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琳 張國妮
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腦卒中后便秘41例※
徐耀琳1張國妮2

增液承氣湯;腦卒中;便秘
便秘是腦卒中的常見并發癥,若病情較為嚴重,則會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與生活質量[1]。本研究探討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腦卒中后便秘患者79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齡22~81歲,平均(62.13±10.21)歲;腦出血8例,腦梗死32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5例,初中10例,高中5例。對照組39例,男28例,女11例;年齡25~80歲,平均(62.28±10.18)歲;腦出血9例,腦梗死30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4例,初中11例,高中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腦卒中類型與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關于腦卒中的診斷標準,且出現便秘癥狀。所有患者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神經系統疾病與精神性疾病患者。
對照組采用脫水、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清除自由基、營養腦細胞與行為認知干預等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藥物組成:芒硝8 g,大黃5 g(后下),麥冬10 g,生地黃12 g,玄參12 g。氣虛者加黨參20 g,黃芪30 g;陰虛者加當歸20 g,鱉甲20 g;陽明熱盛者加知母15 g,石膏15 g。若吞咽困難則經胃管推入,每次1 000 mL,每日2~3次。吞咽不利則采用濃煎少量法,每次50 mL,每日2~3次。灌腸法每次200~300 mL,每日1~2次,大便通暢后改為每日1次。觀察3 d后停藥。
1.觀察指標。①療效評定標準[2]。治愈:大便恢復至正常,每日1次,質軟,停藥后大便仍正常;顯效:大便轉為正常,每日2~3次,停藥后又出現便秘,繼續服用藥物后改善;有效:大便轉暢通,但排便困難,堅持服藥則緩解;無效:便秘無改善。②便秘癥狀積分。采用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問卷,內容包括排便困難、大便性狀、排便時間、排便頻次、肛門下墜、排便不盡感與腹脹等。各維度從輕到重依次評定為0~3分,分值越高提示便秘癥狀越重,各維度分值相加即為便秘癥狀積分。
2.結果
(1)療效比較:觀察組患者全部獲效,其中治愈16例,顯效18例,有效6例;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 48.72%,其中治愈8例,顯效2例,有效9例,無效20例。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便秘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便秘癥狀積分分別為(11.71±3.62)分、(11.75±4.01)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便秘癥狀積分為(2.84±0.53)分,對照組為(5.92±0.38)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顯示,腦卒中后便秘的發生率約為50%。腦卒中后便秘患者由于排便費力而導致顱內高壓,導致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殘疾發生率,最終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西醫認為腦卒中后排便中樞功能抑制,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從而導致腸蠕動功能減弱。同時認為長期大量脫水治療容易導致腸黏膜脫水,導致大便燥熱。臨床采用認知行為干預以緩解便秘的臨床癥狀,但近期研究顯示,認知行為干預對便秘的臨床療效欠佳。中醫認為,腦卒中后便秘是因氣陰雙虛、氣虛乏力、陰虛腸燥等原因導致的。本研究結果顯示,增液承氣湯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臨床療效顯著,便秘癥狀改善明顯。增液承氣湯方中,當歸、鱉甲具有補陰作用,黨參、黃芪有補氣的作用。諸藥聯合應用,有助于改善氣陰雙虛的中醫證候,從而治療腦卒中后便秘[3]。綜上所述,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趙清玲.中藥保留灌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護理體會[J].光明中醫,2008,23(2):238.
[2]蔡文智,王麗,郭麗,等.腦卒中后便秘與腦損傷相關因素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33(1):117-120.
[3]王明明.增液承氣湯加減治療腦卒中后便秘60例[J].醫學信息,2011,24(2):725.
河南省重點中醫專科(學術)帶頭人培養項目(2015ZY03023)
2016-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