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教師最關鍵的教學目標,只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才能促進課堂效率得到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注重開展探究學習,要始終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都有助于增加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生;語文興趣
引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越來越多地向素質教學轉變,教師在教學中首要問題是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優化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實現語文教學的重大突破,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創設教學情境,以情激情
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感性到理性的。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單純地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師生游離于情感之外,文章就顯得形散神離,枯燥無味了。因此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用環境去渲染,以情激情,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全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課堂的主人[1]。例如在《趙州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知道了趙州橋的建筑特點和牢固、美觀的特征,從而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有了了解。但僅僅通過課文,學生對趙州橋的印象必然只是浮于表面,為增強學生對趙州橋立體、全方位的認識,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圖像與其他影像資料,了解趙州橋的結構,并觀看其他大橋的修建情況,在對橋梁有了較為專業知識的同時,對趙州橋以此種建筑形式進行建造有了深入認識。這種形象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枯燥講課的方法,為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重要意義。
二、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樂學
傳統的教學方式一般是師將講生聽,也就是說,老師灌輸式的教,學生被動式的學,以考試檢測來檢查學習效果。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規規矩矩地坐著,安安靜靜地聽老師講.對課堂而言,過分地強調安靜并不科學,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壓抑了學生的學習激情,使學生養成一種殆學的壞習慣,老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老師不教學生就不學。教師要盡可能地縮小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最大程度地和每一個學生發生心靈上的溝通,要善于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學生的不同意見不要輕易做出否定的評價,應貼近學生,了解他們的心理要求,給予他們最需要的關心和幫助。教師要采用親切的教態、溫和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結合學習內容創造一種寬松、和諧、平等、進取的學習氛圍,積極鼓勵,誘發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對學生創造性完成任務持期待成功的熱情態度,并以贊許微笑的神情,表露出對學生的信任態度[2]。
三、開展探究學習,讓學生想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通過人的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的。當一個人有了某種需要時,才會對相關的事物引起注意,并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后,應明確具體地交待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在知識體系中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地位、作用,以引起學生的重視,產生心理的需要,引發學習的愿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上利用小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好勝的心理,適時、適地的安排一些游戲性的練習,是增強興趣的有效手段。如在練習中適時、適當開展“搶讀游戲”“開火車”“比比誰的眼睛亮”“找朋友”“郵遞員送信”“小動物找家”等各種游戲性的練習,都能夠引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得到自我評價、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達到增添興趣,擴展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教學的成敗不僅要看“教”,更要看“學”,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上來看教師怎樣教,讓教師從學生的親身經歷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入手,放手讓學生親自去思考,親自嘗試,親自去討論交流、自我評價……科學探究就是從教師權威的傳授轉向師生平等的交往與對話[3]。對語文教學而言,通過學習小組教學,意味著交往。交往不僅是一種語文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師生之間的一種和諧的教育情境和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個性的張顯,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與成功。
四、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勤學
新課程和傳統的課程的本質區別就在于誰是課堂的主人。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在課堂上唱主角,新教學大綱要求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教學教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新學習,做課堂的主人。只有讓孩子們體會到做主人的作用,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自覺學習,使他們勤奮學習[4]。例如對于《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不好好保護自然環境,不維護生態平衡,人類將會受到哪些懲罰。課前我讓學生預習,他們通過預習對課外有了了解,課后孩子們群情激昂,寫出了一篇篇優美的讀后感,表達了自己對保護環境的態度。不少語文老師感嘆語文課作文不好教,而孩子們對語文不感興趣的最大原因也就是怕寫作文,但只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對語文就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老師就不會再感到作文難教,學生也不會感到作文難寫了。
結語
當然,對孩子學習語文興趣的培養的方法很多,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持之以恒、孜孜不倦,不斷地去探索。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有趣”中“有得”是語文情趣教學的目的。只要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促進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肖春梅 .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社會科學:引文版,2017(02):55-56.
[2]崔文英 .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神州,2017(04):70-71.
[3]趙玉霞 . 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08):45.
[4]呂艷霞 .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小學,2015(11):92-93.