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敏
摘 要:本文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實現讀寫結合的具體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小學 語文 讀寫結合
前 言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人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實現讀寫結合則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因此,必須了解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并通過相關策略的實施,營造良好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率與水平,從而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解度不足
目前,雖然大部分教師都認識到了讀寫結合的重要性,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風格已經形成,很少有教師會對讀寫結合教學技巧進行研究與創新,這也就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一直無法提高,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1]。
(二)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通過調查可知,在讀寫結合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是通過閱讀來促進寫作,其中有87.5%的教師會采取隨筆方式,有78.1%的教師會讓學生進行仿寫,而有46.9%的教師會使用其他方式培養學生寫作能力。但是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感到學習樂趣,而且其寫出來的內容也缺少創新,無法有效提高其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
(三)評價方式單一
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有效反饋,合理的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并有效提高其語文素養。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評價還存在語言單一、缺乏系統性等問題,無法讓學生真正了解到自己的實際水平,不利于其進一步學習。
二、小學語文教學實現讀寫結合的策略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為了有效實現讀寫結合,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定制,并明確教學的側重點。首先,教師應該關注文本的有效性和多樣性。在以往的教學觀念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主要有摘要筆記、仿寫以及讀后感等,學生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會學習其中的表達手法、積累優秀詞句,并將其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因此,教師只有合理選擇文本,才能有效開展讀寫結合教學。教師在選擇時,要對文本多樣性進行觀察,只有讀的多、讀的雜,學生才能拓展自身知識面,從而積累更多知識。同時,教師還應該合理布置作業,讓學生將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效表達出來,并通過多樣化語言的運用,提高其文章靈性。
其次,教師應該合理創設教學情境。讀寫結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理解體驗式與歸納整理式。理解體驗式主要包括讀后感、隨筆、改編以及續寫等形式。在開展這類教學時,教師應該結合文本內容,合理創設教學環境,讓學生在想象中開展寫作活動,加強其對文章內容與情感的深入理解。歸納整理式指的就是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掌握相關的信息與脈絡,并將重要信息提煉出來。在開展這類教學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并讓其文章規律與信息進行整理和總結。以《黃山奇松》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景觀圖片或者是視頻展現出來,并通過情境的營造,讓學生明確認識黃山美景。之后,在學生練筆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怪石的圖片,讓學生有效融合文本內容與圖片,并通過直觀的觀察,完成寫作任務。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但可以發揮學生想象力,并對文章進行總結,還能夠讓學生自主收集信息,并在了解文本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寫作,有利于讀寫結合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最后,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其足夠的時間,并通過適當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綜合動手能力,以此來將讀寫結合教學落到實處。
(二)創新教學方法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還應該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此來提高讀寫結合教學的效率。一方面,教師應該為學生創造語境。在新課標背景下,寫作指的就是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使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以及實現創造性表述的一種方法。針對學生害怕寫作的問題,教師應該改變單一的長篇寫作,而是以交際為目的,讓學生在相關語境下進行實用性寫作,以此來實現讀與寫的真正結合。例如,在寫信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六年課堂學習中你們學到了什么?在游戲活動中你們感受到了什么?”等問題創設情境,讓學生對六年學習、生活進行回憶,然后在讓其完成具體寫作。這樣,學生不但有內容可寫,寫出來的文章也是具有真情實感的。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拓寬閱讀題材,讓學生接觸更多文體并掌握各種文體的特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例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輪流寫下一句話,并通過對這些語句的組合形成一片文章。雖然這種方式缺乏嚴謹布局,但其具有較高的趣味性,可以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到寫作活動中,有利于其寫作能力的逐漸提升。另外,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例如,在《記金華雙龍洞》文章學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制作旅游手冊。這樣,在具體制作中,學生可以將地理知識、數學知識以及生活常識等有效結合,有利于其全面發展。
(三)實現多樣化評價
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以多元化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自信心,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從朗讀效果、問題回答情況以及課堂參與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愿意閱讀。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文本為例,教師可以提出“你為什么讀書?”這一問題,并在學生回答完后,以:“回答的很好,你真是個有遠大志向的孩子。”這樣鼓勵性的話語評價學生,增強其自信心,同時,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對他人進行提問的方式,使其有效參與到具體教學中來。而在習作評價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找出對方的優點,激發其寫作熱情與競爭意識,讓學生向著優秀習作學習,并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最后,教師還應該對學生的評價進行總結,并給出具體的修改意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與綜合能力[2]。
結 論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讀寫結合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必須重視讀寫結合,并通過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創新教學方法以及實現多樣化評價等措施,將其落到實處,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從而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姜建輝.讀寫雙翼,合而為美——小學語文高段讀寫結合的教學探究[J].教師,2018(26):25-26.
[2] 齊夢嬌.新課改形勢下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淺議[J].中華少年,2018(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