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全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了傳統教學方式以及教育理念的變革,教學重心也向素質教育偏移,這對教師的工作又有了更為嚴格的標準和要求。尤其是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學重心由應試教育逐漸轉移到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上來,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為新時代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理解能力以及成長狀況逐漸完善和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淺談幾點個人看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創新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基礎的加減乘除運算、幾何圖形的認識、方程求解以及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等,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立體想象能力以及計算應用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加之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依靠傳統教學方式的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十分低下,學生的數學水平分化較為嚴重,為此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理念,創新和變革數學教學方法,以適應全體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通過信息技術創建良好的數學情境,從而增強課堂活躍度
小學時期學生正處于性格脫跳、活潑好動的階段,對于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很難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導致數學教學的效果十分不理想。這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創設趣味性的數學情境,將學生置身于輕松有趣的數學環境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數學知識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興趣。
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授課,不但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可以轉化數學知識的表現形式,將書面上枯燥的數字和公式理論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像以及音頻視頻,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了解程度,并將其靈活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例如:在“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關于地球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而引起的日夜交替和時間的變化,尤其是為學生展示年、月、日之間的單位換算,1年等于12個月,等于365天,其中1、3、5、7、8、10、12等幾個月份每月31天,4、6、9、11每月30天,而2月份則是根據平年和閏年的不同而變動。
二、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
新課程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即在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意識。為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教師占據絕對支配地位的狀況,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授課從而實現師生主動權的互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用,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究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在“三角形的基本性質”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三角形的基本性質以及三角形的種類和邊長之間關系等知識錄入教學視頻中,便于學生自主觀看學習,然后在課堂上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不解之處向教師提出,由教師進行詳細的解答和深層次的知識講解,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數學課教學的有效性。
三、積極開展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合作能力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性社會技能,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為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活動,將學生進行相等人數的分組開展數學探究學習活動,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活躍課堂學習的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統計與概率”的教學和實踐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前后座的四人小組,對拋硬幣和擲骰子的次數與結果進行數據記錄和統計,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便于學生掌握運用
數學是一門具有廣泛的實踐應用性的學科,生活中充滿了各種數學元素以及數學原理的應用設計,為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并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生活中的實際事例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增強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從而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難度。同時,教師還應當加強數學生活化習題訓練,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例如:在“植樹問題”的教學講解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將學校中的植樹綠化作為具體案例進行講解,學校小路長1000米,兩端都要種植,每隔5米種一棵樹,整條路需要種植多少棵樹?對此,學生可以進行分段式的實際觀察,10米的道路需要種植3棵樹,即10÷5+1=3,同理1000米的道路需要種植1000÷5+1=201棵樹。
例如:在“克、千克、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電子秤和表盤秤作為教學輔助用具對生活中的各種實物進行重量的稱量,蘋果重量150克,一個西瓜重量為5千克等,將克、千克、噸等單位生動的呈現在學生面前,創設出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五、結語
新課程改革在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不斷深入推動了教育理念的變革以及教學重心的轉移,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理解能力以及成長狀況,不斷完善和創新教學方法,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合作交流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全方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聶雁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中華少年,2016(09):175-176.
[2]李曉芳.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6(11):157-158.
[3]周海雯.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06):188.
[4]黃倩楠.分析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中),2016(0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