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君
摘 要:當今社會,網絡對青少年的沖擊很大,特別是手機的使用頻率最高。手機的使用正改變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方式。作為一名班主任,如何使學生認清楚手機使用的利弊。有效管理手機,使手機在班級管理中朝著良性的方向發展。本文就管理策略作了研究。
關鍵詞:手機管理 策略 班級管理
在全球進入“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今天。網絡無疑對每一個人都帶來了改變。比爾蓋茨也曾說,網絡正在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但是網絡世界不是隨心所欲,它和現實世界一樣需要遵循共同的規則。他就像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網絡對青少年的沖擊,特別以手機的形式表現,正改變著青少年的學習生活方式。作為一名班主任,深知手機管理的重要性。手機管理在班級管理中的策略研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話題。
一、初中生使用手機的現狀分析
1.初中生,一個正處在“一半是兒童,一半是青年”,幼稚與成熟并存的階段。年齡一般在12、13歲至15、16歲,自控能力偏低,常常處在迷茫、不知所措,意志力表現相對脆弱的階段。所以對于手機的運用也會處在自控力不足的階段。
2.初中生使用手機的優劣勢。
(1)有利的方面:手機作為高科技產物,在學習上學生可以向老師匯報學習,可以通過手機及時與家長聯系,與同學多交流,可以增進友誼,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用手機進行討論,運用一些軟件幫助自己學習;或者在生活上帶來些方便,通話功能保證學生安全,手機的拍攝功能,隨時拍下一些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使購物更便捷等等。
(2)有弊的方面:有的同學沉迷于聊天軟件,視頻軟件,手機游戲,影響休息,分散注意力,貽誤學業。或者將手機悄悄帶入課堂,影響課堂教學秩序。甚至其中的一些不良信息,玷污心靈。同學們在手機品牌的使用上,會助長學生攀比成風,額外增加父母負擔。
二、手機管理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和意義。
1.管理好手機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讓同學們精力集中的投入到學習中來,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如加入家校群,同學們可以在群里完成語文、英語等作業,起到家校共育的作用。有效管理學生使用手機,可以把學生從“不良上網”的狀態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學習。
2.管理好手機能有效發揮網絡的優勢,使同學們在有趣的氛圍中學好知識。不懂的知識在網絡上搜集和查找。全面補足老師上課未涉及的方面,擴充課外知識。
3.良性管理手機能使同學們漸漸形成自控能力。老師并不是一味的堵,更多的是疏。同學們從根本上明確手機使用的時間和頻率。在老師的引導下,約束自己。
三、良性發展的策略
對學生的手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應注意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確保管理的效果,為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要達到這一目的,可以從班主任、家長、學校乃至社會各個層面入手。共同采取剛柔并濟的策略。
(一)班主任把關,方向性引導。
第一,開展主題班會。給學生們講清楚中學生攜帶手機入校可能會產生的種種后果,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知識才是他們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梢怨_讓同學們討論運用手機的利弊,簽下手機使用承諾書。第二,班級手機管理制度化。在班級打造以手機管理為內容的制度文化,影響全班同學的精神世界、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第三,公開處置違規手機的程序。學生違規使用的手機的正確處置,關系到管理成敗,必須把握好尺度,應公開公正,讓學生明明白白。對違規使用的手機,可以予以“暫代保管”的方式。第四,要出具“暫代保管”的回執作為領回憑證。讓做法充分體現學校管理程序的正當性,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實現對手機的有效管理。第五,班主任、教師在發現學生違規時要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在教育時要提高教育技巧,采取說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正確使用,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維保證制度的堅決執行。
(二)家長配合,家校共育。
學生攜帶手機,一般情況下都是得到家長的支持,或者是默許,至少學生的手機基本上都是由家長提供的。家長的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要讓禁帶手機的工作順利開展,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學??稍趯W年開始時即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家長會,在貫徹學校規章的同時把學校禁帶手機的依據、認識和做法交由家長討論,取得一致的看法,從而減輕學校在處理違規學生時的阻力與壓力。
(三)學?!耙匀藶楸尽保贫然芾?。
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做到人性化管理,把教育引導與處罰懲戒相結合起來,同時給學生提供相應的輔助通訊需求。在推進手機管理制度之前,應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學生圍繞手機管理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明確學校的管理目的,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減少管理的阻力和難度。制度化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要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重要部分。特別是對違規帶入的手機的處理,要統一全校教師的思想認識,克服隨意性和盲目性,做到有章可循。可結合新生剛入學之機進行宣傳和班團活動課進行討論,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認清使用手機的利弊,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明確學校禁止手機的意義。
(四)社會呼吁,提升影響。
早在幾年前,美國、芬蘭等國家就為校園手機立法,嚴禁在校學生使用手機。目前我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學生不能在校園內使用手機和帶手機上課,因此手機管理是學校最突出的管理難題。從《教育法》來看學校可自行制定相關校規對學生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教育法》第43條第4款也規定受教育者必須“遵守所在學?;蛘咂渌逃龣C構的管理制度”、“特別是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與學校的關系更多地趨向于契約性……”、“學生必須服從學校和教師的管理,違反校規校紀者將受到相應的處分。在這種不對等的法律關系中,受教育者處于個人從屬、被支配的關系”。因此,學校禁止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不會違背教育法,可以把它明確列入校規校紀,使之成為對學生的一種管理契約。
在當今信息發達的社會,手機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少的通訊工具。我們認真剖析初中生攜帶手機的原因,分析手機給學生帶來的弊與利,引導學生合理使用手機,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正確引導,合理使用手機,避免手機帶來的弊端,以達到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