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蕾 李愛民
(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 山東 青島 266002)
補腎溫督灸治療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痛31例
郭 蕾 李愛民
(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 山東 青島 266002)
灸法;骨質疏松癥;骨痛;補腎溫督
筆者自2014年8月—2016年7月運用補腎溫督灸治療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痛患者31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31例患者均來自山東青島中西醫結合醫院風濕免疫科病房,男6例,女25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71歲;病程1~10年。患者均患有原發性或繼發性骨質疏松癥,有腰背疼痛甚至全身骨痛的臨床表現。
患者背部裸露,反穿寬松的治療衣俯臥于床上,調整至舒適耐久的體位。醫者沿督脈取穴,自上而下,從大椎穴至長強穴按壓“+”字痕跡定位,用75%酒精棉球從上而下常規消毒3遍;然后沿“+”痕跡均勻鋪撒補腎溫督灸粉(由仙茅、肉蓯蓉、熟地黃、肉桂組成),其上覆以長條形桑皮紙,將姜泥均勻鋪在桑皮紙上,壘成下寬上窄的梯形;最后在姜泥上壓槽,放置均勻緊實的橄欖狀艾炷,使其首尾相續呈疊瓦狀;點燃整條艾炷的頭、中、尾三點,任其自燃自滅。一壯燃完后放置第二壯,待第二壯艾炷完全燃盡后,移去姜泥及艾灰,用適宜溫度的濕毛巾輕拭背部殘余物,1次治療結束。每周治療2次,每次治療時間約1.5 h,8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
1.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制定。治愈:骨痛消失,活動功能恢復正常;好轉:骨痛減輕,活動功能好轉;未愈:全身骨痛無明顯變化。
2.結果:31例患者治愈18例,好轉12例,未愈1例。隨訪3個月,治愈患者均未再發。
患者,女,48歲,2015年10月28日初診。主訴:腰背部酸痛2年余,加重1周。查體:腰背部酸痛,腰肌部以疼痛為主,范圍大,無固定壓痛點,活動功能略受限,舌淡紅苔薄白,邊有齒痕,脈沉滑。骨密度測試為骨質疏松,診斷為骨質疏松癥,遂予以補腎溫督灸治療1次。次日患者自述腰背部疼痛明顯減輕,依前法治療1個療程后腰背部酸痛消失,活動功能恢復正常。隨訪3個月未再復發。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代謝性骨病,以骨量降低、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征,導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其臨床表現多見于骨痛,通常為彌漫性,無固定部位,檢查多不易發現壓痛點,患者常訴為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骨質疏松癥屬于中醫學“骨痹”“骨痿”等范疇,如《素問·痿論》中所述:“腎主身之骨髓……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的發生與腎精不足密切相關[2]。《中西匯通醫精經義·上卷》曰:“腎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腎之所含也;髓者,腎精所生,精足則髓足,髓在骨內,髓足者則骨強。”骨質的強弱與腎精的盛衰密切相關,腎精虧虛,骨髓的化生之源不足,便會出現骨質失養,進而引發骨質疏松[3]。研究發現,督脈循行于脊里,入絡于腦,與脊髓有密切的聯系,督脈的第二、三分支又分別屬于或聯絡于腎。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曰:“腎虛者,其督脈必虛,是以腰疼。”故本病的發生亦與督脈有關,針灸督脈能夠有效治療骨質疏松癥[4]。
督灸又稱“鋪灸”“長蛇灸”,以《素問·骨空論》“督脈生病治督脈,治在骨上”和《素問·調經論》“病在骨,焠針藥熨”為理論基礎,以督脈為直接靶點,融合經絡、艾灸和藥物的多重作用,發揮溫腎壯陽、通督止痛的功效。但由于其施術時間長、操作較煩瑣、部分所隔之物易留下灸疤等原因,在臨床中并沒有廣泛應用[5]。補腎溫督灸是在傳統督灸理論的指導下,經過反復的臨床研究,逐步探索出的改良督灸。首先,其施灸時間比傳統督灸短,患者可減輕因長時間俯臥引起的身體僵硬麻痛。其次,督灸藥粉中并未添加傳統的斑蝥、麝香等易于發泡的成分,而選用仙茅、肉蓯蓉、熟地黃、肉桂等藥物。仙茅、肉蓯蓉溫腎壯陽,祛寒除濕;熟地黃補血養陰,填精益髓;肉桂溫經通脈,散寒止痛。上藥配伍使用,治療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痛效果明顯,且安全性高,未出現發泡或過敏的現象。改良后的補腎溫督灸使經絡、艾灸、藥物三者融合,增加補腎壯骨、益精填髓的效果,能緩解患者因灸后發泡引起的疼痛,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現代研究表明,骨質疏松癥產生的主要原因,與雌激素缺乏和鈣攝入不足、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密切相關[6]。針灸督脈可以早期干預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使原發性骨質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的鈣、磷、血清雌二醇、降鈣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密度等水平恢復到正常[7],改善骨代謝。此外,督灸可增強丘腦β-內啡呔的含量,產生中樞性鎮痛作用,具有較好的抗炎鎮痛作用[8],可較好地改善因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痛。補腎溫督灸治療骨質疏松癥引起的骨痛,方法實用,有效率高,較傳統督灸更易被患者接受,尤其適用于腎虛督寒型骨質疏松癥引起的腰背部骨痛,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49.
[2]吳明霞,吳炳煌,劉獻祥,等.艾灸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影響的實驗和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2,22(5):334-336.
[3]趙紅霞,于智敏,鞠大宏,等.骨質疏松癥的中醫證候病機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8,14(10):723-724.
[4]劉廣霞,張道宗.針灸督脈為主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28例臨床報道[J].中國針灸,2000,20(9):529-530.
[5]胡麗萍,余曙光,郭燁,等.鋪灸探新[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7):1307-1309.
[6]梁偉江,黃秀峰,馬迎教.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3,25(5):715-716.
[7]許冠蓀,劉廣霞,尹剛,等.針灸督脈防治原發性骨質疏松大鼠的實驗研究[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5,24(3):20-22.
[8]楊繼國.督臍灸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脾胃虛弱證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3):219-220.
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