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雅 通訊作者:朱翠玲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朱翠玲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經驗擷要※
李夢雅 通訊作者:朱翠玲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朱翠玲;經驗;心臟神經官能癥
心臟神經官能癥是指由于神經類型、環境、性格等因素導致神經功能紊亂,臨床表現為自覺心中悸動、胸悶、氣短、呼吸不暢,甚或心前區疼痛,以及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焦慮、食欲不振、尿頻、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的一組臨床綜合征。本病好發于20~50歲青中年人群,女性較多,尤其是更年期女性[1]。本病病因多變,病機復雜,臨床多無器質性病變證據,西醫治療以抗焦慮、鎮靜、心理疏導為主,臨床應用病情易反復,療效欠佳[2]。本病屬中醫“心悸”“胸痹”“眩暈”“不寐”“郁證”等范疇。中醫藥具有多方位、多靶點的治療優勢,臨床應用從整體觀念出發,四診合參,辨證論治,療效日益顯著[3]。
朱翠玲教授從醫數十載,擅長應用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神經官能癥等,經驗豐富,臨證見解獨到,處方用藥不拘常法。筆者有幸跟師學習,親聆教誨,朱翠玲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提出中醫藥治療本病應以審證求因、辨證施治、調整陰陽、標本兼顧為法,重在從肝論治、寧心安神,同時參考現代藥理學研究,因人、因地調整用藥。筆者總結其治療經驗,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張介賓在《類經》中指出:“心為臟腑之主,而總統魂魄。”心主藏神,具有主宰五臟六腑、形體官竅等一切生理活動和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功能[4]。肝主疏泄,調暢氣機,輔佐心神,參與心理活動。心脾氣血陰陽虧虛,肝腎陰血不足,心神失養,發為心悸、眩暈、郁證;或陰陽失交,發為不寐;或不榮則痛,發為胸痹。肝氣郁滯或化火煉液為痰,痰火擾神,心神不寧,陽不交陰,心腎不交,發為心悸、眩暈、不寐、郁證;或不通則痛,發為胸痹[5]。故朱翠玲教授認為本病病因復雜,本虛標實,以肝腎不足、心脾氣血虧虛為本,以氣滯血瘀、肝郁化火、痰火擾神為標。在辨證論治的同時,應注重從肝論治、寧心安神。該病臨證主要分為氣滯血瘀、痰火擾神、心脾虧虛、肝郁脾虛4種類型。
《素問·生氣通天論》中記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陽平衡,機體各生理功能協調;陰陽失衡,全身氣、血、水等代謝紊亂。如腎水虧虛,不能上濟心火,心腎不交或肝陰血不榮,肝陽上亢,心神不寧或心陰不足,心神失養,發為本病。因此朱翠玲教授認為本病還應調整陰陽平衡,標本兼顧。
朱翠玲教授認為,治療本病還應結合現代藥理學研究,針對性地選取相應中藥。如朱砂能降低大腦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有鎮靜催眠、抗驚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龍骨具有抗驚厥、減輕骨骼肌興奮性的作用。香附具有解熱鎮痛、強心、減慢心率、刺激子宮收縮、雌激素樣作用。當歸、三七、延胡索具有阻滯心肌細胞膜鈉通道的作用。山楂、決明子、荷葉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患者,女,40歲,2015年5月4日初診。主訴:間斷胸悶、心慌1年。既往史:神經官能癥。過敏史:青霉素過敏。平素工作壓力較大,1年前情志不遂后發現胸悶、心慌,持續數分鐘可緩解,多次查心電圖及24 h動態心電圖均未見明顯異常,口服谷維素片,癥狀稍有好轉。刻診:口干、口苦,頭暈,心煩氣急,腹脹,納呆,眠差,多夢,大便時干時稀,小便短少。舌質淡紅,舌體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血壓(BP):124/70 mmHg。西醫診斷:心臟神經官能癥。中醫診斷:心悸(肝郁脾虛)。治以調和肝脾,養心安神。方用小柴胡湯合四君子湯加減,組成:柴胡20 g,黃芩10 g,人參6 g,清半夏15 g,茯苓20 g,白術15 g,姜厚樸15 g,白芍12 g,姜黃12 g,郁金12 g,炒酸棗仁20 g,山楂20 g,甘草6 g,菊花15 g,瞿麥15 g。10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5年5月14日復診:癥狀較前減輕,納眠較前好轉,腹脹仍然存在,大便偏稀,小便色黃短少。舌質暗,舌體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BP:120/75 mmHg。處方:上方加炒蒼術8 g。7劑,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2015年5月21日三診:癥狀明顯好轉,納眠較前明顯改善,二便調。BP:122/70 mmHg。
按語:本例患者平素工作壓力較大,憂思傷脾,肝郁氣滯,橫逆犯脾,脾氣虧虛,運化無力,氣血生化乏源,心神失養,則心慌,胸悶,頭暈;肝郁氣滯,病在少陽,膽汁疏泄不利則口苦,心煩氣急,腹脹;脾氣虧虛,津液無以運化則口干,小便短少;肝脾不調則大便時干時稀;舌質淡紅,舌體大,邊有齒痕,苔白膩,脈弦滑,皆屬肝郁脾虛。該患者以氣滯為標,氣虛虧虛為本,方用小柴胡湯合四君子湯加減,加姜黃、郁金、蒼術增強行氣活血之功;山楂消食并助姜黃、郁金活血化瘀之效;炒酸棗仁養肝血,助睡眠;菊花去清熱,利小便。全方共奏調和肝脾、養心安神之效。
[1]陳輝.甘麥大棗湯加味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65例臨床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2,4(9):93-94.
[2]郭素芬.柏子養心丸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24例[J].河南中醫,2010,30(10):1029-1030.
[3]魏緒華.加味逍遙散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79例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2008,26(5):58-59.
[4]方居正.疏肝解郁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83例[J].光明中醫,2008,23(10):1493-1494.
[5]張鳳巧,韓麗華.升陷湯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32例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2009,27(7):71-7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81303073);河南中醫藥大學省屬科研業務專項(2014KYYWF-YQ1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內博士項目(2012KJ32);河南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112102310317);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支持計劃(13IRTSTHN012);河南省中醫藥防治心血管疾病創新型科技團隊(C20130050);河南省科技攻關計劃重點項目(142102310289);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科研基金項目(2012KJ19)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