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志強 指導老師:劉曉琴
(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劉曉琴治療抑郁癥臨床經驗總結
竇志強 指導老師:劉曉琴
(定西市人民醫院,甘肅 定西 743000)
劉曉琴;抑郁癥;臨床經驗;學術思想
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以心境顯著而持久低落為基本特點,常伴有相應的思維和行為的改變。臨床表現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或情緒低落,胸脅脹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物梗塞,不寐,反應遲鈍,有時可伴有認知功能障礙和軀體癥狀,嚴重時出現自殺想法及行為。本病病因與神經內分泌失調、遞質代謝和社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
劉曉琴主任醫師系第一、二批甘肅省市級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內科和針灸臨床工作30余年,臨床經驗豐富,效果顯著。筆者總結劉曉琴主任多年治療抑郁癥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分享如下。
劉曉琴主任醫師認為,抑郁癥的發病與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是君主之官,主神明,雖五臟各有所藏之神(神、魂、魄、意、志),但統歸于心。“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強調了以心為主導的五臟整體觀。人的精神意識、智慧和思維活動,雖分屬五臟,但主要由心主持。心的氣血陰陽充沛協調,心藏神功能正常,才能調節機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維持正常的精神意識、智慧和思維活動,表現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以及各臟腑生理活動協調。反之,心藏神功能失常,則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思維遲鈍或健忘失眠,以及機體臟腑功能失調。
因此,劉曉琴主任醫師認為,抑郁癥的病因病機主要為情志不暢,氣機郁結,臟腑氣血陰陽不和;病位雖涉及五臟,但最終累及心。由于心主神明,五志過極均可損傷心神,導致心神失常,出現神情抑郁、精神萎靡、思維遲緩、健忘失眠等癥狀;又因心主血脈,為氣血運行之動力,心的生理功能失常會導致其他臟腑功能失調;反之,其他臟腑功能失調又會引起心的功能失常,出現心陰不足、心脾兩虛、心腎不交及心膽氣虛等證候。
關于本病的治療,劉曉琴主任醫師主張從心論治,以養心安神為主,配合滋補心陰、補益心脾、交通心腎及補心膽之氣為法,分別選用天王補心丹、歸脾湯、酸棗仁湯合交泰丸及安神定志丸加減。
若出現精神抑郁、心悸、失眠、健忘、夢遺、手足心熱、口舌生瘡、便秘、舌紅少苔、脈細數等心陰不足癥狀,采用天王補心丹以滋補心陰、養心安神。藥物組成:柏子仁、天冬、麥冬、酸棗仁、生地黃、當歸、黨參、玄參、丹參、遠志、茯神、五味子、柴胡、郁金、生龍骨等。方中生地黃滋陰補腎,養血潤燥;玄參、天冬、麥冬清熱養陰;丹參、當歸調養心血;黨參益氣;酸棗仁、茯神、生龍骨鎮靜安神;五味子斂心氣,安心神;柏子仁、遠志養心安神;柴胡、郁金疏肝理氣。
