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力云 黃少花
摘 要: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有信仰,國家才有希望。大學生作為新時代青年的重要群體,他們的理想信念狀況如何,不僅關系著大學生自身的成長,更關系著中華民族未來發展的前途和命運。因此,高校應充分重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豐富和完善理想信教育內容,確保大學生樹立科學、堅定的理想信念。
關鍵詞:新時代 大學生 理想信念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夢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自己的青春夢想。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當中的優秀分子,其理想信念如何則事關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何在實踐過程中把握時代發展機遇,促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做到與時俱進,這是高校現階段的重要任務。
1.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學解讀
理想和信念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兩個概念。理想的確立是信念形成的基礎,追求一種理想,意味著堅信這種理想是正確可行的,而這種堅信本身就是一種信念。信念是理想實現的重要保障,沒有信念,理想就會發生動搖。理想信念作為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是最高層次的價值意識,決定人的思想,塑造人的靈魂。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具有穩定性和執著性,就會產生持久不衰的精神動力。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通過長期的一系列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活動,指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信念,自覺把個人理想信念融入社會理想信念之中。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取得實效性,必須要根據經濟和社會形勢發展變化,使其內容和目標不斷融入時代精神而與時俱進。
2.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召喚
2.1在新時代背景下,帶領全國人民朝著富強、民主的方向前進始終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在不斷探索的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長。青年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高校作為傳播先進知識、技術、文化的場所,在多元文化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如何引領新時代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意識形態,是擺在每一所高校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務。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所帶來意識形態多元化,對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識影響深遠。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意識形態是我們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其核心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將對大學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引領他們積極地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去。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切實增強大學生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對于新時代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
2.2高校作為先進文化傳播的場所和載體,也是正能量傳播的主要陣地。高校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能夠對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大學生從高中升入大學后,學習的緊迫感松懈了,學習和生活沒有目標了,長期處于迷茫期,部分學生沉溺于吃喝玩樂,就此沉淪了。高校通過理想信念教育,讓大學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社會價值是什么,也對自己的人生理想目標有真正認識,怎么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很多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中,過于強調學生的就業,忽視了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養成,很少會關注大學生的意識形態的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少之又少,甚至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有些偏離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因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體的校園文化,在教書育人過程中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2.3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校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書育人,而立德樹人是前提和基礎。當前,高等教育存在輕德育、重智育,輕思想、重技能的現象,忽略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新時代的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深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的影響,對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產生了動搖。因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前途、命運相統一,樹立遠大崇高的社會理想。
3.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探索
3.1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
網絡平臺的正確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的發展和進步。在當前階段,由于網絡信息迅猛發展,在大學生中,互聯網的使用十分普及,因此,充分的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大學生思想理論教育,可以更為顯著的提高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效率和質量。通過網絡平臺,不僅可以非常高效地將理想信念教育的廣泛資源進行整合、應用,也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一個更為便捷的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也可以很好的促進學生與教師、同學之間的及時溝通,對于理想信念教育環節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解決。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微信群、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網站等多種渠道來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的開展,通過這些渠道也可以及時的了解到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與此同時,在利用網絡平臺的同時,也不要忘了網絡并不是萬能的,它具有一定的虛擬性,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對其使用的尺度。
3.2結合紅色精神,豐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
紅色精神指的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將其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相結合,能極大地豐富教育內容,促使大學生從革命志士和各行各業優秀的共產黨人身上學到不怕犧牲、艱苦奮斗、踏實樸素等寶貴精神,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一方面,在實踐中,基于大學生關注的難點熱點,結合紅色精神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如高校應在紅色精神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一基礎平臺,引導學生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學習,接受中國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等歷史教育,把它變成培育紅色精神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在實踐中,基于大學生成長特征,結合紅色精神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如當代大學生在相對完善的、成熟的社會主義制度下成長,他們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信息化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的形勢下普遍頭腦靈活、目標高遠、思想開放、視野開闊,接受新技術、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對實現自我價值的期望較高。與此同時,當代大學生面對的學業競爭、就業壓力都較強,普遍存在忽視培養精神意志、更重視實際物質利益的傾向,一些大學生意志薄弱、理想信念淡薄。鑒于此,在結合紅色精神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務必要適應學生成長特征與實際需求,引導他們自覺將個人理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共同理想相結合,在追求個性自由與堅強意志品格的塑造、實現個人價值與為社會創造價值、自我成長成才與服務人民、服務祖國中不斷完善發展自己。
3.3組織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高校要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相關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實踐是理論的唯一來源,只有通過廣泛的實踐活動才能在實踐中真正檢驗理論的實效性。正確的理論對實踐起積極促進作用,而錯誤的理論則會阻礙實踐活動的發展。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不充分,大學生理想信念就無法發展、升華,而脫離理想信念的基礎支撐,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活動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只有將二者相統一,才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的開展。
3.4加強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
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應給予大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在一定程度上更有利于大學生所接受。第一,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情感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動力因素,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因此,應加強大學生的情感教育,通過情感陶冶引導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實踐中不斷升華理想信念。第二,在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大學生的心理變化現狀及其規律,并分析、總結其變化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咨詢,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糾正大學生在理想信念上的認識偏差,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觀。最后,大學理想信念教育還應注重人文素質教育。新時代的大學生具體較高的文化素養,掌握著先進的科技知識,是新時代的創新精神、奮斗精神和偉大夢想精神的杰出代表,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排頭兵。在對大學生進行文化知識傳播的同時,更應注重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以協調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矛盾,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
4.結語
綜上所述,黨與國家長期以來始終強調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核心內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理想信念教育實踐過程中應注意結合紅色精神豐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并積極探尋新型教育載體,拓展工作方式;理想信念教育應回歸大學生的生活世界,創建理想信念教育體驗環境,堅持不懈地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堅定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不懈奮斗的理想與信念。
參考文獻
[1] 章銳,譚波.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6(18):65-67.
[2] 趙會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10):151+237.
[3] 佟怡.新形勢下提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性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8):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