機正常生理功能的一個基本條件,并能更好地調控整個機體與各部分之間正常生理功能活動的聯系、協調與配合。
糖尿病性腦病來源于消渴,消渴病久影響腦髓清竅才發為腦病。由于消渴日久,傷陰耗氣,氣陰兩傷,氣虛無力推動氣血正常循于脈內,致使腦絡阻滯、氣血逆亂、水津失常,化生凝痰、瘀血等病理產物,日久醞釀成毒,毒損腦絡,竅絡窒塞,氣血不能濡養腦髓,致使神機功能紊亂;或夾風動肝,上襲清竅,閉腦卒中。總之,糖尿病性腦病病位在腦,涉及肝、心、脾、腎諸臟;病機多為本虛標實,上盛下虛;基本病機為陰陽氣血俱虛,風痰瘀阻而致氣血逆亂,上犯清竅,腦脈痹阻,神機失用。腦病濁毒可致癡呆、郁證和中風[5]。痰濁內停、瘀血阻滯、肝腎陰虛可致眩暈;痰蒙神竅、肝腎陰虛可致郁證;脾腎失養、髓海空虛可致癡呆;風痰阻絡,氣血逆亂,痰濕壅盛,邪毒化火,灼傷脈絡,血隨脈出可致中風。風、火、痰、瘀諸邪夾雜相搏,客于絡脈,早期使氣血功能運行失常,導致臟腑功能紊亂,出現眩暈、四肢麻木等偏于氣損脈絡的表現;若諸邪熾盛、上襲頭竅,郁而不解,蘊結凝化成毒,更易膠結損害腐蝕腦絡,造成神志昏聵、肢體失于統攝等功能性障礙,甚者導致腦血絡損傷、腦組織敗壞等不可逆的器質性損傷,此時病情惡化迅速,大多難以逆轉,造成機體部分組織及器官的功能喪失,甚者神機消亡而不治。
1.解毒意在治標。根據毒的性質不同、變化多端及其蔓延的經絡臟腑的不同,辨證施治,標本兼治。若認為清熱解毒是解毒的唯一大法,則妄矣。凡能清除產生內毒的原因或內毒者,即可認為是解毒[6]。由于內毒的形成原因及種類多樣,因此解毒的方法和內容也是不同的。如李育才等[7]曾報道,施今墨先生對糖尿病熱蘊毒盛者,常用綠豆衣伍薏苡仁,取其健脾益腎、清熱解毒之功,臨床用之可除腸胃蘊結之毒,無傷陰之弊,且有止渴之功。栗德林等[8]通過多年系統深入的研究,認為邪毒內蘊是糖尿病發展的關鍵病機,也是糖尿病出現并發癥的根本原因,據此擬降糖解毒膠囊治療2型糖尿病。解毒的含義廣泛,但總的來說是祛毒外出,令其不再阻滯經絡,以毒去正安、毒去正復為本。
2.通絡旨在標本兼治。糖尿病性腦病以毒損腦絡為關鍵病機。歷代醫書中都有關于治絡的論述,《素問·三部九候論》提出刺絡出血的治絡方法;《金匱要略》首創活血化瘀通絡法和蟲蟻搜剔通絡法;陰陽氣血對臟腑組織的溫煦及濡養都是通過經絡實現,同時毒邪傳入也依賴經絡。通絡使毒邪有出路,不再壅塞腦絡,使氣血和調,機體臟腑組織的功能恢復,使神有所養。
糖尿病性腦病基本病機為本虛標實、上盛下虛,本虛為陰陽氣血俱虛,病位在腦,涉及肝、心、脾、腎及諸臟;標實多為風、火、痰、瘀等病理產物。筆者認為毒損腦絡、髓海空虛、神機消亡是糖尿病性腦病遷延日久難愈的根本病因。針對糖尿病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臨床主證也大有不同,且有不同的病期發展,臨床辨證分期也應在氣血陰陽俱虛這一病機的基礎上重視風痰瘀阻、毒損腦絡,并以此病機為基本立足點,確立解毒通絡大法,提高糖尿病性腦病的治療效果,減少糖尿病患者的致殘率及致死率,為糖尿病性腦病的臨床治療及學術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與方法。
[1]高穎,謝穎禎,王永炎.試論濁毒在血管性癡呆發病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急癥,2000,9(6):266-267.
[2]王永炎,常富業,楊寶琴.病絡與絡病的對比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3):1-6.
[3]王永炎,楊寶琴,黃啟福.絡脈絡病與病絡[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3,26(4):1-2.
[4]雷燕,王永炎,黃啟福.絡病理論探微[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8,21(2):18-23.
[5]馮興中,姜敏,蘆葦,等.糖尿病性腦病辨治淺識[J].河北中醫,2002,24(10):783-784.
[6]于敏,史耀勛,田謐,等.南征教授從毒損腎絡立論治療糖尿病腎病經驗[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1):74-75.
[7]李育才,初淑華,王耀輝,等.施今墨先生治療糖尿病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1986,10(4):5-7.
[8]栗德林,宋福印,何玉信,等.降糖解毒膠囊治療2型糖尿病60例[J].中醫藥學報,1996,24(1):23.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