若出現精神抑郁、多思善慮、心悸怔忡、失眠多夢、頭昏、健忘、面色萎黃、神疲乏力、氣短、自汗、四肢酸軟、便溏或便秘,女性見月經不調、經量多、色淡,舌淡體胖、苔薄白、脈弦細等心脾兩虛癥狀,選用歸脾湯以補益心脾、養心安神。藥物組成:炙黃芪、炒白術、黨參、當歸、茯神、木香、龍眼肉、酸棗仁、遠志、柴胡、郁金、夜交藤、合歡皮、炙甘草等。大便溏泄明顯者,去當歸,改為丹參;兼心煩氣躁者,可加黃芩、梔子清心除煩。方中黨參、炙黃芪、炒白術、炙甘草甘溫之品補脾益氣以生血,使氣旺而血生;當歸、龍眼肉甘溫補血養心;茯神、酸棗仁、遠志、夜交藤、合歡皮寧心安神;柴胡、木香、郁金疏肝理氣。
若出現精神抑郁、心煩急躁、失眠多夢、頭暈耳鳴、心悸膽怯、陽痿早泄、月經失調、潮熱盜汗、咽干口燥、腰膝酸軟、舌質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等心腎不交癥狀,選用酸棗仁湯合交泰丸以交通心腎、寧心安神。藥物組成:酸棗仁、知母、川芎、茯神、生甘草、黃連、肉桂、炒梔子、遠志、麥冬、五味子、生龍骨、紫石英、夜交藤等。若熱象偏重,黃連量重于肉桂;寒象偏重,則肉桂量重于黃連。方中酸棗仁養血補肝,寧心安神;茯神寧心安神;知母滋陰清熱;川芎調氣疏肝;生甘草清熱和中;黃連清心瀉火以制偏亢之心陽;肉桂溫補下元以扶不足之腎陽,心火不熾則心陽自能下降,腎陽得扶則腎水上承自有動力,水火既濟,夜寐不寧等癥狀便可自除;炒梔子清熱除煩;遠志既能安神定志,又能清心化痰;麥冬、五味子滋陰養血;生龍骨、紫石英以重鎮安神;夜交藤寧心安神。
若出現抑郁心煩、膽怯心悸、易驚善恐、氣短自汗、胸悶、夢魘易醒、舌質正常或舌淡體胖、脈沉細等心膽氣虛癥狀,選方安神定志丸加減以補心膽之氣。藥用:黨參、茯神、石菖蒲、生龍骨、柴胡、酸棗仁、川芎、紫石英、郁金、夜交藤等。氣短乏力明顯者,以人參易黨參,加黃芪加重補氣之力;兼有血虛者,加當歸、丹參、熟地黃以養血。
劉曉琴主任醫師認為抑郁癥一般病程較長,主張用藥不宜峻猛,宜輕靈,苦辛涼潤宣通。治療實證時,注意理氣不耗氣,活血不破血,清熱不敗胃,祛痰不傷正;治療虛證時,注意補益心脾而不過燥,滋養肝腎而不過膩。
劉曉琴主任醫師同時重視疏肝解郁藥的運用,主張忌剛用柔,防香燥傷陰,不同證候選用不同的疏肝解郁藥物,如玫瑰花、代代花、凌霄花、厚樸花、合歡花、白梅花等。花類藥物氣味芳香,具有疏肝行氣之功效,使人欣快、愉悅,理氣而不辛燥,不傷陰血,和血而不破血,為緩和的理氣藥,尤其適用于陰虛患者,可避免其他理氣藥過于辛燥而耗傷陰液;心脾兩虛及心膽氣虛者,加偏溫性的石菖蒲、郁金以醒腦開竅,疏肝解郁;血虛明顯者,加血中氣藥川芎以行氣活血;痰濕者,加蘇子、厚樸以降氣化痰;痰熱明顯者,加荷梗以清熱化痰理氣。
劉曉琴主任醫師認為腦為神之所在,百病之始,凡刺之法,必先調神。在抑郁癥發作時,可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用適當的穴位以醒腦開竅、通調臟腑、疏通經絡、寧心安神。穴位取內關、人中、三陰交、上星透百會、印堂、極泉、尺澤、曲池、神門、合谷、后溪、委中、陽陵泉、昆侖等。每日1次,每次留針30 min。
抑郁癥屬于中醫學“郁證”“臟躁”“百合病”等范疇,主要由于肝氣旺盛,或體質素弱,復加情志所傷引起氣機郁滯,肝失疏泄;早期以肝郁氣滯為主癥,逐漸發展為脾失健運,心失所養,臟腑氣血陰陽失調而致郁證。
劉曉琴主任醫師認為,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及其外在總體表現,是人的思維、精神、意識狀態和認知能力的總稱,即泛指人的“精神”。抑郁癥發病基本病機為神明失用,與心、脾、腎密切相關。抑郁癥為神志疾病,其病位在心、腦。劉曉琴主任醫師重視從心論治抑郁癥,在治療方法上,辨證論治,養心安神,佐以疏肝,標本兼治,靈活用藥,必要時可配合針灸治療,同時注重情志調護,學術特色鮮明,療效顯著。
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