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發 韓久利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從“陰陽”淺議女性雌、孕激素
趙金發 韓久利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雌激素;孕激素;陰陽;生殖系統;月經周期
“陰陽”一詞,最早出現于《國語·周語上》:“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用“陰陽”解釋自然界的現象。陰陽具有廣泛性和普遍性,《易經》提出“一陰一陽之謂道”。中醫學繼承并發揮《易經》的陰陽思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認為陰陽是世間一切事物的綱領、一切變化的起源,是生、滅的根本,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高度概括。
女性雌、孕激素均由卵巢分泌,作為相互關聯又密切聯系的兩種激素,必然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本文從“陰陽”的哲學范疇淺議女性雌、孕激素。
雌激素在生殖系統的靶器官包括外陰、陰道、子宮、輸卵管和卵巢。雌激素可以促進陰唇發育,使之豐滿、色素加深;促進陰道上皮細胞增生角化,陰道黏膜變厚;促進子宮肌細胞增生肥大,肌層增厚,加快血液運行,提高子宮平滑肌對縮宮素的敏感性;促進內膜腺體和間質增生修復;增加宮頸分泌物;增加輸卵管肌節律性收縮的振幅;協同促卵泡激素促進卵泡發育等[1]。陰陽學說認為,凡是具有運動、上升、外向、彌散、明亮、溫熱、興奮屬性的事物都屬于陽[2],所以從雌激素對女性生殖系統的作用來看,雌激素具有“促進”“增加”“提高”“增進”等屬陽的特性。
孕激素在生殖系統的靶器官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孕激素可以加快陰道上皮細胞脫落,降低子宮平滑肌興奮性及對縮宮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宮收縮,減少宮頸黏液分泌,抑制輸卵管節律性收縮振幅[1]。陰陽學說認為,凡是具有靜止、下降、內守、凝聚、晦暗、寒冷、抑制屬性的事物均屬于陰[2],所以從孕激素對女性生殖系統的作用來看,孕激素具有“脫落”“降低”“抑制”“減少”等屬陰的特性。
陰陽轉化,指事物的總體屬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即屬陽的事物可以轉化為屬陰的事物,屬陰的事物可以轉化為屬陽的事物。陰陽轉化是陰陽運動的基本形式之一。一次月經周期的黃體萎縮后,雌激素的水平降到最低,隨著卵泡的發育,雌激素水平逐漸增高,這個階段類似于陽長的過程。在卵泡發育接近成熟時,雌激素的水平達到第一個高峰,促發排卵,排卵后黃體形成,此時類似于陽長至極,重陽而轉陰,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重陽必陰”。此時孕激素水平上升,并伴隨著雌激素的上升,正所謂“陰中有陽”,陰長帶動陽升,在陰長至極時,重陰而轉陽,即《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重陰必陽”,從而進入下一個月經周期的循環。
《素問·生氣通天論》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陰陽二氣必須協調平衡,相互配合,促成生命周期的發生并推動其發展和變化,才能保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因此,雌、孕激素陰陽相對,推動著女性生理周期的發展和變化,維持著女性生理周期的正常,缺一不可,循環往復。
雌激素屬陽,而孕激素屬陰,在生殖系統中分別表現陽與陰的特性,共同促進月經周期的循環。胡佐鴻[3]在對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陰陽屬性分析中指出:“增生期子宮內膜”屬陽,而“分泌期子宮內膜”屬陰。同時在對陰道脫落細胞周期性變化的陰陽屬性分析中指出:卵泡期宮頸脫落細胞表現陽的屬性,在黃體期表現陰的屬性[4]。而內膜增生期和卵泡期宮頸脫落細胞正是雌激素作用所呈現的變化,分泌期內膜和黃體期宮頸脫落細胞正是孕激素作用所呈現的變化,進一步印證了雌、孕激素陰陽相對,雌激素屬陽,孕激素屬陰的論斷。
陰陽既屬哲學范疇,又屬醫學范疇,是哲學與醫學的巧妙統一[5]。《靈樞·病傳》言:“明于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哲學是醫學創新的不竭動力,是解決當代醫學前沿中難點、熱點問題的鑰匙,可促進現代醫學的前進和發展[6]。
[1]謝幸.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孫廣仁.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
[3]胡佐鴻.子宮內膜周期性變化的陰陽屬性[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0,16(6):532-534.
[4]胡佐鴻.宮頸陰道脫落細胞周期性變化的陰陽屬性[J].上海中醫藥雜志,2008,42(12):54-56.
[5]蘭鳳利.中醫古典文獻中“陰陽”的源流與翻譯[J].中國翻譯,2007,28(4):69-72.
[6]張忠魯.醫學哲學是臨床醫學創新的不竭動力[J].醫學與哲學,2004,25(12):21-24.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